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外华侨投资

海外华侨投资

时间:2023-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上述考虑,应在国内设立民间性质的专门服务于大陆新华侨华人海外投资经营的行业或专业协会,指导海外贸易批发和零售网点的区域合理布局,为新华侨华人在海外的投资发展提供信息与法律咨询、政策和技术支持,以利于大批中小规模的海外新华侨华人尽快实现经营转型和通过股份合作走上规模经营和联合经营,提高中国出口商品的品牌竞争力。此外,需要加强对相关国家涉侨政策的动态研究。
政策建议_跨越与转型:国际商务视野下的华侨华人与华商

随着中国产业政策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以及欧美等发达国家近几年来面临的经济衰退,北美、西欧等海外重要侨区高科技人才回国创业和投资方兴未艾,海外华侨华人在中国产业结构再次升级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除了直接参与中国新一轮产业升级的创业、投资和创新活动之外,海外华人和华侨华人在引进国外高新技术和风险资金中的中介和示范作用日益凸显。按照《全国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所确立的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需要我们走出传统的华侨华人政策的误区,从全球化的大背景和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视角和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以及华侨华人群体的新变化来重新反思国家和地方的侨务政策,关注华侨华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后续效应和中国经济发展对海外华侨华人的反馈效应,立足上海经济结构现状及转型趋势,突破地域限制,营造良好的招才引智的制度环境,使华侨华人能够招得来、留得住、住得久、能融入,从而使上海成为广大华侨华人的第二个投资创业的故乡。

上海应积极拓展与浙江、福建和广东侨乡侨民的经济关系。重点侨区是吸引包括境内港澳台和华侨华人企业、私营企业在内的企业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的主要区域,港澳台商和海外华侨华人最早进入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重点侨区开始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来源地,从这个意义上说,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商和国内企业之间真正进入双向甚至多向的互利互惠经贸关系发展新时代。

充分发挥上海的区位优势,以上海经济转型为契机,以上海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为重点,引导华侨华人投资及产业结构实现调整,推进上海经济和社会的转型发展。为此,需要上海市侨务工作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促进本土企业与海外华商的合资生产和合作经营,以重点项目和重点地区为中心进行联合推介和引进,聚集相关各方的优势资源,以带动海内外大中小企业之间的联动和合作,提高投资项目和地区的后续配套投资和后续效应。

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创新改革思路,开拓开放局面,搭建贸易舞台,延伸服务半径,树立服务理念。华侨华人投资创业地不外乎海内与海外,物流、人流和资金流的走向无非是国内与国外,现在侨务工作应立足于上海的“十二五”规划方向,以人口跨国迁移的大视野,在关注既有华侨华人群体的同时,把目光投向大批的留学生、海外务工人员和其他类型的出国人员,他们是未来华侨华人的新生代和潜力军,是上海吸引外资和转型发展的储备库和后援团。在利用海外华侨华人开展对外华侨华人投资和经济合作方面,随着国内劳动力、原材料和能源成本的提高,相当一批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企业需要转移到东南亚、非洲等发展中国家,通过与海外华侨华人建立合作关系,有助于降低由于海外市场、劳动就业环境、政策法规的不了解造成对投资环境、合作伙伴、购并资产的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对外投资与经营风险,提高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的质量和成功率,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少走弯路。

打文化牌,摆时空阵,利用“五缘文化说”,整合亲缘、地缘、神缘、业缘和物缘五种关系,发展非政府组织,建立模块服务团队,形成内外联动的大格局。打文化牌,就是要强化公关外交意识,把真心、诚心、热心和贴心放到第一位,推动人事、社保、公安、外交、统战和工业等各条线,制订切实可行的移民政策,为华侨华人在出入境、居留入籍、社会福利、子女教育、投资创业开绿灯;摆时空阵,就是要以时间换空间,增强侨务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以内外贸和投资出口为核心,加快引进步伐,拓宽辐射区域,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侨务格局,使华侨华人感受到祖国的温暖,顿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之感。在具体操作上,应利用上海和长三角区位优势,立足浙闽粤等侨乡资源,形成以港澳台为节点、以东盟为跳板、辐射美加澳的产业互动群,构筑筹资、营销和创业三大板块。

从非政府组织生态看,上海侨办所属非政府组织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以侨联为主开展工作,这与我国开放现状及上海经济转型所需的招商引资压力还不相称。上海侨联目前已经形成四大组织:一是以新归侨为主的市侨联青年委员会;二是以侨资企业家为主题的市侨联华商联谊会;三是以归侨侨眷企业家为主题的海外经济技术促进会;四是由事业有成的侨界女性和知名人士的夫人组成的是侨联女侨联谊会。上述状况使侨办工作在地缘上难以迅速实现突破,应以民间机构多元化、地缘结构模块化为拓展思路,建设以侨联为主体、涵盖各种国内外民间机构的广泛联系网和以上海-香港-新加坡-纽约等金融中心为节点的面向亚太的华侨华人筹资网络、遍布全球的华侨华人加工制造与营销网络及“以硅谷-台湾-北京-上海-苏州-东莞等创新城市为节点的全球华商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网络”[9],推进中国的区域和产业经济发展,提升中国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基于上述考虑,应在国内设立民间性质的专门服务于大陆新华侨华人海外投资经营的行业或专业协会,指导海外贸易批发和零售网点的区域合理布局,为新华侨华人在海外的投资发展提供信息与法律咨询、政策和技术支持,以利于大批中小规模的海外新华侨华人尽快实现经营转型和通过股份合作走上规模经营和联合经营,提高中国出口商品的品牌竞争力。

此外,需要加强对相关国家涉侨政策的动态研究。华侨华人居住国政府对华侨华人的态度和政策直接影响到海外华侨华人的经营、投资和发展,进而也影响到中外经贸关系的发展。例如,近些年来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东盟国家政府对华侨华人及其对华投资的态度和政策从负面或中性转向正面,加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的正式启动,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正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而俄罗斯和西欧、东欧一些国家对新华侨华人的态度和政策却因各种原因从正面或中性转向负面,新华侨华人传统的经营模式、过度的区域聚集和“灰色经营”,加上聚集不景气下当地企业和商人所感受到的竞争压力混杂在一起,影响到一些国家对新华侨华人的态度和政策导向,进而阻碍了中国与相关国家的经贸关系顺利发展。

(作者为上海商学院思政部主任、国际移民研究所所长,博士,教授)

【注释】

[1]本文系2011年上海侨务理论研究课题“华侨华人对促进上海经济转型的作用研究”最终成果(课题编号:N*O.2011-6-1)。

[2]《全国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http://www.gov.cn/jrzg/2010-06/06/content_1621777.html,2010年6月6日。

[3]卢汉龙主编:《上海社会发展报告(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208页。

[4]暨南大学图书馆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中心编:《侨情综览2009》,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3页。

[5]薛承:“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商在中国大陆的投资及其作用”,《党史研究与教学》,2006年第6期,第32页,转引自沈丹阳:“华商企业对中国大陆的投资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外资》,2006年第9期。

[6]龙登高:“北美华人的动态及发展趋势研究”,载于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政策法规司编:《未来5—10年侨情发展趋势与侨务政策》,2011年,第50页。

[7]李仲生:《人口经济学》(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72页。

[8]根据中国经济信息网“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库”相关数据推算。

[9]饶志明:“海外华商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作用”,载于丘进主编:《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29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