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冷战后越南华文教育新发展的影响

冷战后越南华文教育新发展的影响

时间:2023-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冷战后越南华文教育取得迅速的复苏与新发展,由此对越南社会和中越关系所带来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越南华人社会受到历史罕见的严重破坏。冷战结束以来越南华文教育的重振,则为越南华人的民族文化认同注入一支有力的强心针。对于中越关系而言,冷战后越南华文教育的新发展有利于培育和提升中国在越南当地的文化软实力,从而促进中越两国间交往与合作的持续开展。
冷战后越南华文教育新发展的影响_跨越与转型:国际商务视野下的华侨华人与华商

冷战后越南华文教育取得迅速的复苏与新发展,由此对越南社会和中越关系所带来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

对于越南的华人社会而言,华文教育的再度兴旺对华人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自豪感起到相当有力的促进作用。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越南排华浪潮中,华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遭到残酷打压,华文教育被迫中断,大批华人被作为“革命的对象”和“中国的间谍”惨遭迫害,华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极大的创伤。数十万越南华人不忍迫害逃离海外,留在越南的华人也在政治和文化上刻意保持低调、谨慎度日。一些华人为了避免来自官方的迫害甚至将自己的姓氏更改为“阮”等典型的越南姓氏,在填报民族时谎报为京族。许多华人子弟在学习越南语之余,也喜欢将英语作为主要的第二语言来学习。越南华人社会受到历史罕见的严重破坏。

冷战结束以来越南华文教育的重振,则为越南华人的民族文化认同注入一支有力的强心针。首先,它带来越南华语文坛的复苏。例如,胡志明市华文文学分会在市民族文化协会的支持下于1997年发行了华文期刊《越华文学艺术》。该市第五郡发行了刊物《华语世界》,内容包罗中国的成语典故、华语寓言故事、汉字介绍及华文会话写作知识等。第六郡也于2008年起创办了季刊《越南华文文学》,以华文为载体,介绍越南国内外作家的新诗、散文、诗评、小说、翻译以及各校师生的佳作等。[20]此外,胡志明市华人工作处还成立了胡志明市华人文学艺术辅助会,协助开办华语讲学、华语广播、华人书画展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到越南华人社区,尤其是南方华人社区中具有华人特色的传统和现代文化活动也重新活跃起来。华人的庙宇、慈善机构、同乡会和宗祠在过去20年间逐渐恢复兴旺,诸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等传统节日以及关帝、天后娘娘和郑和的生日等宗教性纪念日都得以继续传承。例如,2004年,胡志明市第五郡文化中心在元宵节举行了盛大的“蟠桃宴”庆祝活动;该市五大会馆还赞助推出了花灯大游行。[21]2006年11月,美国总统布什一行访问越南期间抵达胡志明市,胡市文化新闻厅指定华人龙狮艺术团衡英堂进行传统艺术表演,得到布什的青睐和称赞。[22]华人的武术事业也得到弘扬发展,有“铁头人”美誉的曾纪光以31.8秒的时间砸破30块红砖,因而入选“越南吉尼斯纪录大全”。[23]2009年,胡志明市青年汉语俱乐部举办了首届华语歌唱比赛,吸引了该市各所大学中文系和市商业华语中心学生及越华青年等60多人参加。[24]2010年,越南中部会安市各华人会馆联合越南海内外华人乡亲共同举办了会安海内外华人乡亲庚寅年春节联欢会,地点在会安古埠的中华会馆,接待700名华人宾客出席。[25]

如今,虽然越南华人在经历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入越籍运动和90年代以来新一代华裔成长之后,在国家认同上已经基本实现对越南当地的本土化转变,冷战后华文教育的振兴却带来华人在自身民族文化认同上的又一次升温。如今,华人作为越南的公民和54个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在国家和社会上认同越南当地,在文化上弘扬中华特色,在经济活动上依靠国际网络,形成了特殊的多重认同形态,在越南的国家发展与对外交往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于中越关系而言,冷战后越南华文教育的新发展有利于培育和提升中国在越南当地的文化软实力,从而促进中越两国间交往与合作的持续开展。

越南华人源于中华,扎根在越南,长期以来就是两国交往的桥梁和纽带。在中越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越南华文教育以及华人社会的复兴表明中华文化在越南土地上再一次走向繁荣,也为华人族群在文化上促进两国的友好关系提供了新的机遇。冷战后越南华人的文化活动除注重自身建设和提高,还将视野投向国门之外,同中国的华人团体加强了相互交流。例如,1995年,中国文艺团体受邀前往胡志明市莲潭公园参加中国国际巨型歌灯会。2010年,胡志明市迎接了中国广东禅武书法团的来访,该团一行30人,不仅在第五郡和第十一郡文化中心同当地华人表演交流,还前往拜访了胡志明市各民族文学艺术协会、华人书法会以及各华人会馆等。[26]这些国际交流活动不仅对当地华人文化本身注入了新鲜活力,也为中越两国间的交往和相互了解创造了契机。

更重要的是,如今华文教育在越南已经突破传统上的民族性,更多地朝着面向越南社会各民族、各阶层广泛的语言文化教育迈进。这一新的发展趋势对于促进越南社会尤其是主流社会了解和认识中国创造了非常积极的条件。近年来,随着汉语热的兴起,越南民众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持续提升。中国电视剧《西游记》、《渴望》、《宰相刘罗锅》、《还珠格格》,以及许多流行歌曲等中国当代流行文化,在越南掀起广泛热潮。2006年,中国广东的南方卫视正式落地越南胡志明市,“粤唱粤好戏”、“城事特搜”等众多介绍中国岭南文化的专题节目都深受当地观众的喜爱。[27]在教育方面,中越两国也签订了诸多协定。越南已有20多所大学与中国的40多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到2003年,越南有3 487人接受中国奖学金到中国留学。中国成为越南人出国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仅次于韩国、日本、美国,位居第四位。[28]此外,越南来中国旅游观光的人士也在逐年增加,达到每年2万人次左右。[29]

中越之间由于在历史上的封建王朝时代曾有过一些摩擦与不快的经历,加之现实政治中又存在着诸如南海领土争端等敏感问题,两国关系尽管在1991年恢复正常化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两国之间的分歧与摩擦并未就此消弭,在某些特殊的时刻还有凸显和激化的可能。在这一背景下,通过文化上的交流拓展两国之间的接触与交往,为两国关系的良性发展创造更多便利条件,则成为一项十分具有价值的工作。中文热在越南的兴起有助于减少越南民众对中国的误解,加强当地人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的理解,无论是对我国官方的外交工作,还是对民间组织团体的文化公共外交,都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机会。例如,2008年,在中国的昆明和南宁分别举办了“中越象棋友谊赛”和“2008中越歌曲演唱大赛”。[30]2009年,位于中越边境的广西龙州县胡志明展馆的“中越青少年友好教育基地”挂牌成立。河内共青团还与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签订了2009—2012年合作备忘录,旨在扩大两国、两省及两个城市青年的合作、交流及互助关系。[31]诸如此类的文化活动,对于增进中国文化对越南民众的吸引力、提升中国在当地社会的软实力都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