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胆道寄生虫病保健

胆道寄生虫病保健

时间:2023-04-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猫后睾吸虫在远侧胆管由发育成熟,引起胆管上皮细胞炎症反应和增生,纤维变化。常伴有胆管炎,胆囊炎和胆石症,还有发生胆管或胰腺癌变者。当蛔虫离开主要寄生部位小肠而至其他脏器者为异位蛔虫症,其中最常见的胆道蛔虫病,如前所述,胆道虫可引起胆道感染,其残虫体或细菌脓块可成为胆石核心。治疗胆道蛔虫病是根据蛔虫习性进行的。由于成虫往往可带细菌到胆道,故用一些抗生素与利胆药物,可使胆汁通畅,防止细菌繁殖。

寄生于胆道的寄生虫主要的有中华分枝睾吸虫,其他还有猫后睾吸虫、肝片吸虫、粪类圆线虫等。

中华分枝睾吸虫主要寄生在人体内中等大小胆管内,但也可在胆总管、胆囊。由于左胆管更直接的由胆总管分出,肝左叶寄生机会较多,病情也较重。

重症感染时,病变部位胆管由于阻塞,胆汁淤积,发生囊壮或圆柱样扩张。

此外,有细菌合并感染时,胆管壁,动脉周围,甚至肝实质出现急性改变。常合并胆囊炎或胆石症。

猫后睾吸虫在远侧胆管由发育成熟,引起胆管上皮细胞炎症反应和增生,纤维变化。如继发感染病变可扩张邻近胆管、胆囊,以至肝脏。常伴有胆管炎,胆囊炎和胆石症,还有发生胆管或胰腺癌变者。

肝片吸虫,在肝脏胆管可引起胆管上皮细胞增生,胆管扩张和阻塞。

当蛔虫离开主要寄生部位小肠而至其他脏器者为异位蛔虫症,其中最常见的胆道蛔虫病,如前所述,胆道虫可引起胆道感染,其残虫体或细菌脓块可成为胆石核心。

发生胆道蛔虫的诱因很多,主要可归纳为:

1.不适当地服用驱虫药之后,虫体受药物作用,在未死亡之前,向各方窜动。

2.当人体发生高热、抽搐、腹泻及呕吐时,引起蛔虫窜动。

3.食用刺激性食物如酸的、辛辣、苦的食物。

4.进行手术时,用麻醉药乙醚、氯仿。

5.腹部受冷,肠道神经功能紊乱,肠道不正常挛缩。

诸如此类的原因,均可诱发胆道蛔虫发生。

治疗胆道蛔虫病是根据蛔虫习性进行的。如蛔虫喜碱恶酸,所以发生胆绞痛时,给醋或酸性药可使蛔虫安定下来。又如成虫有厌氧习性,可采取氧气驱虫。

驱虫治疗:①阿苯达唑(肠虫清)400mg一次顿服,或左旋咪唑150mg,睡前顿服或早晚两次分服;②其他药物:哌嗪(驱虫灵)、噻嘧啶、甲苯达唑。由于成虫往往可带细菌到胆道,故用一些抗生素与利胆药物,可使胆汁通畅,防止细菌繁殖。

用B超协助诊断之后,采用十二指肠镜将未完全钻进胆道的蛔虫夹取出来,可避免蛔虫残体的残留。

对胆道寄生虫要彻底治疗,严防胆石症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