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第一个金刚捣碓式名一样,洪师在第一个金刚捣碓前加了“左转身”三个字,以区别方向,各式太极拳均无此名。左转身捣碓与第一个金刚捣碓不同之处在于,从式子的结构上来观察分析,便可以看出:第一个金刚捣碓是从正面的两手下垂、两足并立的合式变开式,又变为合式的。左转身金刚捣碓则是同时手足同开的单鞭接招变为合式的。第一个金刚捣碓系正面防守接招,对方的手、步均在于我方手、步的里侧;左转身金刚捣碓则是对方从我左手外侧进攻,手是始终在我左外方的。
左转身金刚捣碓着法共有六组动作。第一着为左手单棚把法。假设左方有人用左手向下拧我的左手,我将立刻随势左转身,松沉左肘,左手变逆缠,扬起中指棚把化其劲,身同时往左转。右手松肩沉肘勾手变掌顺缠到胸前作接应。第二着为左手单引棚把法。对方左手被棚把化之后,又加大力量按我左肘攻击我胸部。我随势右转身,收回左肘引棚把来劲。右手上转挤採同时也调节平衡。第三着为左手单棚把法。对方的进攻被我引化破坏之后,不甘心,用其左手拿我左腕向里拧转,以求解脱。我方随势右转身并向外摆转左脚尖,以加大我左手向左的棚把挤劲。右手松肩沉肘顺缠随势内收从右臂弯里下侧按其右肘外侧预防其肘攻击我心腹部。第四着为抱缠法。对方拧我左腕的左手被我方棚把化之后,我方随势即加大左手缠法,就会形成反拿对方左手之势,我方立即上步插入右手到左手反关节抱缠其左手,助左手形成逆劲闭法。第五着为加大双手抱缠法,并用右膝击打对方裆部。当对方之劲被我方化解并被反拿住之后,又欲左转身掉步解脱左手劣势,我方左转身加大双手的缠劲,同时下塌裆劲,逼其下蹲随我方拿势,我方趁机提右膝攻其裆部。第六着为松合全身劲,下跺法。我方左膝上打后落空,马上下落右脚跺其脚面。全身形成立体螺旋,加上体重速度往下靠挒对方。
第一个金刚捣碓没有细讲技击的眼身步手的配合,这一式讲一下眼身步手的配合要领:眼以左前方为主,转身后方向不变,即为正前方。身法左、右、左、左、右、左共六转。步法从单鞭末动作的左弓蹬步变为左半盘步、左扑步、左大盘步、右前虚步、左独立步、最后成小正马步。手法包括左前棚把、右收棚把、左转身棚把、抱缠、膝打、震脚等法。
据洪师讲:陈老1928年进京,著名武生杨小楼通过跟陈发科师学练太极拳后病愈重返舞台。刘慕三先生、洪师等邀陈老到家中请教太极拳,当时大家想用很长时间欣赏陈老的拳法,不料陈老的拳法迅猛异常,发劲呼呼生风,震脚地动山摇,陈老练毕后告辞。众人议论纷纷:有的说“不应该这么快!”有的说:“不应该这么刚!这么猛!”认为太极拳不是他们想像的那样。后来有一大户人家请陈老去教拳,当陈老知道其家已有一武师后,没有答应,不抢别人的饭碗。但是陈老还是练了遍拳后告辞。当时金刚捣碓一脚下去声震屋瓦,震碎的砖石碎屑飞出老远。陈老的意思是我们不教,但不是因为没有功夫。陈发科先生的崇高武德我们后人应该永志不忘。洪师说陈老一生练拳不辍,就是到了外地住宿,店家地面的砖瓦没有完好的,完全不是有意,实在是练到忘神处自然松沉所致,可见功夫至臻。据说陈老每天至少练60遍拳,有时到100遍。洪师也是30遍往上。陈老常讲功夫是从拳上练出来的。太极技击的功夫不在于招数,在于内在的功力,就是练出来的螺旋劲。
金刚捣碓就是套路中的母式子。顾名思义重在“捣碓”,古人把粮食碾碎用的石臼,大的就叫碓。金刚是佛家的大力神,形容捣米力大无穷。太极的先师们用金刚捣碓来形容这个式子练出来的劲要像捣碓这种气势。全身的各个部位高度螺旋松沉全身加上体重之力,集中到震脚的腿上形成立体螺旋。练拳时要注意震脚的方法,脚的受力面要集中在涌泉穴,如果地面硬,可找土地单独强化练习震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