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特别是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以来,我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已进入快车道。
1.农家书屋发展现状
湖北省“农家书屋”工程从2007年开始实施,2008年全面推开,“十一五”期间全省计划建成“农家书屋”6000家,覆盖各市、州、县行政区域内25%的行政村,到2015年覆盖全省所有行政村。而武汉市江夏区则一再提速,将在2010年全面完成全区306个行政村农家书屋的创建任务。
2009年,四川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周国良提出,要把农家书屋作为部门“一号工程”抓紧抓好,争取用两年时间实现农家书屋覆盖全省48036个行政村。
截至2009年6月,全国已建成农家书屋9.2万余个,到2010年年初将会建成24万个到30万个,覆盖全国40%到50%的行政村。
可以说,至此我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犹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形势大好,一派生机。同时也充分证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以提高农民素质为重点,实施农家书屋工程,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用知识改变农村面貌,推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也广泛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拥护。
2.农家书屋存在的问题
实施农家书屋工程,是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政府为农民办的实实在在的好事,它很好地解决了农民群众读书难、看报难的问题,是培育新型农民的有效途径,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有的地方由于农家书屋发展过快,一些地方特别是行政村还来不及适应文化事业的迅猛发展,人员与管理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
2.1部分地方对农家书屋建设工作重视不够,管理员责任心不强,没有领会建设农家书屋的实质意义,真正让农民受益。
2.2农家书屋选址不合理。在已建的农家书屋中,有的行政村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村部建在离村民居住较远的地方,农家书屋也依托村部而建,因此,得花好长时间,种种不便,削弱了村民对农家书屋的兴趣。
2.3管理人员不固定。农家书屋大多是由村干部兼职管理,没有固定人员,而村干部身兼数职,无固定开放时间,使得许多书屋形同虚设。
2.4管理人员不懂业务。目前,农家书屋管理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有绝大部分都是初中或初小文化程度,管理图书大都是外行。
2.5报纸期刊管理混乱。有的村让退休的村干部当管理员,由于年龄偏大,不能适应图书管理工作的需要,有的管理员根本不知道订了期刊报纸,邮递员是否送到,即使送到,书屋管理员没有及时查收、登记,还有的被村干部拿回家做了包装品。
2.6缺乏后续管理经费。图书管理员经费不能及时到位,也影响了管理工作的有效发挥。
3.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农家书屋是列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一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项目,如此浩大工程必将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务,如果不能让它真正起到服务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作用,势必造成极大浪费,因此,必须加强有力的针对性措施。
在“建、管、用”三方面下功夫,并形成建、管、用的良性循环体制。
3.1在“建”上下功夫
3.1.1认识到位。进一步加强对创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认识度,特别是要向行政村干部加强创建农家书屋工程意义的教育,使其真正明白党和政府在幅员广大的农村投资巨款、调动人力、物力实施农家书屋工程的良苦用心,使党和政府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真正落实到实处。
3.1.2合理选点布局。农家书屋不要千篇一律选在村部或村委会,要选在农户相对集中、交通较为便利、学校附近等文化氛围比较浓厚的地方,方便村民、学生借阅。
3.1.3设施与图书配套到位。特别是图书、杂志、音像视听资料要能够满足农民群众的需求,不能盲目配置。建立菜单式的图书配送机制。区(县)图书馆要深入农村,真实了解基层农民的需求,依据省市农家书屋工程领导小组制定的图书配送目录,结合区域农业特色,筛选出农民急需的图书。另外,图书目录要征求农民意见,并将意见反馈给上级主管部门,有针对性地配送图书,避免千篇一律,以提高书刊的使用效率。
3.2在“管”上下功夫
3.2.1理顺关系,加强领导。要知道农家书屋的全面管理责任在街镇乡党委、政府,村级要进行逐条逐项落实,区级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办公室要将书屋建设工作、管理工作纳入街镇乡文化工作考核目标,专人负责、专门检查,形成职责分明、上下联动、富有成效的管理机制和体制。
3.2.2选好和培养好书屋管理员。图书管理员是农家书屋管理的灵魂,图书管理员的素质直接决定农家书屋服务效益的高低,因此书屋管理员要做到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热爱图书事业,有牺牲精神,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说服能力。农家书屋工程是中央的一项惠民措施,建好、管好、用好这个工程,还处在一个探索阶段,特别是选配有一定文化程度的管理人员尤为重要。因此,先在一部分地区试行建立聘请专职管理员制度,在管理上做到四定:定员、定酬、定时、定责,很有必要。
3.2.3加强培训和交流。农家书屋管理员一般都是农村退休干部、村委会干部,他们都是图书管理新手,因此,对他们进行图书业务培训、定期考核,书屋间相互交流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
3.2.4加大农家书屋后续资金投入。农家书屋建设不易,巩固发展任务更加艰巨,而农家书屋是以政府为主要出资的文化工程,所需资金由政府财政提供保障,文化主管部门要多方协调,保证书屋后续资金落到实处。武汉市江夏区决定从2010年伊始,每年增设20万元购书专项经费,作为区图书馆用于农家书屋图书的配送,这项举措可以说是保持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3.2.5加强农村文化资源的整合。要充分整合基层各类文化资源,使农家书屋服务点成为广泛吸纳社会文化资源的开放型的文化平台与中心。区(县)科协、文化、农业、林业、团委、妇联等相关部门应互通信息,优化资源配置,每年拿出面向农村服务的方案和书刊目录,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支持农家书屋的建设。
3.2.6强化区(县)图书馆在农家书屋建设中的指导、调度、辅导、配送等管理职责。增加区图书馆用于农村图书配送、交换、辅导的汽车运行费。以区(县)图书馆为中心,以“农家书屋”为节点,形成文化资源在农村的大流通、大共享。
3.3在“用”上下功夫
3.3.1大力开展图书借阅活动。书刊的价值在于利用,以前创办农村图书室,屡建屡垮,其原因就是没有连续不断的借阅活动,办起来就关门,有的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勉强开放。因此,定时定责的借阅活动必须加以保证,否则,再好的阵地、再好的书刊也将失去它应有的作用。
3.3.2设立“读书奖”,掀起农民的读书热潮。依托农家书屋服务点平台,大力倡导全民读书,全民学习,掀起农民的读书热潮。通过开展读书活动,评选出优秀管理员和优秀读者的活动,以此调动和推进农民读书热情,把更多的农民群众吸引到农家书屋里来。武汉市江夏区拟定每年从区财政拿出10万元,用于农民开展读书活动及表彰奖励,这项举措值得大力推广。
3.3.3依托农家书屋开展系列讲座活动。武汉市江夏区图书馆依托农家书屋为阵地,请去农业科技专家开展巡回科技讲座、科技展览活动,现场示范,指导农民群众科学种田,解决广大农民群众种养难题,深受农民群众欢迎。
参考文献:
1.江夏区政府办公室.关于研究“农家书屋”工程、文化共享工程资源整合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的会议纪要[C].2010.4.
2.江夏区图书馆.让农家书屋成为农民科技致富的“加油站”.2010年5月.
2010年9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