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镜检查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及处理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内镜检查技术,如电子或纤维胃镜、气管镜、结肠镜、膀胱镜等,已经广泛普及。内镜作为一种必要的临床检查、诊断手段,已经逐步被愈来愈多的病人所认识和接受。但内镜检查对于病人来说,既有躯体上的不适和痛苦,又有心理上的紧张和恐惧,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这种心理上的反应,并由此产生的各种不良生理反应。
内镜检查的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①担心内镜检查所引起的器官组织损伤或脏器功能失调而影响全身健康等;②惧怕内镜检查过程中及检查后出现疼痛或其他不适感觉;③担心器械消毒不严而感染其他疾病。实际上内镜检查本身确实会引起一定的不适,而这种不适的程度,一方面受操作者的技术熟练程度及病人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则取决于病人的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评估系统。而认知评估系统则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正是由于病人缺乏相关的医学知识,对内镜检查过程缺乏正确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在认知上夸大了内镜检查的副作用或不良反应,致使在检查前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反应,以及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躯体性应激反应症状。
有研究显示,对内镜检查病人实施积极的心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地减轻对检查的应激强度,有效地缩短操作的时间。梁宝勇及洪炜(1983)等的研究表明,对胃镜检查的病人进行操作前心理(行为)准备,如疑虑解释和教育、自我放松的训练等,能够有效地缓解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预防或减轻检查时的痛苦及不适感。亦有研究表明,采取音乐疗法等积极有效的综合心理预防措施,可以帮助提高病人对侵入性检查的适应能力,对减少或减轻病人的躯体性及心理性应激反应的发生,提高病人的依从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放射线检查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及处理
仪器检查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X线透视、CT、磁共振(MRI)等放射影像学检查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消化、呼吸、循环、神经、运动、内分泌、泌尿和生殖等各系统疾病的诊疗过程。众所周知,长期或超剂量的放射线照射对人体是有害的,可使人体出现某些病理性改变。例如,可能诱发白血病、甲状腺癌等恶性肿瘤;可能引起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导致不育、流产、死胎或先天性畸形;引起贫血、免疫功能降低以及内分泌和生殖功能失调;另外,还可能引起皮肤出现脱毛、红斑、水疱及溃疡、坏死等损害。正因为如此,人们对放射线检查往往产生一定的害怕心理,出现紧张、恐惧情绪而使检查不能正常进行。这种恐惧心理不仅仅限于被检查的病人,在非放射线科室的医务人员中也广泛存在,他们常对放射线科避而远之。实际上,在医疗检查中所使用的放射线(X线)的危险度是非常低的。由于现代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对放射线的安全管理与防护措施以及放射线安全照射剂量的掌握和控制,使放射线通过人体时可以对人体毫无损害。因此,在放射线检查之前,医务人员应尽量向病人做好各种解释与安慰工作,以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使病人能够积极地配合临床检查工作,保证诊断的正确性。
(朱 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