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症肌无力的引起原因

重症肌无力的引起原因

时间:2023-04-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①新生儿暂时性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母亲所生的婴儿中约12%患此病。②家族性先天性重症肌无力:患儿母亲很少患重症肌无力,其亲属有患本病病史。③新生儿持续性重症肌无力:又称新生儿先天性重症肌无力,其母不患此病。儿童型重症肌无力:多2岁后起病,女孩多于男孩,症状、体征与成人型相似。肌无力危象时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时治疗。

重症肌无力常用医嘱如下:

(续 表)

【概念】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导致神经肌肉接头处传导阻滞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以骨骼肌运动中极易疲劳并导致肌无力,休息或用胆碱酯酶抑制药后症状减轻为特征。

【病因及发病机制】 可能与遗传因素及感染有关,即在病毒或其他非特异性因子感染胸腺后,导致胸腺内肌样细胞膜表面烟碱型Ach受体脱落,与免疫接触而产生循环抗体,在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介导、补体激活和参与下破坏突触后膜;改变Ach受体结构;加速其降解;非特异地与Ach受体结合,封闭Ach与Ach受体结合而致病。

【诊断依据】

1.病史 起病多在学龄期,少数幼儿期发病。感染、预防接种、情绪波动及疲劳可诱发本病。

2.临床表现

(1)新生儿重症肌无力

①新生儿暂时性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母亲所生的婴儿中约12%患此病。其机制是母体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通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新生儿出生后数小时即出现吸吮困难、哭声无力、自主活动减少及呼吸表浅等。

②家族性先天性重症肌无力:患儿母亲很少患重症肌无力,其亲属有患本病病史。新生儿出生后即有呼吸困难、吸吮困难、吞咽困难。体内无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其发病可能与乙酰胆碱受体蛋白的基因或其他神经介质异常有关。预后较差,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有效。

③新生儿持续性重症肌无力:又称新生儿先天性重症肌无力,其母不患此病。出生后即表现上睑下垂、眼外肌麻痹和周身肌无力症状,但全身肌无力症状轻微。

(2)儿童型重症肌无力:多2岁后起病,女孩多于男孩,症状、体征与成人型相似。最先眼外肌受累,其次是咽肌、面肌及咀嚼肌,躯干及四肢肌肉受累较少。患儿常表现为上睑下垂、眼肌瘫痪,严重时口齿不清,吞咽困难、咀嚼无力、肢体病理性易疲劳。症状有晨起较轻、下午加重,休息后减轻、剧烈运动后或感染后加重的特点。临床上分为眼型、球麻痹型及躯体型三型,但后者少见。

(3)重症肌无力危象

①肌无力危象:多因感染、过度劳累、手术、情绪激动、漏服或停服抗胆碱酯酶药物而诱发。表现为无力症状突然加重、呼吸困难、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危及生命。体检可见瞳孔散大、大汗、腹胀、肠鸣音正常。

②胆碱能危象:为抗胆碱酯酶药物过量引起。除肌无力加重外,尚有胆碱能中毒表现,如瞳孔缩小、多汗、肌束颤动、唾液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腹痛、腹泻等。

③反拗危象:又称无反应性危象,因感染、电解质紊乱、胸腺手术后或不明原因引起对胆碱酯酶抑制药突然完全无反应,虽然药物剂量不变,但突然失效。

3.辅助检查

(1)血清学检查: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测定,免疫功能及鉴别诊断相关检查,肌肉酶谱、感染病因学检查等。

(2)肌电图:以低高频率(3/s)反复刺激运动神经,若动作电位幅度很快地降低10%以上者为阳性。另外,有肌肉颤动的患儿可做单纤维肌电图,该方法是当前诊断重症肌无力最为敏感的电生理手段。

(3)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片、CT可显示胸腺肥大。

(4)对于肌无力呈晨轻夕重、休息后减轻、活动后加重特点的患儿,可考虑本病诊断,做下列辅助实验以明确诊断。

①疲劳试验:使可疑病变的肌肉反复地收缩,若肌无力症状加重,休息后肌力恢复为阳性。

②药物试验:a.新斯的明试验。由于新斯的明试验持续时间长,特别适用于新生儿和小婴儿。新斯的明0.02mg/kg皮下注射,为减轻其副作用,同时注射0.01mg/kg阿托品,注射后10min显效。b.腾喜龙试验。适用于年长儿。根据儿童大小,腾喜龙0.1~1mg静脉推入,用药后2min显效。

【医嘱方案与禁忌】

1.一般治疗 避免疲劳、感染,忌用抑制神经肌肉传递的药物,如奎宁、奎尼丁、普萘洛尔、氯丙嗪、利多卡因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肌无力危象时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时治疗。

2.药物治疗 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目前,抗胆碱酯酶药物是首选药物,但早期摘除胸腺,伍用激素、免疫抑制药,通常取得满意疗效。

(1)抗胆碱酯酶药物:剂量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一般首选吡啶新斯的明。

①溴化吡啶新斯的明:作用时间长,副作用较少。新生儿5mg/次,婴幼儿5~10mg/次,年长儿20~30mg/次,最大量不超过60mg(1片),每日2~3次。

②溴化新斯的明:作用时间2~3h,婴幼儿1.25~2.5mg/次,年长儿3.75~7.5mg/次,最大量不超过15mg,每日2~4次。

③美斯的明:抗胆碱酯酶作用强,约为新斯的明2~4倍,维持时间长(6~8h),但副作用大。成人5~10mg/次,2~4次/d,儿童1~5mg/次,2~4次/d。

(2)肾上腺皮质激素:适用全身型重症肌无力及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无效者。

①首选泼尼松,开始剂量1mg/(kg·d),直到症状解除,病情稳定后开始减量,每1~2个月减5mg/次,5~10mg,隔日顿服,维持1年以上。

②甲泼尼龙:15~30mg/kg,每日1次,连用3d,必要时可重复使用。

③治疗初期部分患儿病情可有一过性加重。高血压、结核病、糖尿病、免疫缺陷者禁用。

(3)免疫抑制药:环磷酰胺3~5mg/kg(总量不超过100mg),分次口服,病情稳定后,1~2mg/kg(总量不超过50mg)维持。硫唑嘌呤1~3mg/kg,分次口服。环孢素6mg/kg,以后根据病情调整剂量。

(4)大剂量丙种免疫球蛋白冲击疗法:早期应用疗效明显。剂量400mg/(kg·d),每日1次静脉注射,连用5~7d。

3.血浆置换疗法或全血置换法 对解除肌无力危象有较好疗效,但价格昂贵。血浆置换量50ml/kg,全血60~80ml/kg,可交换1~3次。

4.胸腺切除术 适用于全身型病例,病程1年内的胸腺肿瘤或胸腺增生者、眼肌型难治病例。年龄在14岁以下患儿是否做胸腺切除目前观点不一致。

5.其他 伴有感染者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伴发甲状腺功能亢进者以治疗甲亢为主,多数在甲亢控制后肌无力好转。

6.危象的治疗

(1)肌无力危象:加大抗胆碱酯酶药物剂量,注意呼吸支持。

(2)胆碱能危象:停用抗胆碱酯酶药物,阿托品0.02~0.03mg/kg,静脉或肌注,15~30min后可重复1次。注意呼吸支持及对症处理。

(3)反拗危象:主要是对症治疗,根据腾喜龙试验调节抗胆碱酯酶药物剂量。

(刘雪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