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两型社会”是一项长期艰难而又巨大的工程,是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实践,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尝试,是振兴中华、民族复兴必不可少的一环。因此,这需要政府、企业、社会、个人共建“两型社会”。从“我为‘两型社会’发展献一策”就可以看出来,建设“两型社会”是一种新的趋势,它的生活方式和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现正逐步步入寻常百姓家,点燃了武汉人民的激情。华侨华人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全体华侨华人的共同心愿。他们作为建设“两型社会”不可或缺的独特力量,用独到的“世界眼光”,不仅为“两型社会”建设建言献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也是为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贡献。
近年来,海外侨胞数量不断增加,经济科技实力不断增强,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华侨华人的爱国爱乡热情空前高涨,回国创业发展的意愿进一步增强,这一新趋势为湖北开展侨务引资引智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湖北将更充分地利用“华创会”这一重要平台汇聚侨智、发挥侨力,力推湖北成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力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华创会”现已成为“立足湖北、面向中部、辐射全国”的侨务引智引资的重要品牌。[11]在与武汉市“两型社会”建设相关的IT与光电子、金融投资、生物医药、汽车机械、医疗器械、高科技农业、汽车、节能环保、文化、旅游等项目中,华人华侨人士通过“华创会”的引智平台,用独到的“世界眼光”,积极建言献策,贡献巨大,引资引智,在建设“两型社会”成果示范推广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华人华侨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生活层面,概括如下:
1.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以及提高经济效益方面
加快经济结构由低端向高端、由单一发展向全面发展、由不平衡不协调向统筹协调发展转变,努力实现优化发展。坚持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转方式、建“两型”的战略重点。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两型”产业体系、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促进三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
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进行大规模改造升级,加快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开发,同时建设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大项目,承接劳动力密集产业的转移,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逐步提升产业结构。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湖北经济虽在发展速度及总量扩张上有历史性的突破,但经济与产业结构的缺陷明显。产业结构中,一、二产业比重过高,三产业比重水平较低,工业化消耗现象严重,武汉市第二产业增加值约占GDP46%,消耗的能源总量却占70%。华人华侨认为在“两型社会”建设中不仅要加快传统产业的发展与改造升级,改善产业结构,还应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文化体育产业、环保产业、旅游业和金融、物流、教育、科研等现代服务业。武汉“两型社会”建设在华人华侨的大力资金和技术支持上,环保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群等大力兴起发展,形成了湖北省产业群整体发展的强大态势,不仅能够吸收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能为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现代化进程提供保证,从而使湖北新型工业比重不断提高、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提升。这些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湖北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两型”创建的这几年,成为武汉发展的黄金时期。2011年武汉市GDP达到5 000亿元以上,单位GDP能耗降低20%以上,GDP跻身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方阵,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5%以上,城市化率达到70%左右。
2.在加快自主创新、建设创新性社会方面
建设“两型社会”与创新型社会在本质上要求一致。加快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努力实现创新发展。不断解放思想,推进科技创新,以“两型社会”建设作为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大力推进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使用效率,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武汉。
德国“海归”武汉远东绿世界集团董事长苏笑海的得意发明——植物淀粉餐具创造了奇迹。在一次性餐具使用后,可当作有机肥料种菜、养花,这些不起眼的一次性餐具包含了4项发明专利和2项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这种餐具的生产原料是廉价的农作物和稻草、秸秆、糠、麸等农业废弃物制成的可降解环保包装材料,使用后28天内自然降解,成为有机肥料。随后,苏笑海将这项科研成果拓展到工业包装领域,诺基亚手机包装衬垫、CD盘片盒、电器包装填充物等。据统计,我国每年所需要的包装材料约为300万吨,而不能降解的发泡塑料占有90%的市场份额。苏笑海的发明,不仅破解了“白色污染”难题,也打破了国际市场对我国出口商品设置的“绿色壁垒”。
留美归国华侨靳彩霞在武汉发起和创建了武汉迪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用LED取代灯泡和灯管等。不用钨丝,同样可以发光,而且比传统灯泡、灯管节电四分之三。这就是神奇的大功率LED芯片的贡献。爱迪生发明的灯泡沿用了近百年,其发光原理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再转化为光能,而LED(俗称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光能的光电子器件,这项新技术可以替代传统灯泡的钨丝发热发光原理技术,最大的特点是省电。目前,已经在手机背光源、彩色显示屏、交通信号灯、白光照明等领域应用。在武汉国家光电实验室,靳彩霞带领的团队已经研究出大功率LED芯片制成的路灯。新路灯具有耗电率低、寿命长的优点。
3.在节能环保、推进生态城市环境建设方面
着力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贯彻到社会生产、建设、流通和消费的各个领域,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观念、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体制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良好的文明发展、绿色发展道路。
在思想观念上,华侨城进驻武汉是最大的特色。华侨城的“生态环保大于天”开发理念与武汉市正在建设“两型社会”中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不谋而合,因而华侨城进军武汉势必会对“两型社会”的发展带来动力。武汉是中部的中心城市,但一直以来缺少大型文化主题公园项目。华侨城进入后将继续践行“生态环保大于天”的开发理念,将“华侨城,旅游城”的区域系统开发模式引入武汉东湖,在切实保护东湖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过高水平的规划设计、高水准的施工建设,早日为武汉市民乃至华中地区呈现一个全新的大型文化旅游综合项目和生态旅游示范项目,为武汉和华中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推动力,为武汉市“两型社会”建设做出贡献。到那时,武汉华侨城拥有绿树成荫的街道、自然生态的休闲广场、低碳节能的公共设施、以人为本的旅游项目,感受到的是“生态之城”、“环保之城”、“旅游之城”的魅力。
在生态建设上,旅日华侨江鹰博士自主研发的“STCC”污水处理及深度净化技术,把生活污水处理成地表水,再次循环使用农业废料治理污水。模仿大自然物质循环过程中具有的自净功能,是“STCC”污水处理及深度净化技术的独特之处。腐朽木、枯枝、落叶、石灰石、铁屑、钢渣等都是上好的原料,研发出能自净的“不饱和炭”,再人工创造好氧、缺氧和厌氧的大自然环境,可达到深度净化目的。在武汉科技大学和中医学院的排污口,慕“水”而来的小鱼儿在清澈见底的黄家湖中畅游;东湖宾馆百花湖经过4个多月透析式净化处理,湖水散发的臭气消失了。几年来,从黄家湖到百花湖、木兰湖、青菱湖,从新建校园到农民新村、度假村,“STCC”成为江城治水“尖兵”。
4.在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方面
在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和谐,实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以人为本的要求贯穿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着力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让“两型社会”建设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的孙晓蓉,先后在澳大利亚、美国留学,在回国之前任加拿大BC肿瘤研究所的研究员,期间参与了一项肺癌早期诊断技术的研究与发明,并成为其中的课题负责人之一。她所发明的用于肺癌的诊断技术分别在美国和中国申请了专利。她认识到“国内在该领域(早期肺癌诊断)属刚起步,离世界先进水平尚有很长的距离。如能将这套技术引入中国,可减少我国在该领域10年的人、财、物的投入,缩小中国在该领域与世界水平的差距,用高科技的新技术直接服务于人民群众。而且随着对这项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和了解,我们还可以进行其他肿瘤早期诊断技术的开发(如乳腺癌、胃癌等)”。围绕着肿瘤早期诊断这一课题,以全自动细胞DNA倍体分析仪为核心技术,她先后创办了同济医科大学中加肿瘤早期诊断研究中心、武汉兰丁医学高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兰新医学有限公司以及全国第一家股份制的武汉兰丁肿瘤早期诊断检测中心。现在她已获得5项专利,公司有5项产品正陆续走向全国市场。检测中心正在用世界先进水平的肿瘤早期诊断技术,开展防癌普查工作,并正在与美国、加拿大建立疑难病例会诊网络。在推广肿瘤早期检测的同时,她还将宫颈癌早期诊断术引到最缺乏医疗保健、观念最保守的中国农村去推广。她的建议得到计生部门的支持,很快与武汉市计生委签订了合作协议。检测中心在农村的服务方式是将医疗服务车开到田间村头,就近为农民服务。3年来,在市区计生部门的帮助下,截至2015年5月,她在武汉各郊区为农妇进行的宫颈癌早期诊断,已由2015年1月份的1.5万例增加为1.8万例。其中,发现宫颈癌近40例,除两例晚期患者死亡外,其他都因发现早而活了下来。孙晓蓉的3台检测仪器被国际同行誉为效率最高的仪器。而她在武汉农村的试验,也被医学界认为是一次成功的创举。
除了以上特殊贡献外,许多华人华侨积极地为“两型社会”建言献策,做出了他们应有的贡献与力量,这些侨智侨力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
总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华侨华人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尽管目前武汉在“两型社会”建设方面仍有缺陷,但有理由相信,在党和国家的关怀和领导下,汇聚侨智,凝聚侨心,发挥侨力作用,大力发展引资引智工作,激发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情系中华的热情,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祖国以经济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中,武汉“两型社会”一定会早日建成,这也是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缩影。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巩固和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和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广泛凝聚中华民族一切智慧和力量,万众一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我们呼吁,全体中华儿女携起手来,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努力做出无愧于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无愧于我们伟大民族的贡献,在时代进步洪流中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2]
(本文作者李敬煊为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吴恒为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注释】
[1]章开沅:“纪念辛亥革命:要看三个‘一百年’”,厦门网,2011年9月15日。
[2]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央政府门户网,2011年10月9日。
[3]任贵祥:“华侨对祖国抗战经济的贡献”,中国共产党历史网,2011年6月3日。
[4]华侨革命史编纂委员会编:《华侨革命史》(第2卷),正中书局,1981年,第705—706页。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358页。
[6]邓小平:《邓小平论侨务》,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19页。
[7]李其荣:“海外华侨华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改革开放评介”,《南洋问题研究》2011年第1期。
[8]张维昊,汪杰:“发挥新华侨华人在创新武昌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中国武汉政府门户网,2011年2年28月。
[9]曾晓祥,郑振捷,刘婵婵:“海外人才是中国崛起的特殊机遇——第三届海外人才与中国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8年第3期。
[10]曹莉薇:“华人华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力量”,《广州社会主义学报》,2009年第1期。
[11]杨海:“略论‘华创会’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海外人才与中国发展第五届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010年第9期。
[12]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央政府门户网,2011年10月9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