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幽门肥厚术后还吐

幽门肥厚术后还吐

时间:2023-04-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由于幽门环肌肥厚、增生,其腔道狭窄使幽门部机械性梗阻,是新生儿、婴幼儿常见病之一。B超检查可见肥厚的幽门肌,幽门管延长,动态观察可见胃蠕动增强。可比较精确地测量幽门管前后径和长度,幽门肌的厚度等,近年来B超检查已广泛应用于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对于上腹部包块触诊不清的患儿可选择上消化道钡剂检查或B超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3.胃扭转 生后即吐奶,不含胆汁,腹部无阳性体征。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ostenosis)是由于幽门环肌肥厚、增生,其腔道狭窄使幽门部机械性梗阻,是新生儿、婴幼儿常见病之一。1907年Fredet和1912年Ramsteat相继创建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该病获得良好疗效,使病死率明显下降,目前已降至1%以下。此手术的建立,成为小儿外科发展史的一个里程碑。

【临床表现】

1.发病年龄 出生时发生症状极少,多于生后2~4周发病,平均为3周。

2.症状 呕吐为本病最主要的症状,特点是有规律的进行性呕吐,开始时仅为溢奶,而后逐渐加重为喷射性呕吐,剧烈时可喷数尺远。典型的是每次喂奶后发生呕吐,呕吐物含有奶汁或乳凝块,而无胆汁。患儿呕吐后有很强的求食欲。少数病例由于严重的呕吐导致反流性食管炎或胃黏膜有出血,呕吐物为咖啡色。于患儿的右上腹或偏中可触及典型的肿物,呈橄榄状(图4-1),可活动,有弹性,约2cm ×2cm大小。此外,在上腹部可见胃型及蠕动波。

图4-1 查体可触及橄榄状肿块

3.实验室检查 许多病例有不同程度的低氯性碱中毒,血液中PCO2升高,pH升高和血清低氯。

4.辅助检查 钡剂X线检查可发现典型的X线征象:胃扩张,钡剂经过幽门排出时间延长,幽门管延长,可达1~3.5cm,管腔变窄,胃窦部幽门前区呈“鸟嘴征”,十二指肠球压迹等。

B超检查可见肥厚的幽门肌,幽门管延长,动态观察可见胃蠕动增强。可比较精确地测量幽门管前后径和长度,幽门肌的厚度等,近年来B超检查已广泛应用于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

【诊断】 绝大多数患儿根据典型的病史及体检可明确诊断。对于上腹部包块触诊不清的患儿可选择上消化道钡剂检查或B超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1.喂养不当 属于生理性呕吐,但体重正常增长。分析呕吐原因,改善吐奶状况后症状即可消失。

2.幽门痉挛 生后即吐,呈间歇性,非喷射状,患儿体重减轻,但无脱水,腹部未触及肿物。X线钡剂见幽门梗阻,无典型幽门狭窄征象,每次喂奶前15min服数滴1∶5 000阿托品,效果良好。

3.胃扭转 生后即吐奶,不含胆汁,腹部无阳性体征。X线钡剂可见胃大弯位于小弯之上,双胃泡和双液平面,这是一种暂时性胃变位扭曲,随年龄增长可自愈,治疗采用体位疗法,喂奶后头抬高半卧位或右侧卧位,必要时喂稠奶。

4.贲门失松弛及胃食管反流 生后即有非喷射状呕吐,体重不增。新生儿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发育不完善,可致生理性胃食管反流。一般生后5~7周胃食管顺应性成熟,极少数发展成病理性。

5.先天性幽门闭锁或幽门前瓣膜 为少见消化道畸形,钡剂或泛影葡胺造影呈幽门完全梗阻,未见幽门管。

【治疗】 本病绝大多数需外科手术,极少数患儿因发病晚,例如3个月开始呕吐,不严重,可非手术治疗或择期手术。

1.术前准备 入院后纠正脱水和碱中毒,营养不良者给予完全胃肠外营养,贫血者术前少量输血,每次25~30ml。

2.手术操作 1908年及1911年分别由Frede及Ramstedt首创幽门环肌切开术,方法简单,疗效满意,已被广泛采用。切口选择应从美观及愈合两方面考虑。可取右上腹直肌切口、右上腹横切口或脐上弧形切口均可(图4-2,图4-3),进入腹腔提出幽门至切口外固定,幽门前上方无血管区纵行切开浆膜及浅肌层,其长度向胃端延长0.5cm,而十二指肠端绝不可多切,以免造成穿孔。用刀柄插入分开肥厚的肌层至黏膜,然后用幽门分离钳逐渐分开幽门肌层,至使幽门黏膜向外膨出为止(图4-4,图4-5,图4-6,图4-7)。肌层切口渗血,可用热盐水纱布压迫数分钟,多能止血,如仍有出血,可用细丝线缝合止血。止血必须彻底,以免术后出血。

图4-2 右上腹横切口

图4-3 脐上弧形切口

图4-4 纵行切开浆膜及浅肌层

图4-5 用刀柄插入分开肥厚的肌层至黏膜

图4-6 用幽门分离钳逐渐分开幽门肌层

图4-7 至使幽门黏膜向外膨出为止

图4-8 腹腔镜手术切口的选择

3.经腹腔镜手术 国内外有逐渐普及之势,一般做2~3个腹壁小切口,一个放置腹腔镜,一个放置特别肠钳或切开刀,行幽门环肌切开术。术后恢复快,不留瘢痕,与传统手术比较,手术时间及安全性方面并无差异(图4-8)。

4.术后处理 无需胃肠减压,一般禁食6~8h后即可喂水,如不吐即可给奶。如有呕吐,多为黏膜水肿所致,应控制饮食,用少量多次喂奶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