首页 理论教育 周围静脉血管的穿刺

周围静脉血管的穿刺

时间:2023-04-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考虑手术、体位和疾病等对静脉通路的影响。一般采用由远端向近端的顺序穿刺。小儿清醒穿刺前最好在穿刺部位先用表面麻醉药,或吸入50%~70%N2O镇静、镇痛,并需一位技术熟练的助手帮助。在小儿建议不用橡胶止血带,而由助手在穿刺部位近端握住和低垂肢体的方法充盈静脉,再行穿刺。2.手背静脉穿刺 手背静脉中最主要的血管位于Ⅳ、Ⅴ掌骨之间。表面涂抹硝酸甘油可使静脉扩张显露清晰。小婴儿避免使用碘酊,可直接用乙醇消毒。

【适应证】

1.液体治疗、输血、纠正电解质紊乱。

2.静脉给药、胃肠外营养以及获取血标本。

【禁忌证】

静脉周围蜂窝织炎、静脉近心端损伤、静脉近心端不稳定骨折等。

【操作方法】

1.周围静脉穿刺技术

(1)常见穿刺部位包括手背、内踝、前臂以及头皮静脉等,手背静脉常首选。同时考虑手术、体位和疾病等对静脉通路的影响。一般采用由远端向近端的顺序穿刺。

(2)小儿清醒穿刺前最好在穿刺部位先用表面麻醉药,或吸入50%~70%N2O镇静、镇痛,并需一位技术熟练的助手帮助。

(3)在小儿建议不用橡胶止血带,而由助手在穿刺部位近端握住和低垂肢体的方法充盈静脉,再行穿刺。穿刺时灯光最好斜照在穿刺部位,使充盈静脉显影更清楚。

(4)穿刺过程不应使病儿看到穿刺针,分散其注意力,减轻其紧张度,穿刺时避免误伤小儿,成功后应妥善固定。

(5)套管针穿刺置管时针头斜面应朝下,这样便于置管,提高成功率。

(6)如静脉细小可先用细套管针穿刺,成功后置入导丝而引导粗套管的置入。

2.手背静脉穿刺 手背静脉中最主要的血管位于Ⅳ、Ⅴ掌骨之间。应绷紧皮肤。穿刺者的大拇指放在小儿指间关节上,其余四指放在小儿手腕背部使小儿腕屈90°,穿刺针与皮肤呈20°~30°进针,刺血管时应调整角度与血管保持15°角,针干一定与血管走向保持一致,见到回血后针再进1~2mm,严防刺破静脉后壁。

3.大隐静脉穿刺 将示指置于足跟,大拇指向下按压患儿大脚趾从而可绷紧踝部皮肤且固定大隐静脉,穿刺针自踝底皮肤刺入,指向对侧肩膀,见回血后推送套管入血管,若推送困难可轻退套管直至回血,接上液体后随液体滴注再推进套管往往能成功。

【注意事项】

1.肥胖、脱水、水肿等因素致静脉无法显影者可根据浅表静脉正常的解剖位置进行穿刺。

2.焦虑、低温会使血管收缩,应以温热的湿毛巾裹住四肢几分钟使静脉扩张充盈;体温高增加静脉的脆性,故发热者应先降温。表面涂抹硝酸甘油可使静脉扩张显露清晰。小婴儿避免使用碘酊,可直接用乙醇消毒。

3.不要选择在肘窝处静脉注射药物,因该位置邻近动脉,注射时患儿移动肢体,误注入动脉的可能性较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