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胆囊息肉耳穴压豆取穴

胆囊息肉耳穴压豆取穴

时间:2023-04-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医中药有排石消炎疗效,可以缓解症状,降低急诊手术率,巩固手术疗效。胆囊的收缩将促进滞留的胆汁顺利排入肠道,有利于胆囊内的结石排出。遵义医学院应用总攻排石疗法,治疗肝胆管结石,临床有效率91%,排石率65%,排净率27%。也有采取电针疗法配合药物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

中医中药有排石消炎疗效,可以缓解症状,降低急诊手术率,巩固手术疗效。少数可以排净结石,避免手术;还有少数患者服药后结石量下降,为手术创造了条件。

应用中药排石应符合的条件:患者全身情况好,是排石成功的关键;胆道通畅无狭窄;胆囊功能良好;结石为中小结石或泥沙样结石,如为胆总管结石则结石小于1.0cm,或肝胆管的泥沙样结石,小的胆囊结石;手术后的胆道残存结石;肝管或肝内胆管广泛小结石,手术难以治愈者。

1.胆康胶囊 它是由“茵陈蒿汤”加减,“大柴胡汤”化裁而成,成分有茵陈、栀子、柴胡、郁金、蒲公英、大黄、人工牛黄、薄荷素油等。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维系和改善胆囊功能,防治结合,疏肝利胆,清热解毒,清炎止痛,溶石排石,退黄疸等功能。

2.胆乐胶囊 本品具有利胆、消炎、解痉、止痛、排石、溶石等作用,对胆囊炎、胆石症手术治疗复发等疾病,服用本品可迅速消除腹胀、疼痛等症状,并可增强食欲。本品可使奥狄括约肌松弛,有增强胆囊活动的效果。胆囊的收缩将促进滞留的胆汁顺利排入肠道,有利于胆囊内的结石排出。胆总管因压力增高而扩张,使较难排出的胆总管结石也有可能排出。胆乐胶囊对早期胆石及孤立性、混合性胆结石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本品疏肝利胆、清热解毒、祛瘀止痛,用于胆囊炎、胆石症。

每次4粒,3/d,口服。

3.消炎利胆片 消炎利胆。本品用于急性胆囊炎、胆道炎。每次6片,口服,3/d。

4.益胆片 益胆片处方来源于汉代张仲景《中医要略》中的硝石矾石散。此方由郁金、白矾、玄参、金银花、滑石粉、甘草等组成。具有行气散坚,清热通淋的功效。

用于胆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胆囊炎、阻塞性黄疸等病见湿热蕴结之证者。

服用方法:每天2次,每次3片(0.5g/片)。

急性胆囊炎10天为1个疗程,慢性胆囊炎1个月为1个疗程,胆石症3个月为1个疗程。

5.总攻排石 有人统计国内62个单位4 235例运用总攻排石疗法的效果,排石率60%左右,排净率为30%,病死率0.73%。遵义医学院应用总攻排石疗法,治疗肝胆管结石,临床有效率91%,排石率65%,排净率27%。

总攻疗法是指利用胆管胆囊生理功能,先注射吗啡,使胆道开口关闭,胆汁排出困难,胆道压力增大,然后再食用脂肪餐,使胆囊收缩,推动结石排出。具体方案如下:

总攻排石方案

6.耳穴埋中药或结合体针(针灸) 用胶布贴王不留行籽,贴在有关消化系统的耳穴上,两耳轮换贴,隔天1次。患者每天压耳穴4~5次,分别为三餐后和临睡前,每次15min。同时食用高脂肪、高蛋白的饮食,如猪蹄、荷包蛋、虾等。如耳穴贴王不留行籽,配合食用猪蹄及排石汤,有人报道排石率达90%左右。

7.电针双侧胆囊穴及合谷穴 每次90min,也可取得排石效果。

8.变阻电冲击配合吃油煎鸡蛋、猪蹄 排石率为79%。

9.口服排石汤和硫酸镁,电极穴位刺激 排石率为74%,且排石后症状缓解。也有采取电针疗法配合药物治疗。

10.北京友谊医院应用单味大黄治疗胆石症 该方法不仅改善了临床症状,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排石效果。经胆石定性鉴别排石率73.8%,对照组10%。且大黄药源广泛,价格低廉,使用方便,易于推广。

11.推按运径仪加服中药治疗胆石症 在运用推按运径仪治疗前30min,先服中药(根据辨证配方)。用完脂肪餐后,患者左侧卧位,取胆俞(右)、期门(右)、日月(右)、章门(右)穴,将平板电极的负极置于胆俞穴,正极置于期门、日月、章门穴,每穴治疗1min,更换1次。刺激量一般在40~60mA,从小量开始逐渐加大,最大加至100mA。频率选用脉冲波每秒1次,每次治疗30min,1/d。治疗1~2周后,将手柄电极置于胆俞穴与胆囊底穴进行排石,1/d,每次30min。使用推按运径仪治疗8h后再服中药1次。连续治疗3个月。

12.采用耳穴按压法配合体针治疗肝胆系结石 将王不留行籽置于5mm×5mm医用胶布上,贴压在耳背穴位上,每次贴压1只耳朵,3d后更换;患者在餐前及餐后10min自行按压耳穴,每次按压约3min,以耳廓有热感及微痛为度。配合针刺背部体穴。

治疗期间,患者午、晚餐前半小时食用红烧猪蹄半只到1只。

13.穴位贴敷利胆膏治疗胆石症 将中药研为细末加入鲜牛胆汁及食醋适量,调成稠膏,压成直径约2cm,重约2g的药饼备用。将膏药敷贴于穴位上,两侧交替使用,外以胶布固定。1/d,4d为1个疗程,配合脂肪餐及胆囊按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