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常见医嘱如下:
【概念】 感染性心内膜炎可发生在患有心脏病的小儿,也可发生于心脏正常的小儿。
【病因及高危因素】 病原体以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见,其他如肠球菌、肺炎双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真菌及病毒也可见到。在儿童,绝大多数患儿有原发性心脏病变,其中以先天性心脏病最为多见,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后天性心脏病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脱垂综合征也可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部分无心脏基础病变的患儿大多由毒力较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或真菌所引起。心导管检查、心脏介入治疗、心内手术常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诱发因素。
【诊断依据】
1.症状 发病前可有呼吸道、消化道、中耳、皮肤感染的病史,或近期做过牙科手术、扁桃体摘除术、心导管检查、心脏手术,一级免疫力下降或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药者。可出现发热、寒战、面色苍白、疲乏物理、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肌肉、关节疼痛等。发生肺栓塞时,咯血、胸痛;脑栓塞可表现为头痛、呕吐、偏瘫、失语、抽搐及昏迷等。毒力强的脑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性心内膜炎起病急、中毒症状重,病情险恶。
2.体征 心脏原有的杂音有所改变或出现新的杂音,赘生物破碎脱落,栓塞于皮肤、黏膜及内脏血管,出现相应的表现,如皮肤黏膜瘀点、指甲下线状出血、指(趾)端腹侧面略有触痛的小结节、眼底出血、脾脏增大、腹痛、血便、血尿等。发生肺栓塞时,局部叩诊呈浊音,呼吸音减弱。
3.实验室检查 末梢血中红细胞、血红蛋白进行性减少,白细胞、中性细粒胞升高,尿中有红细胞,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血培养的结果是确诊的关键,故应多次在患儿高热时抽血做血培养。
4.超声心电图 可发现心内膜上的赘生物。
【鉴别诊断】 由于本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常易与其他疾病混淆。以发热为主要表现而心脏体征轻微者须与伤寒、结核、上呼吸道感染、肿瘤、胶原组织疾病等鉴别。在风湿性心脏病基础上发生本病,经足量抗生素治疗而热不退、心力衰竭不见好转,应怀疑合并风湿活动的可能。此时应注意检查心包和心肌方面的改变,如心脏进行性增大伴奔马律、心包摩擦音或心包积液等。但此两种病也可同时存在。发热、心脏杂音、栓塞表现有时亦须与心房黏液瘤相鉴别。
【医嘱方案及禁忌】 早期、足量、分次静脉使用抗生素,根据血培养结果选用敏感的、杀菌力强的抗生素,可两种抗生素联合应用,一般疗程为4~6周。同时给予支持疗法,输注全血、血浆、丙种血球蛋白等。必要时手术切除赘生物并矫正心脏畸形。
【疗效及预后评估】 本病预后与治疗的早晚、抗生素对病原菌的控制能力、心脏瓣膜的损伤程度及患者抵抗力有关。术后发生的人工瓣膜感染,尤其是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感染预后最差。多次复发者预后不佳。
(陈 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