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靶向血管生成的治疗

靶向血管生成的治疗

时间:2023-04-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靶向血管生成刺激因子 IFN-α和沙利度胺可抑制bFGF产生。3.靶向MMP MMP降解基质对血管内皮细胞游走,新血管生长及肿瘤浸润和转移极为重要。抑制MMP有助于抑制血管新生和白血病细胞的浸润扩展。与血管生长抑制药不同,VTA直接针对已形成的血管,而血管生长抑制药抑制血管的新生。可与细胞毒药物联合应用,可更大程度杀伤恶性细胞。

众所周知,血管生成在实体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有重要作用,表现在促血管生成因子主要为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FGF2)表达升高,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过度表达和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增高。恶性血液病也如此,无论急、慢性白血病都有自分泌或旁分泌使VEGF、bFGF和MMP增高和骨髓MVD增加,与白血病细胞的增殖、生存和耐药的发生不无关系。何况VEGF可增加热休克蛋白90(Hsp90)转而提高bcl-2以抗凋亡,也能提高IAP家族中生存素和XIAP表达。不管白血病细胞多么恶性,均需血管提供其代谢活性和生存所需要的因子和营养,尽管所需的程度不同。因此,抑制血管生长为新的治疗途径。

1.靶向血管生成刺激因子 IFN-α和沙利度胺可抑制bFGF产生。IFN-α多与化疗联合治疗CML、毛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MM)取得不错的疗效,剂量至少300万U/d,8~12周。沙利度胺已成功用于治疗复发难治MM和浆细胞白血病,剂量从小量开始,睡前顿服50~100mg,每1~2周倍增至最大量200~400mg/d。治疗原虫、蠕虫感染的舒拉明可抑制bFGF。ATRA和ATO可抑制VEGF。

2.靶向血管生长因子的受体 VEGF和bFGF需与各自受体结合才发挥作用。合成的钙通道阻滞药羧基酰氨三唑可抑制血管生长因子受体。

3.靶向MMP MMP降解基质对血管内皮细胞游走,新血管生长及肿瘤浸润和转移极为重要。抑制MMP有助于抑制血管新生和白血病细胞的浸润扩展。Marimastat(BB2516),50mg,2/d或batimastat 15~300mg 1~2/d。AG3304/Agouron作用靶点为MMP-2、MMP-9、MMP-13和MMP-14。四环素衍生物CMT-3抑制MMP-9并可抑制内毒素诱发MMP的合成。

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的卡托普利,以其自由巯基结合MMP活性中心Zn2+,抑制其活性,还能抑制内皮细胞分泌MMP-2、MMP-9,并抑制bFGF诱导的内皮细胞游走。鲨鱼软膏提取的neovastat,大豆提取的木黄酮都可抑制MMP。

4.靶向血管内皮细胞(EC) 血管生长的基础为EC,其游走、增殖、分化发育成毛细血管,再吻合成血管。直接抑制EC,可根本上抑制血管生成。

环孢素(CsA)可抑制EC呼吸链酶促凋亡,还可阻滞MMP-2和MMP-9的分泌。内源性抑制血管生成素ES,可激活TK信号途径,抑制EC游走和增殖;另一种内源性血管抑制药AS可活化EC局部黏附的酶,增强EC凋亡。

近年来,有新的靶向血管药物(VTA)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使之变形阻塞血管血流断流,使肿瘤细胞得不到营养而代谢废物得不到清除最终饿死。与血管生长抑制药不同,VTA直接针对已形成的血管,而血管生长抑制药抑制血管的新生。目前,VTA已不下十余种,已在动物肿瘤模型中证实确有减少血流阻塞血管作用,有的已在Ⅰ期临床应用中,如抗VCAM-1-TF、L19scFv-TF、CA4P、ZD6126等。可与细胞毒药物联合应用,可更大程度杀伤恶性细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