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母乳性黄疸是引起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常见的病因之一。近年来,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增高,已达20%~30%。2.迟发性母乳性黄疸 生后7d左右黄疸较重,常>342μmol/L,2~4周达高峰,3~12周降至正常。3.迟发性母乳性黄疸胆红素>340μmol/L时,暂停母乳2~4d,待胆红素降至安全范围内再恢复母乳。
母乳性黄疸常用医嘱如下:
(续 表)
【概念】 母乳性黄疸是引起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常见的病因之一。近年来,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增高,已达20%~30%。母乳性黄疸分为早发性和迟发性两种。
【诊断依据】
1.早发性母乳性黄疸 临床上多发生于生后3~4d,除黄疸明显外,患儿一般状态良好,间接胆红素>256~273μmol/L,可停用母乳1~3d,若胆红素下降>50%,则诊断成立,预后良好。
2.迟发性母乳性黄疸 生后7d左右黄疸较重,常>342μmol/L,2~4周达高峰,3~12周降至正常。其兄弟姐妹有同样病史有助诊断。
【鉴别诊断】 应与其他引起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如溶血、感染、头颅血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疾病相鉴别。
【医嘱方案与禁忌】
1.早开奶,适当增加喂奶次数。
2.早发性母乳性黄疸胆红素达256.5~273.6μmol/L时暂停母乳3d,改喂牛乳。
3.迟发性母乳性黄疸胆红素>340μmol/L时,暂停母乳2~4d,待胆红素降至安全范围内再恢复母乳。
【疗效及预后评估】 母乳性黄疸患儿继续母乳喂养者黄疸多在1~4个月逐渐消退,临床上未见有胆红素脑病病例报道,但仍需提高警惕,若胆红素>340μmol/L以上且日龄偏小者,可用光疗或暂停母乳喂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