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酸碱度简称尿酸度,是反映肾脏调节机体内环境体液酸碱平衡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分为滴定酸度和真酸度,前者可用酸碱滴定法进行滴定,相当于尿液酸度总量;后者指尿中所有能离解的氢离子浓度,用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来表示。
【测定方法】
干化学法:即通常所说的试带法,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法。此法采用了双指示剂法,膜块中含溴香草酚兰(pH 6.0~7.6)和甲基红(pH 4.6~6.2),变色范围为黄色(pH 5.0)-绿色(pH 7.0)-蓝色(pH 9.0),多由仪器判读,也可由肉眼目测与标准色板比较判断。尿试带法要配套应用于尿液分析仪,是目前临床对尿pH检查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筛检方法。
【参考范围】
正常饮食条件下:晨尿,多偏弱酸性,pH 5.5~6.5,平均pH 6.0。
随机尿,pH 4.5~8.0。
可滴定度:20~40mmol/24h尿。
【临床应用价值】
尿液酸碱度检测主要用于了解机体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情况,是临床上诊断呼吸性或代谢性酸/碱中毒的重要指标。同时,可通过了解尿pH的变化来调节结石患者的饮食摄入情况,利用酸碱剂的干预来帮助机体解毒或药物排毒。
1.生理性变化
(1)食物的影响:①酸性尿,肉类、高蛋白及混合食物(含硫、磷)。②碱性尿,蔬菜、水果(含钾、钠)。
(2)生理活动的影响:①酸性尿,剧烈运动、应激、饥饿、出汗。②碱性尿,进餐后的碱潮(进餐后,胃黏膜分泌盐酸以助消化,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肾小管的泌H+作用减低和Cl-重吸收作用增高,尿pH呈一过性增高,即为碱潮)。
(3)药物的影响:①酸性尿,氯化铵、氯化钾、氯化钙、稀盐酸等。②碱性尿,小苏打、碳酸钾、碳酸镁、枸橼酸钠、酵母、利尿药等。
(4)肾功能:①酸性尿,肾小球滤过增加而肾小管保碱能力正常。②碱性尿,肾小球滤过功能正常而肾小管保碱能力丧失。
(5)其他:①酸性尿,尿液含酸性磷酸盐。②碱性尿,尿内混入大量脓、血、细菌。
2.病理性变化
(1)酸性尿:①酸中毒、发热、慢性肾小球肾炎;②糖尿病、痛风;③其他,如白血病、呼吸性酸中毒(因CO2潴留);④尿酸盐或胱氨酸尿结石。
(2)碱性尿:①碱中毒,如呼吸性碱中毒,丢失CO2过多;②严重呕吐;③尿路感染,如膀胱炎、肾盂肾炎、变形杆菌性尿路感染;④肾小管酸中毒;⑤草酸盐、磷酸盐或碳酸盐尿结石。
3.药物干预
(1)发生溶血反应时,口服NaHCO3碱化尿液,可促进溶解及排泄血红蛋白。
(2)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可促进酸性药物中毒时从尿液排泄,常用于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等抗生素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时。
(3)用氯化铵酸化尿液,可促进碱性药物中毒时从尿中排泄,对使用四环素类、妥因类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很有利。
【影响因素】
尿液酸碱度主要受到食物、生理活动及药物和一些疾病的影响。除此之外,还应注意,在试验前要确保标本的新鲜,容器未被污染。陈旧标本可因尿中CO2挥发或细菌生长使pH增高;细菌或酵母使尿葡萄糖降解为乙醇和酸,使pH降低。在实验中,还应考虑尿试带是否能满足临床对生理和病理尿pH变化范围,要确保试带未被污染、未吸潮变质,还应定期检测试带的弱酸(碱)的灵敏度。
(李 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