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蛋白(M protein)或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onoclonal immunoglobulins)是浆细胞或一种单克隆B淋巴细胞异常增殖时产生的一种大量的、具有相同结构和电泳迁移率的异常免疫球蛋白分子或其分子片段(如轻链、重链等),一般不具有抗体活性。因其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巨球蛋白血症(macroglobulinemia)及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都是以字母M为开头的疾病,故称为“M蛋白”。
【测定方法】
琼脂糖蛋白电泳法
原理:带有阴性或阳性电荷的离子或复合物在电场中向相反的阳极或阴极移动,这种现象称之为电泳。血清中含有很多蛋白,这些蛋白的分子量、空间结构及所带电荷均不相同,电泳时就会产生不同的电泳速度,从而将它们分离开来。
【参考范围】
白蛋白:60.3%~71.4%
α1-球蛋白:1.4%~2.9%
α2-球蛋白:7.2%~11.3%
β-球蛋白:8.1%~12.7%
γ-球蛋白:8.7%~16.0%
【临床应用价值】
血清中检测到M蛋白,提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殖病,见于以下几种疾病。
1.多发性骨髓瘤 占M蛋白血症的35%~65%,其中IgG型占60%左右;IgA型占20%左右;轻链(κ或λ)型占15%左右;IgD和IgE型罕见。多发性骨髓瘤中约50%患者尿中有本周蛋白(Bence Jones protein,BJP)即免疫球蛋白轻链(κ或λ)存在。
2.巨球蛋白血症 占M蛋白血症的9%~14%,血液中存在大量的单克隆19s、24s、27sIgM,80%的M蛋白为κ轻链,20%的M蛋白为λ轻链。本病与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有些相似,因首先由Waldenstrom所描述,因此又名Waldenstrom病。少数患者有7s单体lgM异常增多,又称7sIgM病(SoLomen—Kunkel病)。
3.重链病(heave chain diseases,HCDs) 其M蛋白的实质为免疫球蛋白重链的合成异常增多。现已发现有α重链病、γ重链病和μ重链病等。
4.半分子病(half-molecule immunoglobulin diseases) 系由免疫球蛋白一条重链和一条轻链构成的半个Ig分子的单克隆蛋白片段异常增生而导致的疾病,现已发现有IgA类和IgG类半分子病。
5.恶性淋巴瘤 血液中可发现有M蛋白。
6.良性M蛋白血症 是指血清或尿中存在单一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原因不明,长期观察也未发现骨髓瘤或巨球蛋白血症证据。老年人中发现良性M蛋白血症者较多,应注意与多发性骨髓瘤相鉴别。
【影响因素】
1.切勿用溶血样品,否则会增加α2和β球蛋白含量。避免用血浆测定。
2.蛋白电泳最好选用新鲜血清,血清置于冰箱内(2~8℃)可保存1周,血清冰冻可在1个月内稳定。储存于2~8℃和冷冻引起β脂蛋白从β区到α1或α2区域的阳极转移,血清越陈旧转移越多。
(陈 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