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结肠传输试验

结肠传输试验

时间:2023-04-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试验当天早饭前口服20粒不透光标记物,于此后第4天和第6天分别拍摄腹部平片,并记录片上显现的标记物数。当标记物最终达一种稳定或平衡状态时,即每天摄入的标记物量大约等于排出量,此时结肠内标记物数量称为“标记物池”。ni为每次摄腹平片时某个结肠节段内标记物数量,i为腹平片中标记物为0时终止数。为了研究需要每次摄腹平片的时间间隔不一样。有人报道成人与小儿结肠运输

向胃肠道中投入(如口服)标志物,定时观察和计算标志物在胃肠道中运行、分布的情况,来推测胃肠道内容物运行速度,借以判断消化道的输送功能,称为肠道传输功能检查(bowe transit study),如仅观察结肠的传输情况则称为结肠传输试验(evaluation of colonic transit time)。这是评价结肠运输功能的客观检测方法,也是一种新的肠动力学检查方法,对于探索人体肠道运动生理和病理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便秘的鉴别诊断、病因研究和疗效评价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

【检测原理】 测定结肠传输时间主要靠各种不同的标记物,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标记物,临床多用颗粒状不透X线标记物。即通过口服一定数量的不透X线的物质作为标记显像物,在X线监测下追踪其在结肠内运行的时间。这种不透X线标记物可用硫酸钡和胶剂制成不同形状的颗粒,一般分环形、杆状形和线形等。最早由Hinton在1969年首先描述。原始方法是:试验前至少48h及整个试验期间停服一切泻药。试验当天早饭前口服20粒不透光标记物,于此后第4天和第6天分别拍摄腹部平片,并记录片上显现的标记物数。后来Martelli等又加以改良,即早餐后口服20粒不透光标记物,并每天同一时间拍摄腹平片,直至全部排出为止。后来又有许多人对这种方法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进,使这种测定肠道传输时间的方法更加完善。

【检测方法】 从检查前3d至检查结束,禁服任何泻药及对肠功能有影响的药物和刺激性食物,检查期间保持正常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不变,拍摄腹部平片应包括两侧膈肌和全部盆腔,以免遗漏标记物。服标记物和计算结肠运输时间的方法基本上分两种,下面分别叙述。

1.一次口服标记物多次摄片法 这种方法是将所有标记物(一般为20粒)在检查当天上午9时一次服下,第二天上午9时拍摄腹部平片,观察标记物分布情况,以后每隔24h摄片一次,直至所有标记物全部排出为止。由于最后残留的标记物有时延迟很长时间才能排出,因此也有人选用80%的标记物排出的时间作为结肠运输的时间。由于许多结肠运输障碍的患儿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排净标记物,这样就要反复拍摄很多的腹部平片,患儿接受放射线照射量很大,因此有人利用三种不同形状的标记物在连续3d的同一时间服用,第4天开始摄片,这样可以减少摄片次数,也能观察标记物在不同时间分布情况。

2.多次口服标记物一次摄片法 方法是让患者在4~6周内于每天固定时间摄入固定数量的标记物,并在研究过程中收集所有的大便。当标记物最终达一种稳定或平衡状态时,即每天摄入的标记物量大约等于排出量,此时结肠内标记物数量称为“标记物池”。转运时间就是通过用平均标记物池值被每天摄入标记物数除所得值。

这种方法最大优点是明显减少患者受放射线照射的次数,尤其对于结肠运输缓慢的患者非常重要,因为这种类型患者利用一次口服标记物多次摄片法时要连续拍摄10张左右的腹部平片。但这种方法也有很难克服的缺点,就是结肠运输慢的患者达到标记物平衡状态的时间需要很长,如果每天摄取10个标记物,正常人达到平衡状态的时间是3.1d,出口梗阻便秘患者需要8d,慢传输型便秘患者为13.1d,根据数学原理要准确计算结肠运输时间口服标记物的时间应是达到平衡状态的2倍,那么对于慢传输便秘患者要连续服用标记物23d才行。这样对计算结肠运输时间非常困难,因为每天口服10个标记物,20多天后肠道内标记物可达到几百个,计数这些标记物几乎是不可能的。

【计算方法】

1.一次口服标记物多次摄片法 利用这种方法可以计算全部结肠的运输时间,也可以计算不同节段结肠的运输时间。利用骨性标记可以对结肠进行分区,分成右侧结肠、左侧结肠、直肠乙状结肠三个部分,分别计算不同节段的传输时间。分区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以第5腰椎棘突为中心点,向上画出腹正中线,向下画出骨盆右侧入口边缘的切线,向左画出至左髂后上棘的切线。另一种是画一条腹正中线至第5腰椎棘突,然后向两侧分开,沿骨盆内口边缘画出椭圆形线。有时由于出现横结肠下移至盆腔或乙状结肠过长、移位等情况也可导致分区错误,这时需要做钡灌肠进行证实或根据肠气体影判断。

计算结肠传输时间的方法可分成三种。

(1)第一种是比较精确的计算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N为服用标记物的总数,t1,t2……ti为每次摄腹平片的时间间隔,n1,n2……ni为每次摄腹平片时某个结肠节段内标记物数量,i为腹平片中标记物为0时终止数。

该公式对于存在下列情况时比较重要:①服用过程中标记物丢失,导致两次检查时服用标记物总数不一样。为了研究需要每次摄腹平片的时间间隔不一样。

例如:如果服用20个标记物,摄片时间间隔8、12、24、24、24、24h,每次摄片左半结肠的标记物数为16、16、8、4、0,那么左半结肠传输时间为:

如果服用标记物总数和摄片时间间隔保持不变,公式(1)可进行简化。

如果服用标记物总数为20,摄片时间间隔为24h,那么公式(2)可进一步简化。

ni是第i天摄腹平片在某节段结肠内标记物数量。

(2)第二种计算方法是计算50%标记物通过某一肠段所需要的时间(50% TT)。

其中T1和T2分别指腹部平片上M1和M2从口服至摄片的小时数,N1和N2指时间为T1和T2时通过某点的标记物数,某段结肠传输时间可由该肠段的远端50%标记物运输时间减去近端的50%标记物运输时间而获得。

(3)第三种计算方法是简单的肠传输时间计算方法,但精确度稍差一些。方法是观察80%标记物排出所需时间,如果口服20个标记物,排出16个所需时间就是结肠传输时间,这是由于最后残留的标记物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排出。计算80%标记物排出时间比较简单,且减少摄腹部平片次数。

2.多次口服标记物一次摄片法 这种方法计算结肠传输时间的计算公式比较简单,全部或节段结肠运输时间为:

结肠传输时间=24(n)/10=2.4(n)

n为腹部平片中某部分结肠内标记物的数量。

一次口服标记物多次摄片法和多次口服标记物一次摄片法所测结肠传输时间的含义也有一点差异,前者计算的是单个标记物的平均运输时间,后者计算的是多次单个标记物平均运输时间的平均值,两种方法所测结肠运输时间的相关系数在左右半结肠为0.7,乙状结肠为0.66,全部结肠为0.69。

【判定标准】 根据生理学研究,大肠内容物推进速度为8cm/h,向后返回速度为3cm/h,实际前进5cm/h,饭后推动速度较快,为10cm/h,因此,正常人应在24~48h排便。表2-1、2-2是国内外文献报道利用结肠传输试验测得正常人结肠传输时间,由表中可以看出西方人正常结肠传输时间要比中国人慢,这可能与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有关。目前没有中国儿童结肠运输时间报道,尚不能确定西方儿童与中国儿童结肠运输时间的差异。

表2-1 正常人结肠分段通过时间(一次口服标记物多次摄片法)

有人报道成人与小儿结肠运输时间比较没有明显差别,但从本表中可以看出小儿运输时间稍快于成人,尤其左、右半结肠运输时间明显短于成人,直乙部和全结肠运输时间缩短不明显。对成人研究提示,食物中纤维素含量的轻微改变对结肠运输时间影响不大,但大量食用纤维素可以缩短结肠运输时间,在儿童方面尚无有关资料。

表2-2 正常人结肠分段通过时间(多次口服标记物一次摄片法)

【应用价值】 根据结肠运输试验可以将成人便秘患者分成以下四型:

1.结肠无力型 即全部结肠各节段运输时间均延长,可以伴有直肠运输时间延长,也可以不伴有直肠运输时间延长,这种类型约占便秘患者的15%左右。

2.结肠功能不良型 即升结肠运输时间正常,而降结肠和乙状结肠运输时间明显延长,这种类型约占便秘患者的15%。

3.出口梗阻型 即结肠运输时间正常,而直肠运输时间明显延长,绝大部分是由于排便动力异常所致,这类约占便秘患者的13%。有人利用运输指数鉴别是出口梗阻型便秘还是慢传输便秘,运输指数计算方法是直肠乙状结肠存留的标记物数被全大肠存留的标记物数除所得的值,以0.5为中位数,其值越小,越接近于0,慢运输的可能性越大;其值越大,越接近于1.0,出口梗阻的可能性越大。

4.结肠运输时间正常型 其中一部分患者是全结肠运输时间正常,而某一节段结肠运输时间延长,另一部分是节段和全结肠运输时间均正常,这些患者有的是精神、心理异常所致,有的找不到明显的原因,但这些患者的平均运输时间也明显长于正常,这可能与结肠运输时间异常标准的制定有关。

另外,结肠运输试验对无肛术后便秘病因探讨、腹泻的肠功能评价、肠易激综合征病因探讨和肠功能评定、便秘患者对各种疗法(包括纤维素饮食、运动、生物反馈训练等)的疗效评价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