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基因 肿瘤坏死因子是体内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根据其来源和结构不同,可分为TNF-α和TNF-β。编码TNF的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中。TNF基因与MHC基因紧密连锁,包含若干多态性位点。近年来研究显示TNF及其受体具有多态性,与许多TNF水平特征性增高的免疫性疾病、感染、肿瘤等有密切关系。TNF-α在子痫前期及子痫的发病中有重要的作用,参与该病的发生发展。研究发现子痫前期及子痫患者胎盘组织、血浆、羊水中TNF-α浓度水平均显著升高,且TNF-α与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综合征(hemolysis、elevated liver enzymes low platelets syndrome,HELLP)高度相关。子痫前期及子痫患者外周血及胎盘TNF-α及其受体基因表达频率增加,造成TNF-α合成增多,诱发血管内皮损伤机制。
目前国际上关于TNF-α基因多态性与子痫前期及子痫关系的研究集中在-308位点和-850位点。Wilson等首先报道了TNF-α基因启动子区域内转录起始位点上游第308位点的双等位基因多态性。TNF-α基因-308位点基因多态性对转录具有影响,TNF-α基因-308位点的碱基突变影响了TNF-α的产量而增加了个体发生子痫前期及子痫的危险性。Kato等于1999年第一次发现TNF-α启动子区域第850位由胞嘧啶C到胸腺嘧啶T的替换形成的多态性位点,该位点的多态性与多种疾病发生有关。对于-850位点突变在子痫前期及子痫中的保护性作用,目前尚未探明,可能它引起的TNF-αmRNA转录活性的改变,而使TNF-α产生减少,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另外,由于TNF基因位于HLAⅢ基因内,与HLAⅠ类及Ⅱ类抗原基因相邻,TNF基因与HLA的某些单倍体有连锁不平衡现象存在,HLA复合体具有高度的多态性,HLA其他基因的多态性可影响TNF的活性,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2.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基因 人血管紧张素原是由452个氨基酸构成的球状糖蛋白,随糖基化程度的不同分子量为55~65kDa。人AGT基因全长13kb,含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AGT是肾素作用的底物。在血循环,它被肾素水解生成无活性的血管紧张素Ⅰ(AngⅠ,10肽),后者在肺等器官内皮细胞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Ⅰconverting enzyme,ACE)作用下,从AngⅠC端切除两个氨基酸生成具有血管收缩活性的8肽,即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Ⅱ除具有刺激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升高的作用外,还具有促进醛固酮分泌,引起Na+潴留活性。由于ACE催化的反应不是限速反应,因此,作为RAS酶系中第一步限速反应底物的AGT,在AngⅠ及AngⅡ的生成以及血压调节及高血压的形成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AGT的合成不仅受激素的调节,更主要的是受基因转录水平的调控。已发现几种顺式作用因子和反式调节元件影响AGT基因的转录。迄今已经在AGT基因内含子、外显子和调控序列发现了多种基因变异。AGT基因蛋氨酸(Met 235)多态性与子痫前期及子痫发病密切相关。其中MM型子痫前期及子痫发病率下降,TT型妇女20%发生子痫前期或子痫。随着等位基因T的增加,患子痫前期或子痫的危险性显著增加。此外,AGT基因28位核苷酸存在C-T碱基突变导致第10位氨基酸发生亮氨酸-苯丙氨酸改变与子痫前期及子痫发病有关;AngⅡ1型受体(AT-1)主要突变区有573、1062、1166等位点上,其中573T突变与子痫前期及子痫有关。
3.ET和NO基因变异 ET是强血管收缩因子,NO由血管内皮细胞内eNOS调控合成,被认为是调节血管扩张最强的因子。ET和eNOS基因也是子痫前期及子痫的易感基因。子痫前期及子痫患者胎盘中ET mRNA显著升高可造成缩血管因子合成增加,血管张力增高。eNOS基因外显子7的第894位点上G-T的单核苷酸多肽性可引起Glu298Asp的置换,298Asp等位基因的纯合子产生低水平NO,因此子痫前期及子痫发生的危险性增高。患者血清亚硝酸盐(NO2-)/硝酸盐(NO3-)含量低于正常孕晚期妇女,并且与血压呈负相关。大量动物实验表明,连续给予一氧化氮合成抑制药,可产生子痫前期动物模型,出现高血压、蛋白尿、血小板减少及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等症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