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梅克尔憩室

梅克尔憩室

时间:2023-04-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梅克尔憩室可于任何年龄出现临床症状,80%发生在10岁以内,其中50%小于2岁。1.肠梗阻 梅克尔憩室并发症以低位小肠梗阻为常见。2.憩室溃疡出血 迷生胃黏膜引起消化性溃疡出血是梅克尔憩室另一重要并发症,也是小儿下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因之一。憩室溃疡穿孔常骤然发生,数小时后迅速出现弥漫性腹膜炎或局限性腹膜炎症状。1.病史及体征 临床上,小儿无明显诱因出现突发性无痛性大量血便者,应想到梅克尔憩室溃疡出血可能性。

梅克尔憩室是由于卵黄管退化不全引起的,卵黄管退化过程正常发生在孕5~7周。梅克尔憩室是一个真性憩室,含有肠管的所有层次。血液供应来自残留的原始右侧卵黄动脉,后者直接起源于肠系膜。它是由卵黄管回肠端闭合不全形成的,绝大多数发生在距回盲瓣100cm以内的末端回肠,憩室位于回肠系膜对侧缘。梅克尔憩室可于任何年龄出现临床症状,80%发生在10岁以内,其中50%小于2岁。小于3岁婴幼儿发生并发症较常见,并发症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常伴发其他先天性畸形,如脐膨出、肠旋转不良、肠重复畸形、异位胰腺及先天性心脏病等。70%有症状的患儿在憩室顶部伴有异位胃黏膜,另有5%的患儿伴有异位胰腺组织。在95%的无症状患儿中,异位组织在憩室的发生率小于15%。

【临床表现】 梅克尔憩室发生并发症时,临床表现为各种外科急腹症,其并发症有以下几方面。

1.肠梗阻 梅克尔憩室并发症以低位小肠梗阻为常见。憩室引起肠梗阻的各种病理变化如前所述,临床表现如下几种。

(1)肠套叠:是梅克尔憩室致肠梗阻较常见类型。因憩室多位于回肠末端,憩室呈圆锥形,基底较宽者,当肠功能紊乱蠕动增强时,便可使憩室顶端翻转套入回肠腔内,成为肠套叠的起点。憩室翻入肠腔致肠管通过障碍,肠蠕动功能增强,把近段憩室翻入的肠管套入远端回肠腔内,形成回回型肠套叠。套入肠管进一步推进发展,通过回盲瓣继续进入结肠时,则形成回结型肠套叠。有时憩室并不翻入回肠,而与肠段一同向远端回肠套入形成肠套叠。

(2)闭襻型肠梗阻:当憩室与肠曲、肠系膜或腹壁粘连而成的索条之间形成空隙时,小肠襻蠕动可穿入孔隙产生内疝或肠扭转,形成闭襻型肠梗阻。临床上表现为突发性剧烈腹痛,缓解后呈持续性阵发性腹痛发作,婴幼儿则表现为阵发性哭闹、呕吐,呕吐初期为胃内容,进而吐胆汁样消化液。腹胀,腹部可见肠型,腹部拒触,腹肌抵抗,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闭襻性肠梗阻发病急,进展较快,症状较重。易发展为绞窄性肠坏死、肠穿孔,故应予高度重视。

(3)粘连性肠梗阻:当憩室炎症较轻或呈慢性演变时可形成纤维性粘连,使憩室粘连于肠管或肠系膜上,引起粘连性肠梗阻症状与一般粘连性肠梗阻相似。

2.憩室溃疡出血 迷生胃黏膜引起消化性溃疡出血是梅克尔憩室另一重要并发症,也是小儿下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因之一。据统计,溃疡出血占憩室并发症病例的35%~50%,而且半数发生于2岁以下婴幼儿。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无痛性大量便血,患儿并无任何前驱症状。便血开始时往往呈暗红色血,以后转为鲜红血便,每次便血量可多达100ml以上,1天内重复便血5~6次。患儿有急性贫血,面色苍白、乏力、出汗、厌食,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下降,如不及时输血可迅速发生休克。但因出血死亡者则较少。一般血便于2~3d后停止,数周、数月乃至数年后又重复大量便血。Ehrensperger认为,小儿尤其是男性患儿,突然发生大量便血而无呕吐、腹痛、腹肌紧张等急腹症表现时,是梅克尔憩室溃疡出血的一个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憩室合并出血时血便也可表现为多样化,可为鲜血、果酱样便及“黑粪”等,个别尚有腥臭味,因而与上消化道出血、肠套叠、出血性肠炎、息肉脱落出血等鉴别困难。血便的表现多样化,可能与一次出血量的多少、血液在肠道内积存时间以及肠道细菌的作用有关。虽然因弥生胃黏膜的分泌作用使憩室内的总酸度增高,但不是使出血形成典型的柏油便,故用水稀释后可呈不同程度的红色,与上消化道出血的柏油便不同。当结肠内积血较久,肠内细菌分解蛋白的作用使血便呈腥臭味,但无明显的中毒症状及腹胀、发热、腹泻等,可与出血性肠炎鉴别。

少部分出血患儿同时合并溃疡穿孔,则可能出现腹痛、呕吐、腹肌紧张及压痛等腹膜炎的症状。有时穿孔为血块堵塞或被包裹时,腹膜炎的症状较轻或不明显。

3.憩室溃疡穿孔 憩室溃疡穿孔较为少见。憩室穿孔与阑尾炎穿孔不同,它并非憩室炎发展的结果,而是消化性溃疡所致穿孔。这类并发症常发生于1岁以下婴儿,新生儿也可发生,因此诊断和治疗均较困难。憩室溃疡穿孔常骤然发生,数小时后迅速出现弥漫性腹膜炎或局限性腹膜炎症状。患儿表现剧烈腹痛、呕吐、发热、烦躁不安,腹部膨胀、压痛及腹肌强直。婴儿因腹肌发育较差,故常无肌强直而有明显腹部膨胀。X线检查可见膈下游离气体。如治疗不及时,迅速出现中毒性休克。有的患儿穿孔周围形成局限性脓肿时腹部可扪及肿块。

4.憩室炎 虽然梅克尔憩室基底部较宽开口于回肠,其分泌物较易流入回肠,憩室内无肠内容物积存。当憩室呈指状憩室或存在狭窄部位,或有果核、蛔虫、虫卵等异物阻塞憩室腔时,腔内容物不易排出时,则容易发生憩室炎症病变。因其解剖与发病机制原因,其临床表现酷似急性阑尾炎。与憩室溃疡穿孔相反,这类憩室炎常发生于较大儿童。临床上呈急性发作,出现右下腹痛、恶心、呕吐、低热,白细胞计数升高。腹部检查可发现有下腹靠脐部位或脐下部压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而不像阑尾炎以麦克伯尼点压痛最明显,诊断上可作参考。但是多数病例常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进行手术。少数患儿憩室炎可发展为坏疽或穿孔。

5.憩室疝 憩室可随同小肠进入腹股沟疝囊成为疝内容物的一部分。梅克尔憩室单独嵌闭于疝囊内则称憩室疝(Littre疝)。患儿患侧腹股沟部出现圆锥形条状肿块,不能还纳,检查时具有明显压痛。憩室嵌闭可发展为憩室绞窄、梗死和坏死,穿孔后酿成腹膜炎或肠瘘。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手术治疗。

6.憩室肿瘤 国内尚未见有小儿并发憩室肿瘤的报道。Moses收集文献1 605例梅克尔憩室并发症中,有憩室肿瘤52例(3.2%)。憩室肿瘤因性质不同,临床表现很不一致,可有腹痛、便血、肠梗阻等症状。

7.脐窦 本病为先天性卵黄管未闭合与脐部开放所致,临床上为慢性病变过程。脐孔部一般有少量黄色、有臭味的肠液溢出,偶有气体排出。本病应剔除瘘管一并切除憩室。

【诊断】 到目前为止,能有效协助诊断梅克尔憩室的方法不多。无症状的憩室在术前很难预先做出诊断。有并发症的病例,其临床症状的特殊性也不明显,因此,术前及时做出正确诊断尚有一定困难,多因在其他原因接受腹部手术中证实发现。

1.病史及体征 临床上,小儿无明显诱因出现突发性无痛性大量血便者,应想到梅克尔憩室溃疡出血可能性。其次,在婴幼儿无腹部手术史表现为小肠机械性梗阻时,亦应将梅克尔憩室并发症放入鉴别诊断中考虑。再次,有脐瘘者常从脐部分泌少量黄色有臭味液或有少量气体排出,即可证实为脐肠瘘的存在。

2.X线检查 传统的口服钡剂小肠检查法由于是在不同时间,经过透视观察小肠位置、形态、蠕动,并偶有因小肠充盈和扩张受到影响,使观察不能满意。对远段小肠因受胃肠液的干扰、钡剂水分的吸收,均影响病变部位的显示,故易致漏诊。小肠灌肠双对比X线检查法,多可较好显示小肠形态及病变。梅克尔憩室小肠插管双对比检查的主要X线特征包括:①回肠远段突向肠腔外,有与肠管长轴垂直的囊袋状结构,即“T”征;②憩室与回肠交界处呈“狭颈征”,或为三角形黏膜区;③憩室内偶可见粗大皱襞,类似胃黏膜形态。李瑞生(1992)报告认为此种检查方法是诊断本病最有效的X线检查法。

3.99mTc放射性核素扫描 Jewett(1970)采用99mTc进行腹部放射性核素扫描诊断梅克尔憩室。99mTc对胃黏膜壁细胞具有特殊亲和力,能被胃黏膜摄取、利用和分泌后呈放射性浓集区,又因憩室壁内常存有弥生的胃黏膜组织,并具有分泌功能,所以99mTc放射性核素扫描时,可在右下腹或近脐部的中腹部有放射性物质密集区,即可明确做出诊断,并可判定其病变部位和范围。但需排除假阳性因素和其他病变。

4.B超检查 虽难以探及到憩室的存在,但对有炎症、梗阻致近端肠曲扩张或包块,以及憩室内嵌入异物,常可作出影像形态学判断,如憩室区肠壁水肿、黏膜粗大紊乱、肠曲粘连成团、梗阻近端肠管扩张与逆蠕动,以及憩室内异物的强回声区等,这有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5.血管造影 对梅克尔憩室出血病例亦可做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血管造影,可显示憩室存在的部位与形态。倘若有进行性出血,每分钟超过0.5ml,多可见到室壁内出血点和斑片状影。

如出血量较少,造影剂在憩室内蓄积呈云雾状阴影。Kusumoto认为血管造影对发现憩室及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另有报告39例血管造影,确诊率为59%。血管造影是一种创伤性检查方法,但目前采用的血管穿刺技术,可以做到创伤性小,安全可靠。因而多数学者认为此法是诊断本病较有价值的一种方法。

6.腹腔镜检查 可直视到憩室的病变,并可在直视下经腹腔镜切除憩室。

【治疗】 小儿梅克尔憩室并发症,以肠梗阻、溃疡出血、穿孔居多。一旦明确诊断,即应外科手术治疗,而且绝大多数是在急症情况下手术。术前明确梅克尔憩室诊断者甚少,因此,手术常常带有剖腹探查性质。在探查手术时,如未发现原拟诊断的病变,应想到是否梅克尔憩室引起的并发症,应探查距回盲部100cm以内的回肠。在处理索带、内疝、肠扭转肠梗阻时,注意是否是梅克尔憩室所引起的肠梗阻。

1.术前准备 梅克尔憩室并发症是小儿外科较常见急腹症病因之一。患儿大多有严重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同时有炎症病灶的存在。患儿全身状态差,须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对完全机械性肠梗阻或腹膜炎的病例,力争在入院2~4h行急症手术。

(1)憩室并发肠梗阻:可表现为各种类型的肠梗阻,且易出现肠管梗阻坏死的绞窄性肠梗阻。大多患儿有脱水、酸中毒表现,故术前给补液、纠酸,对有贫血、血压偏低者,术前可按10~20ml/kg体重输血,提高血容量。同时术前安置胃肠减压管,静脉滴注抗生素。

(2)憩室并发大出血:首先要控制憩室溃疡的进行性出血。临床上要注意监护、观察生命体征。应用止血药物,输血及血液代用品,以提高血容量,预防和矫治失血性休克。待一般情况有所改善,血红蛋白在80g/L以上,血压正常平稳后,行急症手术治疗。对明确诊断而临床上又难以矫治的进行性出血,可考虑在积极抗休克同时进行手术,切除病灶,消除出血。

(3)憩室炎及穿孔腹膜炎:由于严重感染患儿病情多较严重,甚至出现中毒性休克,术前应给予广谱抗生素及甲硝唑静点。补液,纠正电解质失衡及酸中毒,输血。若有高热应予以物理降温,使体温控制在38.0℃以下;若有呼吸急促,给予吸氧。术前准备力争在入院后4h内完成,然后进行手术。

(4)憩室疝:按嵌闭性疝进行术前准备。

2.手术原则 凡憩室伴有外科急腹症者,皆应手术切除憩室,解除梗阻,消除炎症及出血病灶。对于大多数患儿,行单纯憩室切除、横行缝合回肠是疗效满意的手术方式。如果存在溃疡或憩室基部累及回肠,则建议采用受累段小肠切除,一期端端吻合术。长期随访对比单纯憩室切除术和行小肠切除端端吻合术的患儿,在晚期并发症方面两组没有差异。由梅克尔憩室手术复位引发的肠套叠作为起点很少能够成功,通常需要切除梗阻肠管行端端吻合术。对于梅克尔憩室穿孔,如果患儿病情稳定,没有发生腹腔广泛污染,可以行手术切除及端端吻合术。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腹腔广泛污染的患儿,需迅速行暂时性造口术。

3.手术方法 梅克尔憩室必须全部切除,否则残留病变及异位迷生组织,可引起并发症的再发。憩室切除的几种方法:

(1)憩室单纯缝扎术:憩室呈指状,形似阑尾或带蒂息肉状,可采用切除阑尾的方法切除此型憩室,然后荷包缝合埋入残端。但在回肠段残株缝合埋入有两个缺点:其一,必定残存憩室基底部分组织,这就有可能尚存迷生组织引起溃疡出血并发症;其二,埋入缝合后可致回肠梗阻管腔狭窄,也可成为日后肠套叠的发病源。因此,目前多数学者不主张用此法。

(2)憩室斜行切除吻合术:适用于憩室基底部较宽,病变又局限于憩室本身者。用两肠钳在憩室基底部斜行钳夹,紧贴钳缘切除憩室。断面用3%碘酊或苯酚消毒处理后,做全层间断缝合,然后浆肌层埋入。此法简单易行,为本病较常选用方法。

(3)憩室楔状切除术:选用两把肠钳分别夹住憩室两侧端的回肠,肠钳尖端置于系膜缘,钳柄置于系膜对侧缘呈“V”形,将憩室基底及邻近的小肠部分肠壁完整切除,以免遗留憩室异位组织致术后再发溃疡出血或穿孔。两切面靠拢对合行全层结节缝合,再行浆肌层埋入。此手术方法为多数学者所推荐。

(4)腹腔镜下憩室切除术:在做腹腔镜检查的同时,若发现有单纯梅克尔憩室者,在有条件及医生操作技术熟练的情况下,可行此手术。

(5)憩室、肠切除术:憩室并发症累及邻近肠段,如发生粘连肠管坏死、重度炎症水肿、异位胃黏膜致憩室出血波及回肠段时,应果断行憩室肠切除术、一期肠端端吻合术。

(6)对于卵黄管未闭合的新生儿,脐下弧形切口对进入腹腔很有帮助,辨认出卵黄管并向下追踪至回肠,可以看到其附着于回肠。切除卵黄管附着于回肠的部位,行一期缝合关闭小肠对系膜缘肠壁,或者采用U形钉固定装置切除吻合肠管。

(7)辅加手术——阑尾切除术:各种憩室并发症手术时,如盲肠肠壁无明显炎症及水肿者,可同时将阑尾切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