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慢性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慢性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时间:2023-04-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慢性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系多种病因引起的造血障碍,导致红骨髓总容量减少,代以脂肪髓,造血衰竭,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有条件者应做骨髓活检等检查。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预后极差。慢性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重型治疗困难。反复难治性感染,依赖输血、出血风险、对药物反应差者预后较差,而普通型慢性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经四联疗法治疗多预后较好。

慢性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hronic aplastic anemia,CAA)常用医嘱如下:

【概念】 慢性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系多种病因引起的造血障碍,导致红骨髓总容量减少,代以脂肪髓,造血衰竭,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病因及高危因素】

1.造血干细胞本身缺陷(种子学说)。

2.造血微环境的缺陷(土壤学说)。

3.免疫紊乱抑制造血细胞(虫子学说)等。

【诊断依据】

1.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若两系减少,必须有血小板减少。

2.一般无脾大。

3.骨髓检查显示至少一个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如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应明显减少,骨髓小粒成分中应见非造血细胞增多。有条件者应做骨髓活检等检查。

4.除外其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

5.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

【鉴别诊断】 应与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难治性贫血、急性造血功能停滞、脾功能亢进症、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石骨症、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骨髓纤维化、恶性组织细胞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相鉴别。

【医嘱方案与禁忌】

1.药物治疗 大剂量甲泼尼龙,剂量为20~30mg/(kg· d),连续静滴3d后,一般每3~4天减量一半,至1~3mg/(kg· d)后停药,主要应注意监测高血压的发生及感染,尤其是真菌感染。环孢素,剂量5~8mg/(kg·d),分早、晚2次口服,2周后使血清药物浓度达100~200ng/ml,维持期逐渐减量到1~5mg/(kg·d),主要注意肝肾毒性、高血压、多毛、牙龈增生等不良反应,需维持3~6个月或更长时间。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剂量1g/(kg·次),每4周1次,需4~6次。

2.免疫球蛋白治疗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对于急性再障或慢性再障重型可选用马ATG 5~15mg/(kg·d),猪ATG 20~30mg/(kg·d),兔ATG 3~5mg/(kg·d),连续静脉滴注5d。

3.输血支持 尽量少输,最好输注照射后的成分血,若Hb<60g/L,依据情况输注RBC;若PLT<20×109特别是有出血倾向时,可输注血小板,由于G-CSF的出现,目前很少输注粒细胞。

治疗过程中应尽力去除病因,并禁用一切损害骨髓的药物如氯霉素等,避免接触化学毒品或放射物质。

【疗效及预后评估】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预后极差。慢性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重型治疗困难。反复难治性感染,依赖输血、出血风险、对药物反应差者预后较差,而普通型慢性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经四联疗法治疗多预后较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