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常用医嘱如下:
【概念】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EB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良性传染性疾病。
【病因】 EB病毒感染致急性或亚急性淋巴细胞良性增生,EB病毒主要侵入B淋巴细胞。
【诊断依据】
1.典型临床表现如发热、咽峡炎、皮疹、肝脾及浅表淋巴结肿大。
2.外周血异性淋巴细胞>10%。
3.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
4.EBV抗体阳性或EBV-DNA定量阳性。
【鉴别诊断】 应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淋巴瘤、疱疹性咽峡炎、淋巴结炎、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噬血细胞综合征、败血症、急性白血病等相鉴别。
【医嘱方案与禁忌】
1.骨髓象检查 对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骨髓象检查缺乏诊断意义,但可除外其他血液病,骨髓中异型淋巴细胞比率常较外周血中低,中性粒细胞呈核左移现象,网状细胞可能增生。
2.系统评价 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进行评估很重要,首先要评价有无系统、器官的受累及受累程度,有无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激活,有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对判断病情,指导治疗,指示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3.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适用于重症病例,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合并咽喉水肿、伴血小板减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合并心肌炎等。
4.干扰素的应用 对有淋巴结肿大者,应用干扰素5万~10万U/(kg·次)皮下注射,效果明显。
5.抗生素治疗 发热患儿应予C反应蛋白检测及血细菌培养,针对感染菌选择敏感抗生素,但避免使用易产生皮疹的(羟)氨苄西林。
【疗效及预后评价】 本病多呈自限性,预后良好,伴有系统损害者应进行针对治疗,发生多脏器功能损害者预后不良,发展为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者预后较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