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Ca)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阳离子,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人体内的总钙99%以上以磷酸钙或碳酸钙的形式存在于骨骼中,血液中的钙含量不及总钙的1%,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几乎无钙。血液中的钙约有46%呈离子状态,40%与蛋白质(主要是白蛋白)结合,其余14%以复合物的形式存在。游离钙以Ca2+的形式存在,是血中直接发挥生理作用的部分。钙离子的主要生理功能为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参与肌肉收缩和神经的冲动传导、维持心肌及其传导系统的兴奋性和节律性、激活酯酶和三磷酸腺苷以及参与凝血过程与骨骼和牙齿的组成。
临床上钙的测定分为血清总钙测定和离子钙测定,还可以测定尿液中的钙。
【测定方法】
总钙测定临床上多采用分光光度法,以邻-甲酚酞络合铜(O-CPC)法和偶氮砷Ⅲ法应用最为广泛,此类方法需要合适的金属指示剂或选择性结合钙离子后引起变色的染料化合物,通过与钙离子结合后颜色的变化来测定钙的浓度。离子钙普遍采用离子选择电极分析法,能够直接测定全血中的游离钙以及其他电解质。此法简便、迅速、重复性好,正确和敏感性高。测定结果不受血浆蛋白的影响,能反映机体钙代谢的实际情况。
【参考范围】
血清总钙:成人2.03~2.54mmol/L(分光光度法)
儿童2.25~2.67mmol/L(分光光度法)
血清离子钙:成人1.10~1.34mmol/L(选择电极法)
【临床应用价值】
血钙增高见于下列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伴低血磷)、维生素D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骨转移癌、代谢性骨病、肾炎并发尿毒症、艾迪生病、结节病等。钙测定值>3.37mmol/L时可引起中毒,出现高钙昏迷,钙测定值在2.74mmol/L时应追查钙增高的原因,增加有关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试验。
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伴高血磷)、佝偻病、软骨病、维生素D缺乏症、黏液性水肿、晚期妊娠、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腹泻、大量输入柠檬酸盐抗凝血、引起血清白蛋白减少的疾病(恶性肿瘤、严重肝病等)。钙测定值<1.75mmol/L时可引起手脚抽搐、肌强直等严重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
开胸的心脏手术、肝移植及其他大量输入柠檬酸抗凝血的较大的外科手术,怀疑新生儿低钙血症时,离子钙测定有较大意义。
尿钙增高与降低意义同血液。尿钙增高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癌肿骨转移、维生素D增多症等。尿钙减低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乳糜泻、佝偻病、尿毒症等。
【影响因素】
血清钙基本不受摄入量或排泄量的影响,男性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女性则逐年增高。在治疗中使用维生素D、葡萄糖酸钙、双氢氯丙嗪、雄激素、雌激素、黄体酮、己烯雌酚、睾酮等药物可使血钙测定偏高,使用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利尿药、硫酸钠等药物可使测定结果偏低。血清钙的总量受蛋白浓度的影响,血清蛋白异常时,需校正;而离子钙测定需校正血清pH,在测定离子钙时送检标本应密封,一般离子钙是在pH 7.4下测定的,pH增高时离子钙浓度即下降,血清pH每增加0.1,离子钙降低0.1mmol/L。肝素锂可使离子钙结果降低,肝素锌则可使离子钙升高,总钙和离子钙测定均不能使用EDTA、柠檬酸盐、草酸盐和氟化物等抗凝。严重溶血或高脂血清都影响钙的测定,应尽量避免。
(国秀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