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证】
1.用于脑室管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2.脑室内出血,穿刺引流以减轻脑室反应及防止脑室粘连。
3.脑积水导致昏迷、脑疝时,紧急脑脊液引流,降低颅内压者。
【定位】
1.婴儿 可选下列三种方法之一为进针点:①于前囟中点矢状线旁开0.5~0.7cm(避开矢状窦)与矢状面平行用腰穿针与头皮垂直进针,依年龄大小掌握进针深度,一般为3~4.5cm。②自前囟中点矢状线旁1.0~1.5cm处进针,向同侧眼外眦方向推进。③在前囟侧角的最外端,穿刺方向与矢状面平行,对准两外耳道假想连线进针。一般常用第二种方法。
2.儿童 ①在两耳尖连线中点旁开0.7~1cm或正中线与双耳尖连线交点旁1.0~1.5cm处颅骨钻孔后进针,穿刺方向同上,进针深度<5.0cm。②若经眶穿刺时,取眶上缘中点下后0.5cm处向上45°、向内15°进针,深度为4.0~4.5cm,可进入前角底部,适用于无颅锥,但须紧急穿刺放出脑脊液降压者(如枕大孔疝时)。一般常用第一种方法。
3.方法 不能配合者须镇静后穿刺。剃去头顶部头发,穿刺部位备皮,患儿呈仰卧位,下颅保持水平位,助手固定头以免转动。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10cm范围局部皮肤消毒,术者带无菌手套,铺洞巾,局部麻醉,用9号腰穿针由前囟侧角处进针,针头指向同侧外眦。进针前将针穿过无菌包内青霉素瓶盖,调节好进针深度,避免穿刺过深。进针1.5cm左右后,每进针0.5cm应抽出针芯观察有无脑脊液流出。一般进针4~5cm即进入侧脑室(婴儿3~4cm,年长儿4~5.5cm),穿刺深度不得超过5cm。术后拔出穿刺针压迫1~2min,盖以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
【注意事项】
1.穿刺时患儿不可摇动头部,必须固定。必要时束缚四肢。
2.进针后,笔直前进,切不可左右摇摆或改变进针方向。如须改变方向时,可将针拔至皮下,重新进针,以免损伤脑组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