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a tuberculosis,TB)引起结核病,属于分枝杆菌属,为G-细长或稍弯曲的杆菌,因生长呈分枝状而得名。结核杆菌的致病作用可能是与细菌在组织细胞内顽强增殖引起炎症反应、以及诱导机体产生迟发型变态反应性损伤有关。结核杆菌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破损的皮肤黏膜进入机体,侵犯多种组织器官,引起相应器官的结核病,其中以肺结核最常见。引起人类疾病的主要是人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非洲分枝杆菌。传统的试验室检测为涂片镜检及分离培养,但时间长,阳性率低。利用免疫学诊断可得到改善。
【测定方法】
1.胶体金法 将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异性抗原(LAM)和质控品分别固相在特制的载体上,在其下方分别用“C”和“R”表示。当样品中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体时,便于载体的抗原结合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抗原抗体复合物再与加入的标有二抗的胶体金作用在“R”处呈现出红色的斑点,与此同时胶体金——二抗也与质控品作用,在“C”处也出现红色的斑点。
2.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原理:以结核分枝杆菌纯化蛋白衍生物(PPD)或细胞壁成分脂阿拉伯甘露聚糖(LAM)或重组的相对分子量为38 000、16 000的特异性蛋白质抗原包被聚苯乙烯微孔板,封闭空白位点后加入稀释的待测血清,如果待测血清中含抗结核抗体,则可以与固相抗原结合。洗去未反应物,加入酶标抗人IgG抗体温育,进一步形成固相抗原-抗结核抗体-酶标抗人IgG复合物,充分洗涤后加入酶底物/色原产生颜色反应,呈色程度与抗结核抗体的水平呈正比。
【参考范围】
阳性:在“C”和“R”处均出现淡红色的斑点。
阴性:在“C”处出现淡红色的斑点,在“R”处不出现淡红色的斑点。
【临床应用价值】
1.活动性结核病诊断,包括肺内、肺外结核。
2.对涂片、培养阴性、临床或影像学疑为结核而不易获得标本。但有明显临床症状者,有重要诊断价值。
3.结核病疗效观察、预测。
4.其他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如肺癌等。
【影响因素】
1.血清样品应新鲜,血浆样品应剥离纤维蛋白,避免使用溶血或反复冻融的血清。
2.试剂置2~8℃保存,使用前恢复至室温。
3.加样时应尽量使血清浸透整个膜面。
4.每一步骤都应在前一步骤加的液体全部渗下后进行。
5.不同批号的试剂不能混用。
6.若“C”和“R”处均不出现红色斑点,表示试剂失效,不可继续使用。
(陈 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