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般取左下腹部,脐与髂前上棘连线的外1/3处为穿刺点,也可取脐与耻骨联合线中点,偏左或偏右1~2cm处。5.右手持穿刺针稍倾斜刺入皮肤后,斜行刺入腹壁,以免穿刺后腹水外溢,当有落空感时,助手协助固定穿刺针,即可抽取腹水。
【适应证】
1.抽取腹水进行化验检查,明确腹水的性质,协助诊断。
2.放出适量的腹水,减轻腹腔的压力,缓解压迫症状。
3.腹腔内注入药物,达到直接治疗和提高治疗效果的作用。
【方法】
1.术前准备。嘱患儿排空尿液,以免穿破膀胱。
2.体位。半卧位或坐位,腹水少者可侧卧位。
3.部位。一般取左下腹部,脐与髂前上棘连线的外1/3处为穿刺点,也可取脐与耻骨联合线中点,偏左或偏右1~2cm处。
4.常规碘酒、乙醇消毒,带无菌手套,铺无菌孔巾,2%利多卡因局麻,自皮肤局麻至腹膜。
5.右手持穿刺针稍倾斜刺入皮肤后,斜行刺入腹壁,以免穿刺后腹水外溢,当有落空感时,助手协助固定穿刺针,即可抽取腹水。
6.须放腹水时,可在穿刺针尾连接橡皮管,并加以输液夹,调整放液速度不可过快,以防腹内压骤减引起休克。
7.放液后,取出针头,再消毒穿刺点,覆盖无菌纱布,用手按压穿刺部位片刻,嘱患儿卧床休息12h。
【注意事项】
1.一次放液量不得超过1 000ml。
2.放液过程中如患儿出现面色苍白、头晕、心慌、休克等症状,应立即停止穿刺,并适当处理。
3.有肝昏迷先兆者禁放液。
4.术后患儿平卧,使穿刺点处于上方,以防腹水漏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