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患儿常因哭闹不安、发热、拒乳就诊。病变好发于身体受压部,如背部、臀、腰、骶部,亦可见于枕部、颈部及会阴等处。切开后可见含脓汁的脓腔,亦可为蜂窝织炎。3.支持疗法 多次少量输新鲜血浆、全血或丙种球蛋白;并注意热量补充;亦可酌情给予人血白蛋白、水解蛋白等以促进伤口愈合。
新生儿皮下坏疽常用医嘱(以足月儿,体重3.0kg,日龄6d为例)如下:
(续 表)
【概念】 新生儿皮下坏疽是新生儿期一种严重的皮下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性疾病。多在骶尾部受压部位出现。
【病因和高危因素】 本病冬季多见。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他为表皮葡萄球菌、产气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起病急,发展快。患儿常因哭闹不安、发热、拒乳就诊。病变好发于身体受压部,如背部、臀、腰、骶部,亦可见于枕部、颈部及会阴等处。初起病变皮肤红、肿、硬、边缘不清楚并迅速蔓延,中央转为暗红色,甚至呈黑紫色,中心变软,脓多时触诊柔软有漂浮感,穿刺可得脓液。切开后可见含脓汁的脓腔,亦可为蜂窝织炎。
2.实验室检查
(1)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多伴核左移,胞质中可出现中毒颗粒。
(2)抽出的脓汁分泌物涂片镜检或培养,可得致病菌。
(3)合并败血症时血培养可阳性。
【医嘱方案与禁忌】
1.抗生素疗法 早期联合应用两种抗生素,如新型青霉素Ⅱ和氨苄西林、红霉素和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和头孢菌素等,以后根据脓汁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更换抗生素。
2.切开引流 当皮肤呈暗红色及出现漂浮感时应立即切开引流,切口宜小,多方向切开,每个切口长约1.5cm,间距2~3cm,切口内置油纱条引流,引流要通畅,每天换药2~3次。
3.支持疗法 多次少量输新鲜血浆、全血或丙种球蛋白;并注意热量补充;亦可酌情给予人血白蛋白、水解蛋白等以促进伤口愈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