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生儿心力衰竭

新生儿心力衰竭

时间:2023-04-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生儿心力衰竭特点:存在心衰易发因素;常表现为全心衰;严重病例呼吸、心率可不增快;肝脏增大以腋前线为主;起病急骤,易与其他疾病混淆;新生儿心衰诊断较困难,主要是:①心率>160/min,严重者可<120/min。⑥X线、心电图等显示心脏扩大。儿茶酚胺类正性肌力药:新生儿心肌储备力不足,洋地黄作用不大,可选用此类药。

新生儿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常用医嘱(以足月儿,体重3.5kg,日龄3d为例)如下:

【概念】 新生儿心力衰竭又称心功能不全,是指由于窒息缺氧、先天性心脏病等多种因素引起心肌收缩力减弱,不能正常地排出静脉回流的血液,以致动脉系统血流供应不足,静脉系统发生内脏淤血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病因及高危因素】

1.循环系统 先天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高血压等。

2.呼吸系统 窒息、肺透明膜病、肺炎、胎粪吸入综合征、肺不张等。

3.中枢神经系统 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脑水肿等。

4.其他 低血糖、低血钙、低血镁、严重贫血、红细胞增多症、输液过量。

【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1)肺循环淤血症状:气促,发绀,呼吸困难;双肺有湿啰音,甚至有肺出血表现。

(2)体循环淤血症状:肝大、尿少、水肿。

(3)心功能减退症状:心动过速或过缓、心脏扩大、心律失常等。

(4)其他:烦躁、拒奶、出汗、面色苍白等。

新生儿心力衰竭特点:存在心衰易发因素;常表现为全心衰;严重病例呼吸、心率可不增快;肝脏增大以腋前线为主;起病急骤,易与其他疾病混淆;新生儿心衰诊断较困难,主要是:①心率>160/min,严重者可<120/min。②呼吸>60次/min。③腋前线肝大肋下2cm或短期内比原来大1.5~2cm或以上。④双肺有湿啰音。⑤出现发绀或原发绀加重。⑥X线、心电图等显示心脏扩大。以前2项为主,在结合后2~3项即可诊断。

2.辅助检查

(1)胸部X线:心影增大、肺水肿。

(2)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收缩及舒张时间间期,心搏出量,心脏及大血管径线,心瓣膜流速。

(3)核素心室造影。

【医嘱方案与禁忌】

1.病因治疗 依原发病而异,对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只是为介入性导管或手术治疗创造条件,不宜长期用药或追求心衰彻底控制。

2.一般治疗 ①抬高上身10°~30°以减少回心血量。②保温,供氧,对动脉导管依赖型先心病,供氧应谨慎,防止动脉导管关闭。③急性期禁食。④输液60~80ml/(kg·d),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低血糖及低血钙等。⑤用地西泮或苯巴比妥镇静。⑥血细胞比容<0.3者,缓慢输血5ml/kg,>0.7者应放血10ml/kg并做部分换血。

3.心力衰竭的治疗

(1)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对轻、中度心衰疗效好。毛花苷C 0.03~0.04mg/kg,首剂给半量,余量分2次,每6~8h给1次;维持量为负荷量1/4。治疗过程中不宜静注钙剂,尤其血钾<4mmol/L时,如血钾、血钙均低,应先纠正低血钾。

(2)儿茶酚胺类正性肌力药:新生儿心肌储备力不足,洋地黄作用不大,可选用此类药。①多巴胺剂量为2~10μg/(kg· min)。②多巴酚丁胺2.5~15μg/(kg·min),多用于无低血压的心源性心衰。多巴胺2~3μg/(kg·min)与多巴酚丁胺3~7μg/(kg·min)合用疗效较好。③异丙肾上腺素0.01~0.1μg/(kg·min),仅用于心率<120/min的心衰。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对重型心衰疗效良好,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0.1~1mg/kg口服,日2~3次,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

4.利尿药 须与强心药同用,常用呋塞米1mg/kg,每8~12h静注1次。

5.营养心肌治疗 里尔统0.5g,每日两次,静脉滴注,7~10d为1个疗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