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淋巴瘤/白血病

淋巴瘤/白血病

时间:2023-04-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0%亦与EBV感染有关,以回盲部及肠系膜肿物多见。横膈同侧≥2淋巴结区肿大;横膈同侧2个结外病变有或无区域淋巴结受累;原发性胃肠道肿物常在回盲部,有或无相关肠系膜淋巴结受累。地方性BL几乎所有EBV基因组阳性。而散发性BL仅15%~20%EBV基因组阳性。有的复发为第二肿瘤。

Burkitt淋巴瘤(BL)为高度侵袭性淋巴瘤,常表现结外病变可累及BM和PB,曾称为:Burkitt型未分化淋巴瘤、Burkitt型小非核裂细胞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伴胞质内Ig和急性淋巴细胞白细胞-L3型(ALL-L3)。

(一)临床表现与血液学特征

由于瘤细胞增生快速、肿瘤常巨大、多结外病变,临床表现因肿瘤发生部位而异。对放化疗极敏感,故治疗时易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而有三高一低(高尿酸、高血钾、高血磷、低血钙)的代谢紊乱的表现。可有3种临床型。

(1)地方性BL:发生于赤道非洲为该地区最常见的儿童恶性肿瘤。发病高峰4~7岁,男女比为2∶1。多表现为颚部巨大肿物,亦可为回盲部、肠系膜肿物,多与EBV感染有关。

(2)散发性BL:发生于世界各地,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年,中数发病年龄30岁左右,男女比为2~3∶1。<30%亦与EBV感染有关,以回盲部及肠系膜肿物多见。男性还可表现为ALLL3。

(3)免疫缺陷相关性BL:主要见于HIV感染艾滋病患者(AIDS),25%~40%有EBV感染。

(二)分期

BL根据病情及累及器官程度分期如下:

Ⅰ期:单一结外或单一解剖区淋巴结(纵隔与腹腔除外)肿物。

Ⅱ期:单一结外肿物有区域淋巴结受累。横膈同侧≥2淋巴结区肿大;横膈同侧2个结外病变有或无区域淋巴结受累;原发性胃肠道肿物常在回盲部,有或无相关肠系膜淋巴结受累。

ⅡR:完全切除的腹部病变。

Ⅲ期:2个结外病变在横膈两侧;横膈上下≥2个淋巴结病变;所有原发性胸腔内肿物(纵隔、胸膜、胸腺);所有脊椎旁或硬脑膜肿物,不管其他部位肿物;所有广泛腹腔内肿物。

ⅢA:局灶性但不可切除的腹腔肿物。

ⅢB:广泛腹腔多器官肿物。

Ⅳ期:所有上述病变有中枢神经系统和或BM受累(<25%)。

细胞形态单一,中等大小,核圆、染色质浓集、多个核仁,胞质深蓝色常有脂质空泡,分裂相和凋亡细胞均多见,混有良性巨噬细胞吞噬凋亡的肿瘤细胞呈星空样感觉。除上述典型BL外有的可呈浆细胞样,核偏位有单个中心核仁,胞质嗜碱性,有单型胞质内Ig,此型多见于免疫缺陷相关性BL。另一种为不典型或Burkitt样,为中等大小但核多形性,核仁多明显但少,高分裂高凋亡生长部位几乎100%,一般此型细胞多有MYC易位。

(三)细胞免疫表型

sIgM有轻链限制。全B细胞抗原(CD19、CD20、CD22)、CD10、CD5、CD23、bcl-2、TdT、bcl-6。地方型者CD21(C3d受体),但散发性常CD21。浆细胞样者cIg。生长部分高,几乎100%Ki-67。ALL-L3还可表达成熟B细胞表型,CD34、TdT、CD45、sIg轻链限制,CD19、CD20、CD22、CD79a

几乎所有BL均有累及8q24上c-MYC基因的易位,80%为t(8;14)(q24;q32)。8号染色体上c-MYC核14号上的Ig重链调节区易位。较少见的有t(2;8)(q11;q24)和t(8;22)(q24;q11)累及2q11或22q11上的轻链位点。地方性BL,14号染色体上断裂点在重链接合区提示早期B细胞分化,而散发性BL累及重链转移区提示B细胞晚期分化。地方性BL几乎所有EBV基因组阳性。而散发性BL仅15%~20%EBV基因组阳性。HIV相关性BL,EBV基因组阳性居二者间(25%~ 40%)多有P53突变。

虽然,地方性与散发性BL高度侵袭性,但对放化疗敏感,可有良好疗效甚可治愈。早期治愈率可达90%,晚期者可60%~80%。复发多出现于第1年,如2年无复发可认为治愈。有的复发为第二肿瘤。ALL-L3预后较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