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于视网膜的胚胎性的眼内恶性肿瘤。本病与遗传、染色体畸变、病毒感染有关。视网膜母细胞瘤在婴幼儿眼病中,是性质最严重、危害性最大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生于视网膜核层,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多发生于5岁以下,可单眼、双眼先后或同时罹患,本病易发生颅内及远处转移,常危及患儿生命,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病因】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主要认为由于基因突变或者遗传性的基因缺陷所致。有40%的病例显示与遗传因素有关。这些患者的眼部都出现肿瘤的机会很大,而他们的子女有50%的机会患同样病症。其余60%的病人所患的视网膜细胞瘤是偶发的和非遗传的,他们的子女患这种病的机会低于25%。
【早期临床表现】
①早期无明显症状,可出现斜视;②眼底检查可发现肿瘤结节;③瞳孔白色反光或黄色反光(称为猫眼);④继发青光眼,肿瘤增大突入玻璃体内使眼压增高,球结膜充血,瞳孔散大,眼球扩大变硬,患儿眼痛、头痛、啼哭;⑤眼外期:肿瘤向眼外转移;⑥全身转移期,向颅内及远处转移。
【早期诊断】
①小儿出现斜视,眼底检查发现大小不等的瘤结节;②白瞳或黄瞳(黑矇性猫眼);③瞳孔散大,眼压增高,玻璃体内黄色反光,继发青光眼;④眼外及全身转移;⑤X线摄影、B超、CT、核磁共振等检查可为临床提供依据;⑥术后病理检查可最后确诊。
【鉴别诊断】
1.转移性眼内炎 幼童中亦是比较常见的眼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可因玻璃体脓肿的存在而在瞳孔中呈现黄色反射,易与视网膜母细胞瘤混淆。
转移性眼炎多继发于急性全身性感染之后,眼部常常有明显的炎症反应,包括房水混浊及角膜后壁沉着物的出现、虹膜后粘连的形成及瞳孔变形、炎症引起的并发性白内障等。半个月到1个月引起眼球萎缩。转移性眼炎的黄光反射来自玻璃体的脓液,缺乏出血或新生血管。X线片上无钙化点存在。
2.寇次病 寇次(Coats)病的根本性质是视网膜外层出血合并渗出性改变。虽有局限性增殖,甚至形成隆起或导致视网膜脱离。但病程缓慢,病变范围较为广泛,灰白色渗出物分布在视网膜血管之后。除渗出物外,还可见出血斑和光亮小点(胆固醇结晶体)沉着。血管尤其静脉显示扩张、扭转、纡曲,并有微血管瘤。病变常为进行性,新旧渗出物可交替出现,出血如果进入玻璃体,可形成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病年龄多在6岁以上,且为青年男性,单眼受累。超声波检查,常无实质改变。
【预防】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危及生命的眼内恶性肿瘤,早期诊断,进行眼球摘除,存活率可达70%~95%。遗憾的是患儿家长往往不能接受这个现实,延误了治疗时机,而致肿瘤向眼内外发展或转移,此时即使做眼眶内容剜除术,术后加放疗、化疗,也常不彻底而复发或转移而致命。希望家长细心观察,一旦发现患儿视力不良,斜视、白瞳孔或黄瞳孔,尤其是有肿瘤家族史者,均应及时到眼科检查,接受正确的治疗,以免错过治疗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