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问题与前景

问题与前景

时间:2023-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声称中国对非洲加大投入是基于对石油、有色金属等战略原材料的需要。认为中国的廉价商品,特别是纺织品对非洲国家的大幅度出口增长,严重冲击了当地的纺织业发展,造成了企业倒闭和工人失业。埃及商会会员阿卜杜拉·哈桑指出,中国有很多好的商品,具有价格上的竞争力。据了解,一些中国企业老板由于无视当地的法律,经常与当地雇员发生冲突,导致官司缠身,甚至引发民族冲突。
问题与前景_跨越与转型:国际商务视野下的华侨华人与华商

虽然鄂商在非洲创业取得一定的成绩,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仍面临一些问题。

(一)鄂商自身特性的影响

鄂商的历史,要从两千多年前的楚国说起。先秦时期的楚国,商业发达,且商人在楚国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为“四民(商、农、工、贾)”之首。明清以来,汉口在华中和全国的经济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使得鄂商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在经营管理之道、地域商业文化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色。但是近现代鄂商为什么没有形成如晋商、徽商、粤商、闽商、浙商等那样强势的经济群体?有学者认为,除了历史原因外,鄂商文化中一些消极的因素阻碍了鄂商的壮大,影响了鄂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24]

湖北自古有“唯楚有才”一说,受楚文化影响,湖北人聪明。湖北新首富九州通集团董事长刘宝林说:“鄂商兼具东南西北的个性。”湖北人被称为“九头鸟”,代表着南方人的聪明、智慧,也有北方人讲忠义、诚信的特点。[25]但他们不是大开大阔,有灵气但没有虎气,缺乏大智慧,湖北人的性格是世俗化的性格。有人说,湖北人没有性格就是最大的性格,没有特点就是鄂商最大的特点。[26]湖北的省会武汉背靠长江,面对汉水,武汉人过去一直靠码头为生,因此外地人称武汉经济为“码头经济”或“码头文化”。在码头文化的熏陶下,武汉人大多有一种漂泊感,因此在做生意中产生了一种投机行为,什么都想干,什么都干不长,往往成不了最后的胜利者。武汉人缺少不安于现状、执著、具有创新精神、能承受风险等基因,而这些基因恰恰是当今中国富人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武汉人思想比较保守,观念比较陈旧,缺少敢闯敢干的风险精神。湖北人做生意总是以保本为前提,小富即安,做生意的人多,但难有大作为。这主要是儒家道家精神和农耕文化形成的小农意识塞满了湖北人的脑袋。经营态势极为保守,不做亏本生意,保本心态强烈,怕风险,缺乏风险意识。[27]现在湖北要加快发展经济,关键是要崛起一个新时代的鄂商群体。刘宝林表示,湖北要改善企业家成长的环境,而鄂商更要注重内功的修炼。[28]随着中部崛起的号角吹想,武汉人开始意识到:武汉什么都不缺,天时、地利俱全,唯独缺少人和缺少改革开放的创新精神,缺少“舍我其谁”的风险精神。

(二)中非投资大环境的影响

近年来,在中非经贸关系良性发展的大趋势下,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方面,非洲的政治环境正逐渐趋于好转,为吸引外资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非洲政局依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部族、种族、地区等矛盾依然存在。在经济建设方面,非洲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是世界最贫穷的大陆,社会问题依然突出。国营或私营银行处境艰难,缺乏资金、倒闭破产、丧失存户信任;当地法庭裁决经济和财政纠纷时独断专行;工会领导人对企业的生存肆意施压等。另外,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在非洲市场的垄断地位,对其他国家商品进入该地区设置了很高的技术壁垒,等等。整体来看,中国企业将在非洲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为了规避风险和提高效率,中国企业需要具备一定的战略规划和信息研究能力,这是介入非洲必须完成的功课。[29]因此,要去非洲投资,专家建议走好五步棋:第一步,通过报纸、书籍或互联网,加深对非洲情况的了解;第二步,向熟悉非洲情况的专家咨询,向在非洲投资成功的国内企业了解情况;第三步,亲自到非洲考察市场,科学论证,寻求适合自己发展、能够获得理想效益、投资渠道便捷的项目;第四步,无论多大规模的投资,首先均应考虑先从贸易入手,先在非洲注册一家贸易公司,将国内库存富裕而在非洲市场紧俏的商品通过海运发往非洲,既做零售又做批发;第五步,因地制宜地选择政策优惠、产品有销路的项目,根据市场需求选择效益理想的项目。[30]此外,中非关系正常发展的过程中,也伴有一些不和谐的音调,这就是所谓的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指责。有些媒体宣称,中国已非50年前无私帮助非洲抵抗帝国主义的那个中国,污蔑中国目前在非洲就是赤裸裸的交易。英国外交大臣竟声称,“中国今天在非洲所做的,多数是150年前我们在非洲做的”。所谓“新殖民主义”的指责,其具体内涵主要有三:第一,掠夺非洲能源。声称中国对非洲加大投入是基于对石油、有色金属等战略原材料的需要。第二,以廉价商品占领非洲市场。认为中国的廉价商品,特别是纺织品对非洲国家的大幅度出口增长,严重冲击了当地的纺织业发展,造成了企业倒闭和工人失业。第三,向非洲国家推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对所谓“无赖”国家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援助,不利于西方国家在非洲推动民主、人权事业以及反专制和反腐败运动的进展。[31]这些论调给中非经贸交往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由于非洲一些国家的腐败现象很严重,如中国从安哥拉进口大量石油,但由于腐败,大量资金不知流向何处,普通的安哥拉人根本感受不到与中国进行能源贸易的好处。一边是无法从与中国的大宗贸易中受益,一边是在与中国人的日常商业竞争中受挫,在一些人身上出现反感中国的情绪便很自然。[32]

另一方面,华商自身的素质与经营理念存在一些问题。

尽管今天在非洲“中国制造”无处不在,但在非洲的中国企业技术含量并不高,产品虽然价格便宜,但也顶着质量不佳的坏名声。在坦桑尼亚,人们经常会说“Chino”一词(当地斯瓦西里语,指代中国制造的产品),泛指价格很便宜、但是质量实在不行的产品。中国的商品在非洲还有个响亮的名字“FengKong”,意思是说从中国进口的商品都是些便宜没好货的东西。如果说在非洲人眼里日本货代表着高质量,韩国货代表着新潮时尚,欧美货代表着奢侈而昂贵,惟独那些写着“Made in China”的小商品、小家电等,意味着低档和劣质。埃及商会会员阿卜杜拉·哈桑指出,中国有很多好的商品,具有价格上的竞争力。但是,现在在埃及市场上所销售的中国商品大部分质量比较差,这会影响到中国在非洲市场的开拓。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存在而不去纠正的话,中国的形象可能会受到影响。[33]

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商人用他们的勤劳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但对当地法律和文化的漠视,也带来了很多麻烦。据了解,一些中国企业老板由于无视当地的法律,经常与当地雇员发生冲突,导致官司缠身,甚至引发民族冲突。[34]塞内加尔人阿芒·塞努先生表示:“过去在非洲工作的中国人很优秀,但在非洲经商的某些中国人比较自私,且不太注重国家的声誉。”南非-中国文化交流公司总裁说,据他所知,南非民众对中国人的一大印象就是“非法移民多,社区内犯罪分子也不少”。中国驻赞比亚使馆临时代办赵湛斌也表示:“近年来,随着中国投资者的大量涌入,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尤其是不少个体经营者,为了赚钱急功近利、不择手段,在当地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一些非洲民众会把少数中国人的表现看作整个中国人的表现,以偏概全。中国人要自律,要提高自身素质。”[35]

由于华商自身素质问题引发的冲突并不少见。例如,2011年1月7日是个星期五,坦桑尼亚各大报纸《Guardian》、《Daily News》、《The Citizen》等都在头版用大篇幅发表了坦桑尼亚政府的最后通谍,限期30天内,要求华商离开坦桑尼亚最为繁华的Kariakoo商业区。工贸部副部长Mr.Nyalandu说,很多中国人最初是做为投资者在坦桑尼亚注册,最后却在Kariakoo做起了小买卖。30天后,工贸部将雇佣军队,将这一区域中那些目中无人的商人赶出去。政府不能容忍那些以海外投资者身份来到这个国家的人,最后做起当地人就能做的小商贩和擦鞋匠。Ilala区长表示支持部长的决定,并紧密配合政府,让这一区域中做小生意的不想离开的外国人离开,他们将很快开始彻查营业执照并核查经营项目是否一致。政府知道假货来自中国,政府要和坦标准局合作,继续严格控制非标和假货的进口,以确保不会把坦桑尼亚变成一个大的垃圾堆积场。[36]

此外,一些非洲民众表示,虽然中国人勤劳且善于经营,但由于语言、习俗等原因,一些中国民众不愿意与当地民众进行交往,显得有些封闭。安哥拉通讯社国际部记者兼编辑金克拉·阿利塞指出:“现在安哥拉的中国人很多,很勤劳,但是中国人很少讲葡萄牙语,他们不愿意同当地人接触,不愿意主动融入当地社会。”[37]塞内加尔作家兼新闻记者盖伊在《龙与鸵鸟》一书中,也记述了他多年来观察到的中国人与当地的文化隔阂:“中国人不同当地人融合,他们生活在非洲的那种格局有点像种族隔离。他们只与同族人交往,如果实在必要,才同当地人接触,比如要做生意的时候。中国商人大多能说几句蹩脚的英语或法语,能够应付出售商品就足矣。中国人从不嫁娶当地人,这也说明他们对非洲民俗和文化没有兴趣。”因此,在非洲的中国人一定要尊重非洲人民的传统文化,尊重非洲人民的宗教信仰,尊重非洲当地的法律法规。[38]在同各阶层、各方面的非洲人打交道过程中,还需要掌握非洲社会交往方面的礼仪常识,尤其应掌握有关非洲国家的商业习俗、交往礼仪、风土人情等,这样才能同非洲人相处融洽,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温馨的社会环境和舒畅的商业气氛,从而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虽说鄂商在非洲淘金还面临诸多问题,但应该说其前景是美好的。

一方面,从国家层面来说,中非经贸良性发展的势头将持续。

国家商务部部长助理王超早在2008年9月召开的“非洲国家投资研讨会”发表演讲,就强调中国和非洲的友好关系源远流长,中非经贸合作互补性很强,有着广阔的前景。[39]2009年非洲经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沉重打击,资本流入大幅下跌,出口环境逐步恶化,外来援助持续减少。虽然受到金融危机冲击,但我国依然履行了对非合作的各项承诺,扩大了对非援助规模,对非投资、工程承包业务保持增长。随着2009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的召开,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中非务实合作正进入新阶段,迈上新台阶。2010年随着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以及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有关经贸举措的落实,中非经贸合作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中方将本着“真诚友好、平等协商、高效务实、互利共赢”的原则,与非方密切配合,落实好经贸新举措,并进一步挖掘合作潜力,创新合作方式,拓宽合作领域,推动中非经贸关系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展望未来,虽然中非经贸发展面临金融危机等种种不利因素,但基于双方的合作共识与较强的经济互补性,中非经贸合作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特别是随着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各项措施的逐步落实,中非经贸关系的前景将更为广阔。

另一方面,湖北省一向很重视与非洲的经贸合作,先后出台一系列鼓励性措施,加强对鄂商到非洲投资的引导工作。

2006年10月成立湖北省非洲民间商会(HBSABC),是中国首家省级非洲民间商会。该商会由湖北省委统战部和热心支援非洲的企业发起成立,主要有湖北省直有关部门的领导、湖北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家,特别是已在或准备在非洲开展经营活动的湖北企业、企业家自愿组成,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该会的宗旨是:引导民营企业“走出去”,利用非洲资源,开拓非洲市场;进一步加强湖北与非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湖北省非洲民间商会的国际影响;通过与国内外合作伙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网络,创造出有利于湖北与非洲经济技术交流合作的良好环境,以务实的方式推动湖北与非洲的合作。该商会成立4年来,湖北省非洲民间商会通过成功举办或协办鄂非经贸文化交流活动和大型报告会,引导和组织鄂籍企业家走入非洲考察市场,开拓资源,有效引导企业家对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通过着力推进湖北支非项目的落实,完成了中国-莫桑比克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湖北-加扎友谊农场的农业开发项目的援建工作;通过着力推进非洲地区湖北联谊会的组建工作,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开创湖北与非洲交流交往的新格局;通过办好湖北省非洲民间商会网站,切实发挥其信息的导向功能和作用,使之日益成为内地企业家赴非洲创业、非洲朋友来湖北寻求发展的重要平台,成为凝聚海内外同胞的亲情、乡情、友情、商情的有效载体。据初步统计,近年来通过湖北省非洲民间商会的牵线搭桥,湖北省及内地其他地方已有一大批企业家先后赴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交流、投资兴业活动,足迹遍布非洲大陆各个角落,为促进湖北与非洲的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做出积极贡献。[40]

2006年和2007年武汉连续举办了两场非洲投资推介会,场场都吸引了数百名企业代表旁听,“到非洲做生意去”已成为本地民企新的口头禅。[41]2009年2月,包括33家鄂企在内的经贸考察团在莫桑比克举办“2009中国湖北-莫桑比克贸易投资展览会”,在当地刮起一股湖北旋风。[42]

2010年11月26日至12月8日,按照湖北全省统一部署,十堰市政府组织十堰市商务代表团赴贝宁、加纳、阿联酋等亚非国家参加中国湖北“走进非洲”系列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达成签约项目3个、意向性协议2个。[43]2011年8月24日从湖北省贸促会举办的非洲市场推介会上获悉,当时报名参加年底“走进非洲”系列贸易投资活动的湖北企业已达60多家,涉及医药、汽车、农机和太阳能等20多个行业。2011年的内容包括在加纳举办贸易投资展、在科特迪瓦和南非举办投资项目洽谈会等,企业参加这些活动,展会摊位费全免,机票等费用将按政策给予八成补贴。[44]

在国家层面与湖北省级层面有利条件的推动下,鄂商前往非洲掘金的热情有增无减。2008年来势汹汹的金融风暴也对非洲产生相当严重的影响。例如,为保护本国企业,加纳政府将外资的投资门槛设置为30万美金;尼日利亚也从2008年12月起实行进口管制,移民局的调查愈加频繁。此外,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颓势,还造成治安环境恶化,给广大华商的正常经营带来更多的安全隐患。而货币汇率不稳及急剧下跌,成为华商最大的“外患”。货币贬值增加了进口成本,使得从事零售业的华人们在进货时感到很大压力。尽管如此,众多华商对于开拓非洲市场的热情不曾熄灭。肯尼亚华侨华人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徐晖仍认为:“非洲是一个新兴的未开发市场,商机很多。”中国产品、产业形式,尤其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比较适合非洲市场。中国的日用产品价格普遍比欧美低廉,非洲国家对中国产品比较认可。而2009年湖北省也大力推进与莫桑比克、毛里求斯、津巴布韦、尼日利亚、利比亚、安哥拉、肯尼亚、喀麦隆等国项目落实;推进与毛里求斯、尼日利亚、阿尔及尼亚等国家劳务输出方面的合作。[45]这些举措促进了湖北经济的新跨越:2009年湖北省外贸出口总值比上年下降,但对非洲出口逆势增长。据武汉海关统计,2009年湖北省外贸出口总值99.8亿美元,比2008年下降14.8%,但是对非洲出口总值达7.5亿美元,增长21.6%,其中对非洲船舶、钢材、农产品出口增长显著。利比里亚、埃塞俄比亚和马里等新兴市场,为拉动湖北出口增长提供了助力。[46]2011年上半年,湖北省招商引资、对外合作工作成效显著,实际到资增幅大幅增长,有效应对中东北非政局动荡、日本大地震等影响,稳住对外投资合作发展势头,主要指标出现好转。除利比亚项目外,湖北省大企业重点项目运转良好。截至6月底,签约的过亿美元重点项目有61个,涉及合同金额183亿美元。[47]

因此,展望未来,非洲鄂商定能在非洲的广阔天地中、在中非经贸往来中,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

(本文作者为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副教授)

【注释】

[1]“中非贸易的发展”,http://smeimdf.mofcom.gov.cn/files/html/2008/06/26/221232822.html。

[2]“另类崛起中国商人在非洲”,http://finance.jrj.com.cn/2010/02/2509367010365-1.shtml。

[3]“华商在非洲怎样经商?”,http://news.sohu.com/20060929/n245592002.shtml。

[4]“无限商机在非洲”,http://www.hbfzsh.cn/news/news_temp.asp?id=137。

[5]“武汉兴起非洲淘金热 建筑、小加工业利润可观”,http://www.cnhan.com/gb/content/2008-03/27/content_877274.html。

[6]“武汉兴起非洲淘金热 建筑、小加工业利润可观”,http://www.cnhan.com/gb/content/2008-03/27/content_877274.html。

[7]“投资非洲 种植业有优势”,http://news.sina.com.cn/c/2006-11-06/074310423447s.shtml。

[8]“种地,在万余公里外的非洲”,http://cjsb.cnxianzai.com/baodao/2007/0615/48993.html。

[9]“湖北省非洲民间商会领导成员名单”,http://www.hbfzsh.cn/ndcy.asp。

[10]“湖北省非洲民间商会第一届五次理事扩大会议增选理事的说明”,http://www.hbfzsh.cn/news/news_temp.asp?id=360,2010年12月30日。

[11]“湖北省非洲民间商会第一届四次理事扩大会增选理事的说明”,http://hbfzsh.cn/news/news_temp.asp?id=328,2009年12月31日。

[12]“海外鄂商白手闯天下”,http://www.cnhubei.com/200610/ca1187985.html。

[13]“湖北人掘金非洲的启示与经验”,http://news.163.com/07/0727/09/3KD9AKJM0001124J.html。

[14]“未来集团:建材黑马闯非洲”,http://news.cnhubei.com/hbrctx/200908/t769863.shtml。

[15]“专访海外湖北籍华侨华人:四海为家难忘根”,http://www.china.com.cn/info/txt/2007-06/25/content_8434135.html。

[16]“中国菜农改变苏丹历史”,http://club.china.alibaba.com/forum/thread/view/129_9069923_.html,2006年1月20日。

[17]“徐晖——翱翔非洲大地的九头鸟”,http://www.hbfzsh.cn/news/news_temp.asp?id=303。

[18]“丁湘——不远万里非洲淘金”,http://www.hbfzsh.cn/news/news_temp.asp?id=302。

[19]“湖北人掘金非洲的启示与经验”,http://www.cnhubei.com/200707/ca1394064.html。

[20]“‘九头鸟’ 金非洲”,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70420/07311349838.shtml。

[21]“未来集团:建材黑马闯非洲”,http://news.cnhubei.com/hbrctx/200908/t769863.shtml。

[22]“津巴布韦李波在武汉签大单”,http://www.hbfzsh.cn/news/news_temp.asp?id=323。

[23]《在湖北省非洲民间商会第一届四次理事扩大会上的工作报告》,http://www.hbfzsh.cn/news/news_temp.asp?id=326,2009年12月29日。

[24]缑杰:“鄂商文化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第3期,第58—59页。

[25]“首届鄂商大会召开,‘信义兄弟’成全球鄂商榜样”,http://hb.qq.com/a/20101105/002173.html。

[26]“鄂商为何没在全国叫响?”,http://news.sina.com.cn/c/2007-05-27/065111901952s.shtml。

[27]“鄂商背景资料”,http://hi.baidu.com/xuqianghulianwang/blog/item/86e7a8d476b90b05a08bb75b.html。

[28]“首届鄂商大会召开,‘信义兄弟’成全球鄂商榜样”,http://hb.qq.com/a/20101105/002173.html。

[29]“非洲:中国企业投资新大陆”,http://gov.finance.sina.com.cn/chanquan/2007-01-04/26519.html。

[30]“湖北人掘金非洲的启示与经验”,http://www.cnhubei.com/200707/ca1394064.html。

[31]“西方渲染中国在非搞新殖民主义旨在保护其利益”,http://news.sina.com.cn/c/2006-10-03/151610160737s.shtml。

[32]“非洲:中国企业投资新大陆”,http://gov.finance.sina.com.cn/chanquan/2007-01-04/26519.html。

[33]“中国在非洲人心中形象调查:与‘新殖民主义’无关”,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0611/06/t20061106_9295637_2.shtml。

[34]“另类崛起:中国商人在非洲”,http://finance.jrj.com.cn/2010/02/2509367010365-1.shtml。

[35]“中国在非洲人心中形象调查:与‘新殖民主义’无关”,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0611/06/t20061106_9295637_2.shtml。

[36]“中国商人在非洲遭遇最为‘严厉’的冬天”,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b718000100omg4.html,2011年1月8日。

[37]“中国在非洲人心中形象调查:与‘新殖民主义’无关”,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0611/06/t20061106_9295637_2.shtml。

[38]“另类崛起:中国商人在非洲”,http://finance.jrj.com.cn/2010/02/2509367010365-1.shtml。

[39]“商务部部长助理王超:中非经贸合作前景广阔”,http://finance.ce.cn/dissertation/macro/08zt/tqh/zx/200809/09/t20080909_13602709.shtml。

[40]“湖北省委统战部举办‘项目与融资——走进非洲大型报告会’”,http://www.zytzb.org.cn/09/newscenter/gdxx08/201006/t20100601_663891.html,2010年5月31日。

[41]“武汉兴起非洲淘金热:建筑、小加工业利润可观”,http://www.cnhan.com/gb/content/2008-03/27/content_877274.html。

[42]“非洲为何钟情荆楚”,《湖北日报》,2009年10月22日。

[43]“‘十堰制造’机电产品进军非洲”,http://cif.mofcom.gov.cn/site/html/shiyan/html/940914/2011/1/1/1293875379433.html。

[44]“欲往非洲‘淘金’”,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1_08/26/8690540_0.shtml。

[45]《2009年世界华商发展报告》,http://bbs.fobshanghai.com/thread-3688826-1-1.html。

[46]“湖北对非洲出口去年逆势增长”,http://news.163.com/10/0208/01/5UVDML98000120GR.html。

[47]“上半年湖北招商引资对外合作发展势头趋好”,http://www.stats-hb.gov.cn/structure/tjfx/qstjfx/zw_8978_1.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