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武汉市江夏区图书馆新馆建设理念与构想

武汉市江夏区图书馆新馆建设理念与构想

时间:2023-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8年1月22日,武汉市江夏区区长郭胜伟在江夏区第三届人代会第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推动省级文化先进区创建工作,加快区“三馆一中心”建设。下面以江夏区图书馆新馆建设为例,对其建设构想与愿景进行剖析。三级文化服务体系建成后,江夏区将形成以区图书馆为核心的社会阅读,以区文化馆为核心的文艺创作与演出,以区博物馆为核心的展览文化新格局。
武汉市江夏区图书馆新馆建设理念与构想_基层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探索与实践

2008年1月22日,武汉市江夏区区长郭胜伟在江夏区第三届人代会第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推动省级文化先进区创建工作,加快区“三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一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建设。3月13日,在江夏区文化体育工作会议上,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敏同志宣布,2008年区委区政府拟定拨款1000万元用于“三馆一中心”建设。这两项决定恰似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为推动江夏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带来了春的消息。

下面以江夏区图书馆新馆建设为例,对其建设构想与愿景进行剖析。

1.江夏区图书馆新馆建设的必要性

1.1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需要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报告》同时指出:要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成果。

1.2是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区的需要

1994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向全省转发了省文化厅《关于开展创建湖北省“文化先进县(市、区)活动的意见”》的通知,从那以后,武汉市13个区掀起了创建热潮。通过14年的创建,武汉市绝大部分区已成为省级文化先进区,城区仅有汉阳,郊区仅有江夏、汉南尚未成为省级文化先进区,而尚未正式启动创建工作的仅剩江夏。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区共有六大指标,其中“三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达标是其重要要求。因此,建设“三馆一中心”对启动省级文化先进区的创建具有一箭双雕的作用。

1.3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需要

2007年,江夏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江夏区十分荣幸地成为武汉市文明城区。2008年,全区人民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了省级文明城区的创建,同时全国文明城区的创建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现代社会中,文明城市不仅具有多种功能,而且更应该拥有文化。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有灵魂的生命体才有活力,有文化的城市才具有生命力。文化决定城市发展的本质特征,是城市内在的美。因此,文明城市不仅要注重民众的物质生活,更要注重民众的全面发展,不断地提升城市的文明素质与文化品位,真正成为全体市民精神的家园。深圳市多年来举全市之力,打造图书馆之城,充分说明图书馆对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文明形象的重要性。

1.4是构建江夏区三级文化服务体系的需要

江夏区三级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区级是核心,乡镇街是枢纽,村级是基础。三级文化服务体系建成后,江夏区将形成以区图书馆为核心的社会阅读,以区文化馆为核心的文艺创作与演出,以区博物馆为核心的展览文化新格局。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已出台了一系列文化配套政策,加强了对乡镇街综合文化站的建设和行政村农家书屋建设。相对来说,区级文化设施建设已滞后,而对“三馆”建设投入,则是对核心的文化设施的投入,犹如好钢用在刀刃上。

2.江夏区图书馆新馆建设的可行性

2.1江夏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江夏区经过30年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地发展,目前已成为全省县域经济综合指标排名第一的佼佼者,并将昂首跨入全国百强县市;

2.2全区政府财政收入每年以25%速度递增;

2.3区长办公会已提出拨款1000万元用于区图书馆新馆前期征地设计等工作的意向;

2.4区文体局现办公楼及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所有的文化艺术中心可用于土地置换,以补充建图书馆新馆或“三馆一中心”资金不足;

综合以上四点,建设区图书馆新馆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3.江夏区图书馆新馆建设的愿景

通过对广东东莞市、上海市黄浦区、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建设考察,结合图书馆社会文献流整序,传递科技文化,进行社会教育,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等职能,我们对江夏图书馆新馆建设构想与愿景如下:

3.1成为江夏三千年文化底蕴的载体。江夏文明上下三千年,古代有“明末三雄”之一的熊廷弼,近代有著名“谭派”唱腔创始人谭鑫培,现代有新四军著名将领项英。有以湖泗宋代古窑址为代表的文物保护单位76处,这些都可以融为江夏图书馆设计构想的成份,成为图书馆设计与建设,丰富馆藏,展示江夏独特文化魅力的内容,以充分发挥图书馆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

3.2成为市民终身学习的场所。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公共图书馆是人民的终身学校。我们知道,一个人要得到全面发展,学习必须伴随终身。在人生漫长的学习道路上,学校只是人一生中阶段性学习的场所,唯有公共图书馆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它是人生发展的“加油站”,它的大门随时向社会上的一切成员自由地、平等地开放,而不管他们的种族、肤色、国籍、性别、宗教、语言、地位或教育程度如何,无偿地长期地供人民群众学习利用。

3.3成为江夏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采用现代化信息需求,对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加工和整合,通过网络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公众享用的文化工程。江夏区图书馆是武汉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分中心,按照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规划,2015年我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将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而建成后的新馆将通过分中心平台,发挥引领辐射作用,满足全区人民群众对文化视角——包括文化新闻、文化信息、对外文化交流、文化政策法规等相关内容;电子文献——包括电子书、报、刊的网上阅读、电子信息查询、网络信息查询等内容;影视戏曲——包括故事片、地方戏曲、科教片、专题片的网上点播;音乐歌舞——提供拥有自主版权的音乐、舞蹈的网上点播;美术摄影——包括珍藏的美术摄影精品、美术摄影作品欣赏、画坛名家、摄影家介绍等内容;文物及旅游——文物藏品、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及文化旅游景点;民间文化艺术——民间艺术、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艺人等方面情况的需求。

3.4成为农家书屋工程的长效管理中心。农家书屋是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所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江夏区将用三年时间完成全区306个行政村的创建,而创建完成后的长效管理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建成后的新馆则可担当起这份责任,对全区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进行培训与交流,对农家书屋藏书进行调节与补充,使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全区人民群众致富的好参谋好帮手,成为农民群众就近方便享受文化权益的好去处。

3.5成为打造亲子乐园的最佳场所。俗话说,少年强国则强。建成后的江夏图书馆新馆将辟有馆中馆——少年儿童图书馆,将根据少年儿童活泼、好动的性格,本着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建立少年儿童学习与交流的专区,让少年儿童在家长的陪同下,同玩、同学、同乐,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文化功效。

3.6成为全区会务会展的文化交流中心。建成后的图书馆新馆,除了上述知识教育、文化娱乐、文化保存等功能外,还有一个突出的功能就是成为全区会务会展、文化交流的中心。新馆紧邻新区委、区政府,它特有的文化氛围、先进完善的文化基础设施、别致的园林景观、优雅的人文环境、热情周到的服务,是承办市区乃至省级的小中型会务、会展、文化交流的首选,也将大大提高江夏的文化品位,达到文化立区的目的。

4.江夏图书馆新馆建设规模设想

4.1建设标准

根据文化部《关于开展2003年县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的通知》等文化部系列文件精神以及《湖北省公共图书馆条例》,拟建的江夏区图书馆新馆,将是融图书收藏、文献检索、影视观摩、会议会展为一体的重要场所。因此,图书馆建筑面积应在12000m2,藏书最大值为150万册(件)。

4.2建设规模

要立足把江夏区图书馆打造成城市标志性文化建筑,既要立足当前也要考虑发展需要。一要符合即将出台的《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和《公共图书馆建设使用土地标准》,建设江夏图书馆新馆占地约30亩,以适应园林化建筑和以后图书馆发展需要;二可比照国内部分地区图书馆建设项目:如上海市黄浦区为20567.19m2,总投资1.8913亿元;松江区1999年在新城区龙兴路绿化带内,占地43亩,区图书馆建筑面6500m2,总投资2000万元。深圳南山区1996年落成新馆1.64万m2,东莞市2005年落成新馆4.4654万m2,总投资1.73亿元。广东省越秀区、黄埔区图书馆建筑面积均在10000m2以上,因此,比照全国区级公共图书馆建设规模,江夏区图书馆建设应在10000m2以上。

4.3功能划分

本着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原则,图书馆主楼为地上五层,地下一层。

一楼:门厅(包括办证、检索、复印)、总服务台、交流接待中心、汽车图书馆、老年阅览室、残障人士阅览室及图书销售区等;

二楼:少儿文献阅览区(含儿童活动室)、文献借阅区、少儿电子阅览室、生活服务区等;

三楼:成人文献阅览区、文献借阅区、电子阅览室、视听点播室、自学室、专家(领导)研究室、报告厅等;

四楼:办公区、会议室、接待室、机房等;

五楼:培训区、地方文献特藏室、过刊典藏室、展览厅等;

地下室:车库、仓库、后勤保障及其他附属设施。

4.4配套环境容量

停车位:60个;自行车停放位220个,最大环境容量1500人,适宜环境容量1300人,年最高人员流通量:23.5万人次。

*本文与钟云先生合作完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