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凝血酶时间测定

凝血酶时间测定

时间:2023-04-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凝血酶时间测定:受检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凝血酶以后,纤维蛋白原可以在这种外源性凝血酶的作用下直接转化为最终的纤维蛋白,完成凝血过程。故TT可以作为DIC的一个诊断指标。2.普通肝素治疗时,TT显著延长。3.血栓性疾病溶栓治疗时,导致FDPs增高和Fg减低,二者均可使TT延长。异常纤维蛋白血症时,TT明显延长,可以达到正常对照的2.5倍以上,甚至无法凝集。2.血细胞比容在0.20~0.55范围之外时,应调整抗凝剂的用量。

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测定:受检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凝血酶以后,纤维蛋白原可以在这种外源性凝血酶的作用下直接转化为最终的纤维蛋白,完成凝血过程。这一过程内源性凝血酶的作用并不明显。因此主要检测凝血过程第三个阶段和循环抗凝物质的异常。

【测定方法】

手工法具有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的优点,同时准确性尚可,故仍广泛应用。全自动仪法克服了手工法的不足,大大提高了精确度和灵敏度,同时可比对性高。目前在国内医院广泛采用。

【参考范围】

成人:17±1.0s

测定结果大于正常对照3s以上为异常。

【临床应用价值】

1.原发性或继发性纤溶亢进时产生大量的FDPs,可干扰纤维蛋白的聚合。血浆FDPs>50mg/L时,TT显著延长。故TT可以作为DIC的一个诊断指标。

2.普通肝素治疗时,TT显著延长。当肝素浓度大于0.21U/ml时,TT对肝素反应较为敏感;水蛭素治疗时,TT可延长。

3.血栓性疾病溶栓治疗时,导致FDPs增高和Fg减低,二者均可使TT延长。一般延长1.5~2.5倍为宜。

4.血浆中含有肝素抗凝物质时,可以使TT延长,相关疾病包括严重肝病、肝移植、恶性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流行性出血热、过敏性休克等。

5.低纤维蛋白血症时,Fg<0.6g/L,TT明显延长。异常纤维蛋白血症时,TT明显延长,可以达到正常对照的2.5倍以上,甚至无法凝集。

【影响因素】

1.样品暴露于空气中pH会升高,因此需加塞保存和运输样本,样本应避免出现泡沫,否则对标本测定影响较大。

2.血细胞比容在0.20~0.55范围之外时,应调整抗凝剂的用量。抗凝剂用量(ml)=0.001 85×血液体积(ml)×(100-血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以百分比为单位,如为60%,即为100-60。

3.对纤维蛋白原异常引起的TT变化,该试验不能区分是由于Fg的数量还是质量变化导致的,要进一步试验证明。

4.青霉素钠、头孢唑啉钠、磷霉素钠、克林霉素磷酸酯大量使用时可干扰凝血酶时间的测定,使之延长。

5.溶血标本对所有方法均有影响,脂血与黄疸血主要影响浊度法原理的设备,而对Clause法的影响不大。

(郑 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