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90%以上为BCLL。在欧美国家T-CLL发病率低,为0.05(<5%),在亚洲T-CLL可占CLL中0.10~0.157(10%~15.7%)。我国在CLL诊断标准中提到T-CLL形态有四种:①大淋巴细胞型,多见细胞体积较大、胞质淡蓝色,内有细或粗的嗜天青颗粒,胞核圆或椭圆,常偏位,染色质聚集成块,核仁罕见;②幼稚T细胞型,胞质嗜碱性增强,无颗粒,核仁明显;③小或大淋巴细胞,胞核脑回样;④细胞形态多样,胞核多有分叶。严格地说,第一种与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难分,第二种与幼淋细胞白血病相似。另有人认为T-CLL有3型:CD4+/CD8-核瘤状突起型,CD4-/CD8-嗜天青颗粒型即大颗粒淋巴细胞,CD4+/CD8-成人T细胞白血病,后2型已独立分型。说明T-CLL在欧美发病率虽低,但毕竟有此实体。我们在临床实践中确也诊断过T-CLL。WHO分类将T-CLL并入T幼淋细胞白血病(T-PLL)未充分考虑到地区、民族等差异。我们应有条件的采纳WHO有关恶性血液病的分类。
T-CLL的临床表现、分期、PB与BM变化与B-CLL难以区别,但细胞免疫表型表达T系特异性抗原,不表达B系特异性抗原。免疫表型与细胞遗传学改变,与T-PLL同(见后)。
T-PLL曾称核瘤状突起型T细胞白血病、T幼淋细胞白血病/T-CLL、少见占全部幼淋白血病中20%。
临床表现以进行性肝、脾、淋巴结肿大为特点,20%还有皮肤浸润但不是红皮病,有的可有浆膜腔渗液尤以胸腔积液。常有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增多>100×109/L。
细胞形态有异质性小至中等大小,胞质嗜碱性,无颗粒,可有芽状突起,核常圆、椭圆形,亦可明显不规则,有瘤状突起,可见核仁;如细胞形小,核仁不清(光镜下)细胞为主者为小细胞亚型,以往诊为T-CLL。占T-PLL中20%。5%T-PLL细胞核形态不规则呈脑回状,类似Sezary细胞样亚型。细胞化学α-萘乙酸酯酶染色强阳性。
免疫表型:CD2+、CD3+、CD7+、TdT-、CD1a-,60%为CD4+/CD8-、25%为CD4+/CD8+、15%为CD4-/CD8+。
细胞遗传学显示:TCRγ、β有克隆性重排。最常见为14号染色体异常,80%有inv(14)(q11q32),10%为t(14;14)(q11;q32),使TCRαβ位点与14q32.1上的癌基因TCL1和TCL1b并列而激活。70%~80%还有8号染色体异常,如idic(8p11)、t(8;8)(p11-12;q12)。12p13-亦为T-PLL特征。甚至可有t(X;14)(q28;q11),形成14q11上的TCRαβ与Xq28上的与TCL-1同源的MTCP1基因融合,也有在11q23上ATM基因(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有突变。
诊断一般不难,Sezary细胞样型T-PLL(亦称Sezary细胞白血病)应与Sezary综合征鉴别(表7-1)。
表7-1 Sezary细胞样T-PLL与Sezary综合征之异同
一般本病进展快,中数生存<1年,治疗和疗效标准可参阅B-CLL治疗节。以单克隆抗CD52抗体Campath-1H有较好疗效,Oearden等以Campath-1H(alemtuzumab)标准量30mg/m2,iv,每周3次治疗44例,63%CR,14%PR。5例以此为一线治疗全CR。Rai等用Campath-1H2mg,iv,2h,d1,至第5天增至30mg,自第二周起30mg,每周3次,12周治疗29例T-PLL 4例(14%)CR,3例(10%)PR。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