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分型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分型

时间:2023-04-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疑似病例如病原学诊断阳性,且除外其他疾病者可确诊。②急性黄疸型肝炎:凡符合急性肝炎诊断条件,有黄疸症状,血清胆红素>17.1μmol/L,或尿胆红素阳性,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可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发病日期不明或虽无肝炎病史,但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化验及B超检查综合分析,亦可作出相应诊断。

【诊断】

1.依据病原学分类

(1)甲型肝炎:有与肝炎病人密切接触史,流行季节,处于流行区内,食物和水型暴发或流行资料等有助于甲型肝炎流行病学的诊断;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大多数病人伴发热、乏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肝区胀痛等,查体可见尿色加深,似浓茶样。查体可见皮肤、巩膜黄染,部分病人有肝、脾大,肝区叩击痛阳性。实验室检查ALT升高,病原学检测抗-HAV IgM阳性。

(2)乙型肝炎

①急性乙型肝炎:既往无肝病史,近期有与乙肝病人密切接触史或可疑的经血感染史;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伴明显的消化道症状,黄疸型病人可有尿色加深,似浓茶样。查体可见皮肤、巩膜有或无黄染,部分病人有肝、脾大,伴有肝区叩击痛阳性。肝功能检查ALT明显升高,部分患者总胆红素升高,HBsAg阳性,HBeAg或抗HBe阳性,HBcAg阳性。

②慢性乙型肝炎:有与乙肝病人密切接触史或有肝炎家族集聚史,肝功异常超过半年,伴有HBsAg阳性者;部分患者可无明显不适症状或症状轻微;少数患者伴有关节不适,皮疹等肝外表现。查体可见慢性肝病面容(面色晦暗、毛细血管扩张),肝掌阳性、蜘蛛痣阳性和脾大;肝功能检查不同程度异常,血清HBsAg阳性、抗-HBs阴性、HBeAg阳性或阴性;B超对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③慢性HBsAg携带者:有或无与乙肝病人密切接触史或肝炎家族集聚史,无明确的肝炎发病史;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持续正常;血清HBsAg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者。

(3)丙型肝炎

①急性丙型肝炎:半年内有输血或输血制品史,或有经血感染的高危因素(共用注射器、医疗器械消毒不规范);急性起病,伴消化道症状,有或无皮肤、巩膜黄染,肝脾有或无肿大,肝区叩击痛阳性。肝功能检查ALT明显升高,部分患者总胆红素升高,血清或肝内HCV RNA阳性,或抗-HCV阳性,无其他型肝炎病毒的急性感染标志。病程6个月以内。

②慢性丙型肝炎:既往有输血或输血制品史,有经血感染的高危因素(共用注射器、医疗器械消毒不规范),或有急性丙型肝炎史;慢性丙型肝炎突出的临床特点是无明显的不适症状,体征同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检查ALT轻度升高,或在正常值上限波动,部分患者总胆红素升高,除外其他型肝炎,血清抗-HCV阳性,或血清和(或)肝组织活检HCV RNA阳性。B超对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4)丁型肝炎

①急性丁型肝炎:符合急性肝炎的流行病学史和临床症状及体征;急性肝炎患者,除急性HBV感染标志阳性外,血清抗-HDV IgM阳性,或血清和(或)肝组织活检HDVAg及HDV R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或慢性HBsAg携带者,血清HDV RNA和(或)HDVAg阳性,或抗-HDV IgM和抗-HDV IgG阳性,肝组织活检HDV RNA和(或)肝内HDVAg阳性。

②慢性丁型肝炎:符合慢性肝炎的流行病学史和临床症状体征;血清抗-HDV IgG持续高低度,HDV RNA持续阳性,肝组织活检HDV RNA和(或)HDVAg阳性。B超对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5)戊型肝炎:符合急性肝炎的流行病学史和临床症状及体征;抗HEV IgM阳性。

2.依据临床症状分类

(1)急性肝炎

①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应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体征、化验及病原学检测结果综合判断,并排除其他疾病。

流行病学史:如密切接触史和注射史等。密切接触史是指与确诊病毒性肝炎患者(特别是急性期)同吃、同住、同生活或经常接触肝炎病毒污染物(如血液、粪便)或有性接触而未采取防护措施者。注射史是指在半年内曾接受输血、血液制品及未经严格消毒的器具注射药物、免疫接种和针刺治疗等。

症状:指近期内出现的、持续数天以上但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等。但无黄疸症状。

体征:指肝大并有压痛、肝区叩击痛,部分患者可有轻度脾大。

化验:主要指血清ALT升高。

病原学检测阳性:凡化验阳性,且流行病学史、症状和体征三项中有两项阳性或化验及体征(或化验及症状)均阳性,并排除其他疾病者可诊断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凡单项血清ALT升高,或仅有症状、体征,或有流行病学史及上述三项中有一项阳性者,均为疑似病例。对疑似病例应进行动态观察或结合其他检查(包括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做出诊断。疑似病例如病原学诊断阳性,且除外其他疾病者可确诊。

②急性黄疸型肝炎:凡符合急性肝炎诊断条件,有黄疸症状,血清胆红素>17.1μmol/L,或尿胆红素阳性,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可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

(2)慢性肝炎: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原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或HBsAg携带史,本次又因同一病原再次出现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可以诊断为慢性肝炎。发病日期不明或虽无肝炎病史,但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化验及B超检查综合分析,亦可作出相应诊断。

为反映肝功能损害程度,慢性肝炎临床上可分为①轻度:临床症状、体征轻微或缺如,肝功能指标仅1或2项轻度异常;②中度: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③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并排除其他原因,且无门静脉高压症者。实验室检查血清ALT和(或)AST反复或持续升高,清蛋白降低或A/G比值异常、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除前述条件外,凡清蛋白≤32g/L,胆红素大于5倍正常值上限、凝血酶原活动度40%~60%,胆碱酯酶<2 500U/L,四项检测中有一项达上述程度者即可诊断为重度慢性肝炎。

B超检查结果可供诊断慢性肝炎时参考①轻度:B超检查肝脾无明显异常改变;②中度:B超可见肝内回声增粗,肝脏和(或)脾脏轻度大,肝内管道(主要指肝静脉)走行多清晰,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无增宽;③重度:B超检查可见肝内回声明显增粗,分布不均匀,肝表面欠光滑,边缘变钝,肝内管道走行欠清晰或轻度狭窄、扭曲,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增宽,脾大,胆囊有时可见“双层征”。

【分型】

1.急性肝炎:①急性无黄疸型;②急性黄疸型。

2.慢性肝炎:①轻度;②中度;③重度。

3.重型肝炎:①急性重型肝炎;②亚急性重型肝炎;③慢性重型肝炎。

4.淤胆型肝炎。

5.肝炎肝硬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