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血细胞综合征(philo-hematocytosis)常用医嘱如下:
【概念】 噬血细胞综合征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反应性疾病,以组织细胞良性、大量增生,伴有明显的吞噬血细胞现象为特征。
【病因及高危因素】 常见原因包括感染性及非感染性,前者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原虫等;后者包括输血后、大手术后、肿瘤性疾病、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等。
【诊断依据】 以下标准≥5项:
1.发热(持续≥7d,高峰≥38.5℃)。
2.脾、肝中、重度大。
3.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累计≥2个细胞系,骨髓象无增生减低或增生异常)。
4.肝功能异常。血LDH≥正常均值+3S,一般≥1 000 U/L及凝血功能障碍(血纤维蛋白原≤1.5g/L),三酰甘油≥3.0mmol/L。
5.噬血组织细胞占骨髓象涂片有核细胞≥3%和(或)累及淋巴结、肝、胆、脾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理组织学表现。
6.铁蛋白≥正常均值+3S(一般≥500mg/L)。
7.sIL-2R(CD25)≥2 400U/ml。
8.NK细胞活性降低或消失,而数量可正常。
【鉴别诊断】 应与急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肝硬化、重症肝炎、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等相鉴别。
【医嘱方案】
1.首先必须明确是家族性还是继发性,对于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必须针对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如DNA病毒感染则应用更昔洛韦10mg/(kg·d),每12h1次,支原体感染应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细菌感染依药敏选用抗生素。
2.化疗治疗。对鬼臼类化疗药比较敏感,依托泊苷150mg/(m2·d)或替尼泊苷100mg/(m2·d),2次/周,W1、W2,150mg/(m2·d),1次/周。
3.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激活。甲泼尼松龙10mg/(m2·d),疗程4周以上,丙种球蛋白400mg/(m2·d),5~7d或更长。
4.异基因骨髓移植。对于家族性或常规治疗无效的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应迅速施行,以挽救生命。
【疗效及预后评价】 预后不良,病死率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