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干化学分析仪又称尿分析仪,是用干化学方法检测尿液中的某些成分,为半自动或全自动的仪器。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医院都在使用各种型号的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器进行尿常规检测,其基本原理是基于多联干化学试带中的各种化学模块和尿液中相应的成分进行化学反应,根据其颜色改变程度来判断结果的。干化学试带法操作简便、检测迅速、结果准确,检测结果可目测,也可自动化分析。目前,尿干化学试带可分为:八项、九项、十项和十一项。其中,尿十项试带条的检测参数包括:酸碱度、蛋白质、葡萄糖、酮体、胆红素、尿胆原、红细胞或血红蛋白或隐血、亚硝酸盐、白细胞、比重。
【测定原理】
1.酸碱度 采用酸碱指示剂法,在测试模块中含有甲基红和溴麝香草酚蓝,两种酸碱指示剂适量配合可反映尿液pH 4.5~9.0的变异范围,颜色变化为由橙红色经黄绿色到蓝色。
2.比重 采用多聚电解质离子解离法。当比重偏高时,呈现黄色;比重偏低时,呈现蓝色。这种尿液中所含盐类成分的高低可由试带块中的酸碱指示剂变化显现出来,颜色变化为由蓝色经绿、茶绿色至黄色,进而换算成尿液的比重值。
3.尿糖 采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葡萄糖氧化酶促进葡萄糖与氧作用,生成的葡萄糖呈色的深浅与葡萄糖含量呈正比。
4.蛋白质 采用pH指示剂蛋白质误差法。在pH 3.2的条件下,溴酚蓝产生的阴离子与带阳离子的蛋白质结合发生颜色变化。根据尿液中蛋白质含量的高低,试带膜块发生由黄色经绿色到蓝色的颜色变化,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的含量呈正比。
5.酮体 采用亚硝基铁氰化钠法。在碱性条件下,亚硝基铁氰化钠与尿中的乙酰乙酸、丙酮发生反应,试带膜块发生由黄色到紫色的颜色变化,颜色的深浅与酮体的含量呈正比。
6.胆红素 采用偶氮反应法。在强酸解质中,结合胆红素与二氯苯胺重氮盐起偶联反应,生成红色复合物。试带膜块发生由黄色到紫色的颜色变化,颜色的深浅与酮体的含量呈正比。
7.尿胆原 采用醛反应法或重氮反应法。在强酸条件下,尿胆原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发生醛化反应,生成樱红色缩合物。试带膜块发生由黄色到红色的颜色变化,颜色深浅与尿胆原的含量呈正比。
8.红细胞或血红蛋白(隐血) 采用血红蛋白类过氧化物酶法。血红蛋白类过氧化物酶催化试带块中的过氧化氢烯钴和色素原,后者脱氢氧化而呈色。颜色的深浅与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含量呈正比。
9.亚硝酸盐 采用硝酸盐还原法。当尿液中感染的具有硝酸盐还原酶的细菌增加时,可将硝萘基乙二胺偶联,使试带膜块发生由黄色至红色的变化,颜色的深浅与亚硝酸盐含量呈正比。
10.白细胞 采用白细胞酯酶法。粒细胞中存在酯酶,它作用于膜块中的吲哚酚酯,使其产生吲哚酚,后者与重氮盐发生反应形成紫色缩合物,发生由黄色至紫色的颜色变化,颜色的深浅与白细胞含量呈正比。
【临床应用价值】
1.酸碱度 主要用于了解体内酸碱平衡情况,监测泌尿系统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了解尿pH变化对试带上其他膜块区反应的干扰作用。
2.尿比重 主要用于了解尿液中固体物质的浓度,估计肾脏的浓缩功能。在出入量正常的情况下,比重增高表示尿液浓缩,比重减低反映肾脏浓缩功能减退。
3.尿糖 主要用于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及其他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监测。
4.蛋白质 主要用于肾脏疾病及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等。
5.尿酮体 主要用于糖代谢障碍和脂肪不完全氧化疾病或状态的诊断及其他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6.尿胆红素与尿胆原 主要用于消化系统肝脏、胆道疾病及其他相关疾病的诊治监测,特别对黄疸的鉴别有特殊意义。
7.尿隐血 主要用于肾脏、泌尿系疾病及其他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8.尿亚硝酸盐 主要用于尿路细菌感染的快速筛检,是细菌感染的指标。
9.白细胞 主要用于肾脏、泌尿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影响因素】
1.试带条在尿液中浸润时间长,可使尿液pH减低,出现假阴性结果。
2.尿液中含有L-多巴、大量水杨酸、氟化钠、维生素C>500mg/L、尿酮体0.4g/L可使干化学法测定尿糖产生假阴性;当尿液被过氧化物、次氯酸盐、强氧化性清洁剂污染,可使尿糖产生假阳性结果。
3.当尿液pH≥9.0时,尿蛋白出现假阳性结果;pH≤3.0时,尿蛋白出现假阴性结果;青霉素可使尿蛋白测定呈假阴性。
4.尿液被细菌污染后。可导致尿酮体的检测结果偏低或呈假阴性;试带条受潮,也可呈假阴性结果;尿中含酞、苯丙酮、L-多巴、甲基多巴,可呈假阳性。
5.当患者接受大剂量氯丙嗪治疗或尿中含有高浓度维生素C、亚硝酸盐时,可使胆红素检测呈假阴性;当尿中含有酚噻嗪或酚嗪类药物时,可使胆红素呈假阳性。尿中含有吲哚、胆红素、酚噻嗪类、维生素K、磺胺药等,可使尿胆原检测呈假阳性;亚硝酸盐、重氮药物、对氨基水杨酸使尿胆原检测呈假阴性。
6.尿液中含有肌红蛋白、氧化剂、对热不稳定酶或菌尿时,使尿隐血出现假阳性结果;尿中有大量维生素C时,产生假阴性结果。
7.菌尿、尿胆原、维生素C、尿pH大于6、尿量过多均可导致尿亚硝酸盐呈假阴性;如尿液被偶氮剂或亚硝酸盐污染,则呈假阳性结果。
8.当尿液被甲醛污染、高浓度胆红素或使用呋喃妥因药物时,使尿白细胞出现假阳性结果;大剂量的先锋霉素、庆大霉素、维生素C可使结果呈假阴性。
(李 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