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赴菲新移民现状
在菲华社会,新移民大致可以分作两拨:一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探亲身份赴菲并留居当地的新移民,目前,他们人到中年,不少人事业有成,已经成为华社的中坚,成为新一代的侨领。更大一拨的新移民是在90年代中后期到来的,在今天的菲华社会,当人们说到“新侨”时,指的主要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90年代中后期以来赴菲的这部分人。这些人主要来自闽南侨乡,虽然早期来者其中不乏“跑生的”、“跑死的”和“跑路的”,但绝大部分是带着资金来这里“淘金”的,他们大部分在马尼拉华人区从事中国商品的批发和零售生意,目前在马尼拉这种商场有很多家,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168(一路发)、利未素惹、杜杜曼、巴兰玉计、墨杜兰等商场。这拨新移民的到来,不仅带来大量的中国商品,也带来菲华社会的重大变化,大批新侨的到来犹如新血注入菲华社会,甚至让人感觉,仿佛菲律宾“华人社会”又返回到“华侨社会”。[8]目前对菲律宾中国新移民数量的估计,一般认为是20万人左右,其中绝大多数都不具备合法的身份。[9]这些人大都持旅游或劳工签证赴菲,在菲滞留,主要在华人区商场从事中国商品的批发和零售生意。此外还有少数家庭团聚类移民和留学移民,不少以家庭团聚为由移民者的目的也在于赴菲经商或发展其他事业;留学者并非来自闽南,基本来自国内其他省份,赴菲留学主要是因为:①历史上菲曾有近半个世纪的美统时期,英语为菲官方语言,一般国民也能说英语,因此,觉得菲语言环境可以,一般人能够沟通,如果就学的话应该有利于英语的长进。②在菲留学费用较低。自费留学者,若家底殷实,自然首选美欧等西方国家,家境一般者退而求其次,菲律宾的优势就可见了,学费生活费都较便宜。③菲高校有些专业办得不错,值得前去留学,如护理专业等。相比来自闽南的生意人移民,这批留学移民的数量非常少,毕业后去向不一,有的回国,也有留在当地就业,由于他们文化水平较高,不乏有人在华文报界、华文学校和华人社团任职。
中国新移民与商品的到来,不免对菲华社会和市场带来冲击,也引发了新移民(“新侨”)与老一辈华侨华人(“老侨”)的冲突。
(二)新侨与老侨的关系
这是近十多年华社争议的热点问题。90年代中后期,伴随大量新侨的到来,新侨、老侨的冲突日趋激烈,主要缘于两个方面的因素:其一是文化差异。新侨来自大陆,大多数人文化素质不高,行为比较粗俗、不拘小节,尤其是公众场合的不文明行为,极易引发老侨的反感。这是菲律宾华人在被问及“新、老侨之争”时通常给出的答案,但这只是面上的原因,并未触及实质。其二是利益冲突。新侨多从事中国小商品的批发贸易,成本低廉,颇具竞争优势,对老侨生意造成冲击。所以,究其原因,双方矛盾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利益上的冲突。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冲突异常激烈,华文报刊上老侨对新侨的批评之辞非常常见。当时,菲官方多次以“走私”等名义查抄新移民经营的商场,也有人猜测这是有利益受到侵害的老侨“告密”所致。经过几年的过渡期,双方也在相互调整适应。例如,以往老侨在华人区开店,因为新侨带来廉价的中国商品,冲击了他们的生意,造成老侨对新侨的不满,解决办法之一就是老侨现在将店面租与新侨,坐收地租就好,不怕没生意;新侨遇到什么困难,也主动去跟老侨社团沟通和解决问题,联络感情;新侨也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不文明的事不做,不文明的话不说。例如,笔者去某新移民社团访谈时,就看见他们的办公室(即会所)墙壁上张贴着许多标语——“请勿在室内抽烟”、“请勿大声喧哗”,等等,提示人们注意公德。经过几年的磨合,双方关系逐渐缓和,近两三年新老侨之间的冲突明显改善。
(三)菲华新移民社团
近几年,菲华新移民的社团活动非常引人注目。一是早期赴菲的新移民不少已成为社团领导;二是90年代以后大量赴菲的新移民成为补充社团的新血;三是新移民已组建代表本群体的社团。
新移民的到来对菲华社团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他们挽救了不少菲华社团,尤其是那些本身规模不大的同乡会和宗亲会,由于新移民的加入,这些社团得以延续。此外,近些年随着新移民群体的壮大和经济实力的提升,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新移民也组建了自己的社团:中国商会、华侨工商联、168商场联谊会,各自代表新移民中可细分的群体。2007年成立的中国商会主要成员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赴菲的新移民,经过二三十年的打拼,如今已事业有成,有能力也有时间从事社会活动。2006年成立的旅菲华侨工商联合会主要成员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赴菲的新移民,他们有的事业比较成功,有自己独立经营的公司,有的则实力一般,还在商场中租用店铺经营进口的中国商品。由于90年代末以后出现新移民浪潮,引发了新移民与菲律宾政府之间的问题、新移民与老华侨华人之间的摩擦,旅菲华侨工商联合会就是为了解决新移民面对的这些问题而组建的。168商场联谊会则是一家经营中国商品的大型商场的商户的联谊组织,成员全部是168商场的商户,他们基本上都是近几年赴菲的大陆公民,还在初期的打拼阶段,经济条件还不是很好,组织联谊会除了联络感情之外,更多是为了解决商户之间及商会与当地政府之间的一些实际问题。新移民在社团中力量的壮大及新移民社团的出现是近几年的新现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未来一段时间,新移民在社团活动中的表现还会更加引人注目,新移民在社团中的影响力还会增长,新移民社团还可能会更多。近两三年,由于市场饱和,前往菲律宾的新移民人数明显下降,但之前移民潮的滞后效应可能在未来出现。随着他们事业的发展和稳定,可能会有精力、能力和兴趣参与社团活动,并随着实力的增强会在社团中居于重要地位。
新移民是当今侨务工作的重要资源,作为新移民的一个组成部分,闽南侨乡的新移民有别于其他地区,有其独特的特点。正如前文提及,新移民如果以流向目的地划分,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流向西方发达国家,以美欧日等为主,这类人数较多,是新移民的主体,且以留学移民为主、家属团聚移民次之,人员来自全国各地,尤以文教水平较高的各大中城市为主。此外,此流向中还有一些移民来自传统侨乡的周边地区即现在所谓的“新侨乡”,既有以家庭团聚方式出去的,也有以非正常渠道出去的,数量不少;第二类流向传统的华人移民目的地,如东南亚、美洲,这类人数较少,早期移民多为家庭团聚,后期主要为事业发展,人员主要来自传统侨乡,如福建(尤以闽南为主)、广东、浙江等地。较之前一类移民,由于这一类移民人数相对较少,而且缺乏典型性(有些人以留学移民、技术移民为新移民的典型形态)、影响力局限(这类人多以经商为主,不比那些移民西方国家的知识型移民,能在科教文政领域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因此,有关这类移民群体的研究也比较少。即便如此,这一群体也同样值得关注,本文将笔者自身掌握的材料做了大致的总结,只是有关闽南新移民研究的初步尝试,期望将来有更深入的材料使其更丰富。
(本文作者为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副教授,博士)
【注释】
[1]李明欢:“‘侨乡社会资本’解读——以福建当代跨境移民潮为例”,《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5年第2期,第41页。
[2]李明欢:“‘侨乡社会资本’解读——以福建当代跨境移民潮为例”,《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5年第2期,第41页。
[3]陈衍德:“菲律宾华人知识化新移民的特点”,《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7年增刊,第32页。
[4]2009年7月2日笔者对旅菲华侨工商联合会×先生访谈记录。
[5]2011年10月5日笔者对泉州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施文芳先生访谈记录。
[6]2009年3月4日笔者对旅菲华侨工商联合会会长庄永德先生访谈记录。
[7]代帆:“菲律宾中国新移民研究——马尼拉中国城田野调查”,《太平洋学报》,2009年第10期,第16页。
[8]2009年7月2日笔者对菲华各界联合会秘书长许东晓先生访谈记录。
[9]代帆:“近三十年中国人移民菲律宾原因探析”,《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0年第1期,第34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