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体展新颜

文体展新颜

时间:2023-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十一五”文体工作回顾“十一五”是文体工作蓬勃向上的时期,我们在以下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文体人才队伍建设初见成效。过去的五年,我们开展了江夏区参与全国文物和“非遗”普查工作,新发现文物点达87处,建立了馆藏文物数据库,《历史文物展览》免费开放;区政府公布了第一批区级“非遗”名录7个种类,24个项目。
文体展新颜_江夏区文体局“十一五”成就与“十二五”工作思路_基层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探索与实践

“十一五”时期,特别是2010年,在区文体局江夏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江夏区人大、区政协监督和支持下,在省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等上级领导的指导关怀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体育大发展、大繁荣为主题,一手抓公益性文体事业发展,一手抓经营性文体产业管理;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目标,努力构建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健康发展、全面繁荣的三级文体服务体系;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基本的和多样化、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为己任,传播知识,传播文明,传播健康,传播快乐;充分发挥了文体事业陶冶情操、凝聚力量、提振信心、鼓舞斗志、以文化人的重要功能。

“十一五”文体工作回顾

“十一五”是文体工作蓬勃向上的时期,我们在以下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文体人才队伍建设初见成效。过去的五年,我们的人员素质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拥有大专以上文化99人,占在职职工80%,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22人;13人分别荣获区委区政府授予的文艺创作突出成就奖、优秀成果奖、特别荣誉奖;2人分别评为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十佳文明服务标兵;1人获市政府专家专项津贴;2人被湖北经济电视台《经视人家》栏目聘为特邀演员;全区成立了16个文体协会组织;拥有文体团队106个,业余文艺骨干1420人,社会体育指导员289人。

区、乡镇街、村(社区)三级文体服务体系初步完善。过去的五年,区图书馆藏书达到16.7万册,2009年再次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区文化馆发展文艺团队38支,2007年评为国家二级文化馆;区博物馆馆藏文物1620余件,保护区级以上文保单位76处,中山舰陈列馆2008年落户江夏;区体育馆投入680万元维修改造,拥有座位2449个,服务功能齐全。区训练中心拥有一支60余名运动员的射击队伍,共向市射击运动学校输送优秀后备人才7人,青少年射击队在市级比赛中共获金牌41枚;纸坊、五里界、金口、安山、湖泗、舒安、法泗、郑店8个乡镇街文化站完成维修改造,拥有“三室一厅”,服务功能逐步完善。局机关搬进了新的办公楼,面貌焕然一新。

全区拥有民营农村放映队11支;与家园建设同行,创建行政村农家书屋281个,藏书42.1万册,创建行政村(社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370个;体育场地总面积达60.8万平方米,路径场地面积达14.27万平方米,人平1.2平方米。

文化体制改革顺利推进。过去的五年,我们投入680多万元对区电影公司108名职工实行改制,完成旧电影院等拆迁工作;10个乡镇街文化站实行“以钱养事”新机制运作;区文化市场稽查队8名工作人员开始实行参照公务员管理,稽查队曾多次被省市文化厅(局)评为行政执法工作先进集体;区艺术团实行差额拨款,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拥有了流动舞台车和现代化的灯光音响设备,“两个效益”同步增长。

文体特色活动精彩纷呈。过去的五年,我们成功举办或协办了京剧谭门故乡(武汉·江夏)行、庆祝建国6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江夏之声”群众歌咏大赛、首届“活力江夏”社区(村)广场特色文化展演;举办了3届全区业余文艺创作节目“百花奖”和青年歌舞大赛,开展了5届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和青少年“五彩杯”书画赛、迎春舞龙大赛;举办了首届全区职工运动会、两届江夏区龙舟大赛和全民健身展示、村村乐”农民篮球赛活动,极大地活跃了全区人民群众文体生活。

与此同时,指导各区直委办局以及乡镇街文化站开展的文体活动如:迎春长跑、登山、垂钓、棋类、球类活动等,每年达300余场;群众文化活动公办民助,戏曲表演以民间文艺团体武汉市大众楚剧团、纸坊明祥楚剧团、天天开心艺术团、江夏京剧社为代表,每年组织专场演出达500余场,较好活跃了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村落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

文学艺术创作与文化理论研究成效显著。过去的五年,全区文学艺术创作与出版硕果累累,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有:《熊明泽文集》、何炳阳诗歌《东方之鼓》、陈本豪散文《沃土》、吴松林民间文学《江夏民间故事续集》、肖传杰小说《刑警队长》、陈建社报告文学《沪粤听潮》等;地方文化史代表作有:祁金刚《江夏溯源》等。代表性的文艺作品有:男高音孙呈祥演唱专辑,殷良小品《睡个安稳觉》、《抢婆婆》、《大红包》等,其中《大红包》获中部六省小品大赛一等奖,《抢婆婆》获省“楚天群星奖”铜奖和全国优秀剧目奖。

各社会文学艺术团体会员从火热的生活中挖掘创作的源泉,其作品熠熠生辉,如祁金刚、石明仁的书法、王皓的漫画、史应淼个人画集、王永更的摄影、杨敬柏的根雕等,誉满江夏,并走出了武汉,走出了湖北,出现在全国乃至国际展会上。一大批文化体育理论研究论文分别在全国、省、市获奖,诸多作品展示了江夏文学艺术创作水平,推动了江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文化产业持续发展。过去的五年,全区文体经营单位发展到275家,其中网吧85家,体彩70家,建立了灵活高效的文化市场长效管理机制,采取严管重罚、部门联动的方式,多层次、全方位加强文化娱乐市场的管理,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使之健康有序持续发展。

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申报、保护、传承工作强力推进。过去的五年,我们开展了江夏区参与全国文物和“非遗”普查工作,新发现文物点达87处,建立了馆藏文物数据库,《历史文物展览》免费开放;区政府公布了第一批区级“非遗”名录7个种类,24个项目。《天下黄姓江夏祭》、《龙泉山的传说》、《采莲船》、《梁子湖传说》、《汤逊湖鱼丸制作工艺》5个项目列入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国手指画——江夏画派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江夏区挖掘江夏地域文化特色,打造江夏文化旅游品牌,奠定了基础。

全面完成2010年绩效目标工作

——举办或组织参与市以上系列大型特色文体活动,丰富活跃了群众文体生活。

过去的一年,节日文化贴近群众节日生活。我们成功组织了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春节团拜会文艺演出;浓郁江夏饮食文化特色的专题节目在《湖北经视》《快乐厨房》栏目,向全省乃至全国展演;全区第十五届舞龙大赛暨天翼之旅文明之声文艺演出;纪念建军83周年“同谱双拥曲、再颂鱼水情”文艺演出。特别是国庆期间组织举办的区首届“活力江夏”社区(村)广场特色文化展演活动。从筹备到公演共经历了5个月的时间,得到了全区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与参与,先后在金口、五里界、安山、纸坊等地举办。金口的采莲船,纸坊的民族鼓舞,五里界的鼓舞,郑店、安山、山坡的健身舞等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与视觉,为江夏区打造“一乡一品”特色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了活力。

过去的一年,校园文化生机蓬勃。我们成功举办了区“新华杯”第6届青年歌舞大赛;区第25届青少年“五彩杯”书画赛;区首届大学生“江城杯”诗会等,组织和吸引了大批大中小学生参加,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后备艺术人才。

过去的一年,广场文化特色鲜明。我们成功举办了“书香武汉·星光大道”冠军江夏之夜大型演唱会、首届“活力江夏”社区(村)广场特色文化展演,既在体育馆内演出,又通过大屏幕向广场外广大市民转播,舞龙大赛在体育馆广场吸引数万群众观看,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文化多样性的需求。

过去的一年,文化展览传承面广。我们成功举办了“江夏画派回归江夏”中国指画名家邀请展、六一儿童节书画展、“文化共享世博行图片展”、“江夏历史文物展”等,既有一定层次,又有一定规模,既走近社区,又走近农村,在弘扬中华文化艺术上作出了贡献。

过去的一年,群众体育贴近群众。我们成功组织了区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暨第五届全民健优秀团队展示,区第二届“村村乐”农民篮球赛,湖北省第三届业余围棋段位、级位(江夏赛区)比赛等,组织面广,男女老少参与程度高,推动了江夏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

过去的一年,参与市以上文体竞赛,成果累累。我们成功组队参加了市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暨农民篮球邀请赛,力克新洲、黄陂、东西湖、蔡甸、汉南五支代表队,荣获第一名,为江夏区争得了荣誉;参加湘鄂争霸赛暨武汉城市圈龙舟挑战赛,以2分零1秒的成绩勇夺500米直道竞速第一名;参加全国青少年以及重点城市射击锦标赛,女选手谈贤飞分获第四、第五名,并达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茅鑫参加全国中学生射击锦标赛获得第三名;组队参加湖北省青少年射击比赛获得金牌1枚;组队参加了武汉市青少年射击、武术、跆拳道等项目的比赛,取得金牌11枚、银牌6枚、铜牌8枚,并获得射击比赛团体总分第一的好成绩。

由区艺术团联合省群艺馆编剧,区艺术团表演的小品《抢婆婆》参加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天津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天穆杯”全国第二届“新农村、新文化、新风貌”小品展演活动,喜获四个奖项。即优秀剧目奖、最佳组织奖,殷良获优秀演员奖,付群刚获个人组织奖,为江夏区乃至湖北省争得了荣誉。

——区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常年免费向广大市民开放,充分发挥了公共场馆娱乐与教育作用。

区图书馆坚持了365天对读者开放;投资68万元,建立了文化共享工程江夏支中心;举办了少儿暑期红色电影展播、“文化共享世博行”大型图片巡回展、“实践科学发展观文化共享乡村行”讲座等活动;开展了少年儿童系列读书竞赛和培训,全年到馆借书、阅览、上网、培训的读者达13万人次,书刊借阅9.5万册次,中央、省、市、区新闻煤体曾对图书馆服务活动进行报道,省市图书馆分别在江夏召开了学会年会。

区博物馆“江夏历史文物陈列展”,全年接待参观者达4.8万人次。

区体育馆利用环境优势,利用大屏幕免费为有关职能单位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大力支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早晚锻炼的8支团队免费提供场地。

——建立文化市场长效管理机制,促进了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围绕江夏区文明创建工作,我们把文化体育市场特别是网吧管理与“扫黄打非”工作当作全局中心工作来抓。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领导重视,成立专班,强化市场监管力度。二是责任到人,对症下药,强化市场监管措施。三是依法行政,严管重罚,强化市场监管手段。四是合理布局,有序发展农村网吧。区稽查队共检查文化市场275次,检查经营网点7251家次,收缴非法音像制品5704盘(张),行政处罚案件24起,查处率100%,回告率100%,文化体育市场合法经营秩序良好。

——扎实推进五个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加强实施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一是投入337. 5万元,建成农家书屋135个;投入130万元,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370家。“两个工程”建设基本解决了行政村人民群众看书、上网“两难”问题,有关创建“两个工程”的经验曾在市级交流发言,并受到国家、省、市领导的高度赞扬。

加强实施综合文化站工程,投入260万元,完成了五里界、舒安、郑店3个综合文化站维修改造工作,并达到了湖北省文化厅对文化站“三室一厅”的要求。

加强实施送戏下乡工程。区艺术团全年送戏下乡80场,武汉市大众楚剧团、纸坊明祥楚剧团共送戏下乡300余场,满足了农村人民群众看戏的基本需求。

加强实施农民健身工程。投资80万元,配送体育器材80套,体育器材投放基本覆盖全区行政村,初步解决了农村人民群众锻炼难问题。

——强化文物管理与“非遗”申报,保护传承出成果。

依据《文物保护法》的要求,区博物馆立足“三个加大”:一是加大普法知识宣传,制定了“文物安全责任制”及“安全保卫制度”。二是加大野外文物保护单位的巡查,成立了区、乡(镇、街)、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落实了义务保护员,对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与各乡、镇、街法人签定了责任书,健全了文物保护安全网络机制;三是加大文物库房、文物展厅设备的投入,做到人防技防相结合,文物保护安全率达100%。区文化馆申报成功市级“非遗”保护项目2个。

——全面协调发展全局各项业务工作。

局党委狠抓党建工作,积极开展党员创先争优活动,发挥了各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纪委工作围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以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为基础,以优化发展环境为重点,使被评部门和单位的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工作作风进一步改进;政务中心窗口承办承诺件560多件,办结率100%,咨询600人次,无一例行政投诉;主办和协办市区人大建议案、政协提案12件;财务审计资金达827.4万元,强化了监督机制,规范了收支行为;人事管理完成了二级单位岗位设置,组织了职工继续教育;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信访工作保证了全局文体工作有条不紊运作;保密、档案、计划生育、门前三包工作均达标;机关节能工作不断加强;工青妇工作共同形成合力,推动了文体事业上台阶。

“十一五”文体工作的体会

一是上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保证了全区文体事业健康有序发展。过去的五年,在农家书屋、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中,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省市区领导多次莅临现场指导,共拨款888.5万元建设两个文化工程;投入680万元维修改造区体育馆;拨款680多万对区电影公司实行改制;区长办公会议多次商议区“三馆一中心”建设并列入“十二五”规划;大型文体活动区领导都莅临现场指导等,都给予了文体工作强有力的支持。

二是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党员创先争优、政风行风评议和“双争”活动,形成了全区文体工作者对文体工作的共识,高涨了大家的工作热情。过去的五年,在举办全区大型文化活动中,群众文体科、艺术团、文化馆协同一致,精心组织与排练,顶风冒雪,一次又一次较好地完成了任务。面临农家书屋创建任务繁重,区图书馆和10个街镇乡文化站兢兢业业,踏遍全区乡村,通过三年艰苦努力,出色圆满完成了全区281家农家书屋和370家文化共享工程的创建工作,“两个文化工程”建设走在省市先进行列。面对强手,区训练中心刻苦训练选手,勇往直前,取得了射击在市级的领先地位。区艺术团近年来自我发展与壮大,小品“叫的响、传的开”,在国家、省、市多次获奖。区体育馆维修改造后,优化了服务功能,并逐步探索走出了一条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向市场的成功之路。区博物馆文物普查深入田边地角,工作细致且成效显著。局文体市场管理科、区文化市场稽查队密切配合区文明创建活动,网吧整治、扫黄打非重拳出击,文化市场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完善。电影公司改制面临诸多难题,有情操作,将一个个难题一一化解。各乡镇街文化站农村文化工作,克服人少、钱少、设备简陋困难,充分体现“三贴近”原则,深受农民群众青睐。

三是一年一度召开全区文化体育工作会议和制定绩效目标管理,指导和保证了全局工作有条不紊的运作。过去的五年,从2008年开始,文体局年年组织召开全区文化体育工作会议,及时传达上级指示精神,总结全局工作经验,表彰先进,找出差距,制定全局以及乡镇街绩效目标管理措施,指明了全区文体工作方向。各分管领导深入基层指导,各二级单位、乡镇街文化站认真组织实施,大家目标明确,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责出力,不折不扣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四是区文体局各项工作协调发展,形成了工作动力与合力。过去的五年,文体局党员“创先争优”、行评工作、财务审计、人事管理、文秘工作、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信访、保密、档案、工青妇、计划生育、门前三包等工作都较好地对全局文体业务工作起到了推动和保障作用。

五是全社会共同参与文体建设,有力推动了江夏文体工作的大发展大繁荣。过去的五年,群众文化参与率大大增强。如全区首届群众歌咏大赛共举行专场演出26场,演员达到3000余人。纸坊、五里界、舒安、湖泗、乌龙泉、宣传战线、教育局、经委、农工委等都举办了专场演出;首届职工运动会共有58支代表队1600多名运动员参赛;在开展乡镇街综合文化站建设中,五里界、山坡、湖泗、安山、舒安、金口、纸坊、法泗、郑店除国家投入外,自筹资金数万元进行文化站建设;武汉市大众楚剧团、纸坊明祥楚剧团自筹资金,年送戏下乡300余场,弥补了公办文化的不足;江夏京剧社每周在谭鑫培公园开展京剧票友活动,为江夏区弘扬京剧国粹作出了贡献;各社会群团组织积极发展会员,开展各类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因此,全社会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文化体育事业,点亮了群众健康文体生活,在一定程度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文体生活基本的需求,推动了江夏区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与繁荣。

过去的五年,中央、省、市、区新闻媒体曾多次报道江夏区文体工作的动态与消息,区委张卫国书记曾在全市文化工作会上作典型发言,我们文体工作的经验也曾在2010年区委三届七次全体会议上进行材料交流。

虽然,在过去的五年,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江夏区四个文化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知道,这些离党和人民对文体工作和事业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经费短缺、专业人才匮乏、设施不完善、体制改革不到位等问题,仍是制约文体事业发展的瓶颈,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克服和改进,促使文体事业迈上新台阶。

“十二五”文体工作目标与措施

(一)指导思想

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着力营造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浓厚氛围,营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浓厚氛围;立足深化文体体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十二五”时期江夏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二)工作目标

立足“三边”工作,即建设群众身边的场馆,组建群众身边的社团,开展群众身边的活动,一手抓文体事业繁荣,一手抓文体产业发展,努力实现江夏区文体服务体系健全,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文学艺术精品迭出,文体产业持续发展四大目标,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让城乡广大人民群众在最短的时间、最近的距离获取所需的文化体育服务,满足其基本的和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和健身需求。

(三)工作任务

挖掘文化底蕴,繁荣文化事业。挖掘江夏地域文化特色,把文化建设的重点转移到发挥优势、打造品牌、文化创新、扩大影响、服务大局的轨道上来。一是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区图书馆、区博物馆、区文化馆等项目建设;二是打造京剧谭门、中山舰、江夏黄、江夏画派中国指画之乡等文化品牌,创作推出一批展示江夏形象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提高文化影响力;三是培养引进优秀文化人才,保持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四是加强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与传承;五是完善乡、镇、街综合文化站配套设施建设,建立村(社区)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长效管理机制,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六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活跃各具特色的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村落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

彰显江夏特色,建设文化功能区。精心打造江夏山水风光、历史寻踪、湖乡风情、红色文化、宗教文化等文化精品,体现江夏文化特征。加快和完善谭鑫培公园、湖泗窑址博物馆、中山舰旅游园区等一批文化功能区建设。完成国家级金口历史文化名镇申报工作,基本建成集开发、保护、利用于一体的金口历史文化名镇。

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催生新的文化业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逐步形成由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动漫等九大文化产业组成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形成多样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产品供给新格局和传播快、覆盖广、容量大的文化产品流通新网络,使之成为安排就业、拉动江夏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发展全民健身,提升体育产业档次。一是发展全民健身运动。发挥江夏体育馆中心引导作用,组成辐射全区的各种体育赛事和全民健身活动。二是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江夏区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夯实体育产业基础。

(四)工作举措

给力改善对文化体育工作的领导。再大的难事,争取领导重视便成容易事。因此,争取领导对文体工作的重视与支持是抓好文体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给力文化体制改革,制定和落实文化体育经济政策。对公益性文化单位,包括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提供公益性服务的单位,改革的方针是“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不断增强活力,切实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效益。

对与文化市场有着密切联系的文体单位,改革的方针是“政府扶持、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使其逐步从行政附属物转变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创新、依法运营的文体产品经营者。

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切实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争取政府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体育的财政投入。按照中央、省、市要求并结合江夏区实际,将财政总支出的1%用于文化事业;居民小区建设1%用于文体设施建设。

要求各乡镇街政府要将文化体育建设支出纳入本地财政支出的范围,保证总财政支出一定比例用于本地文化体育事业。

鼓励社会资本支持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投资文化体育产业。

给力文化市场管理,推动文化市场可持续发展。不断改进管理手段和方法,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强对文化体育领域的宏观管理,实现管理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强化对文化艺术、新闻出版等领域的调控职能;切实加强网络信息管理,保护知识生产权,严厉打击侵权盗版、制造和传播不良文化的行为,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净化文化环境,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给力人才兴文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兴学习之风,开展文体科学发展理论研究,培养、吸引、用好高、中层次文化体育人才,造就一批德才兼备且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体育名人和文化大师。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按照“四个尊重”的要求,确立以业绩为重点的人才价值观。制定江夏区优秀文体人才奖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文体人才实行重奖,对拔尖人才予以职务或职称晋级优先、优惠待遇。

树立科学人才观,深入推进人才环境建设。逐步建立起以人才评价、培养、选拔、吸引、聘用、流动、管理、激励、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政策体系;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完善多元化的人才投入机制,统筹体制内人才和体制外人才的开发;以各种文体社团为主要力量,加强其社会文体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各类文体人才竞相倍出与协调发展。

2011年文化体育工作思路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们将带着“十一五”留下的精神财富,抓住机遇、奋发有为,着力办好办实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1.举办和参加市级以上大型群众文体活动7次以上。如:举办第18届全区业余文艺创作节目“百花奖”大赛、第26届全区青少年“五彩杯”书画赛、第16届全区迎春舞龙大赛;承办第3届全市“村村乐”农民篮球赛;组织开展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等活动,加强政府引导,调动和发挥社会团体作用,较好活跃群众文化体育生活;

2.启动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全民健身中心工程建设;

3.抓好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常年免费开放工作;

4.文化体育市场举报查处率达到100%;

5.申报成功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文物保护安全率100%;申报市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项;

6.加强乡镇街设施配套,建设乡镇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10个;

7.建立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长效管理机制;

8.创作推出精品小品1个;完成送戏下乡80场;

9.群众体育打造江夏区羽毛球特色项目;健身体育器材维修更新率达到95%以上;竞技体育保持射击在市级的领先水平;

10.加强党风廉政、创先争优、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政务中心窗口服务、人大政协议提案办理、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信访、财务审计、人事、档案、保密、计划生育、工青妇、机关节能、门前三包等工作。

未来的五年,是充满期望与挑战的五年,也必将是文体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五年,全体文体工作者一定要锐意进取,共同给力,抓机遇,迎挑战,大跨越,用我们的智慧,用我们的勤劳,用我们的力量,描绘和谱写出“十二五”文体事业发展的崭新篇章。

*本文部分内容曾在武汉市《武汉群文》2011年第一期上发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