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或称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胰腺中的B细胞遭到免疫破坏,最终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在有患IDDM基因倾向的个体中,对B细胞的免疫性破坏发生于一个无症状的时期,这个时期被称为糖尿病前期,在IDDM的临床诊断之前,糖尿病前期就已经存在多年,在这个时期,人体血清中可检测出胰岛细胞抗体(ICA)和胰岛素自身抗体(Insulin autoantibody;IAA)。1970年Hirata等在一个自发性低血糖患者中首次发现了IAA,对IAA的特异性进行测试后,发现它是一种IgG类抗体,并且与糖尿病患者存在的抗胰岛素抗体非常相似。
【测定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
原理:将人胰岛素固定于微孔上,分别加入阳性、阴性对照和人血清稀释标本于相应孔中,标本血清及对照中的人IgG特异性胰岛素抗体就与孔中的胰岛素分子相结合。冲洗掉多余的未结合血清等物,再加入一种酶标羊抗人IgG抗体。经过一次彻底的冲洗,除去未结合的酶;加入显色液进行显色,由分光亮度计测定显色结果。显色深度与标本中的IAA浓度成正比。
【参考范围】
正常值:<10U/ml。
【临床应用价值】
在初次诊断为IDDM并且尚未进行治疗的患者中,18%的患者存在IAA。用放射性抗体做进一步检测,大约有40%的患者存在IAA。非糖尿病性IDDM高危人群,包括IDDM患者的异卵同胞和ICA阳性直系亲属,发现在1%的ICA阳性个体能同时检测出IAA。IAA和ICA同时存在的个体很可能发展成IDDM,但对IAA的测定不能单独作为诊断IDDM的依据。目前对IAA在IDDM发病学中的生理作用机制尚不了解。
胰岛素自身抗体在儿童中的检出率高于成人。在确诊为1型糖尿病的儿童中,IAA阳性人数大于50%。胰岛素治疗后,IAA消失。由于外源性胰岛素诱导抗胰岛素抗体产生,所以该抗体与胰岛细胞自身抗体无法区分,但抗胰岛素抗体效价高于胰岛细胞自身抗体产生。IAA还见于除1型糖尿病外的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影响因素】
1.标本过多的溶血、凝集或微生物污染会干扰检测结果。
2.血清标本避免反复冻融,如果血清不在24h内检测,应-20℃冷冻保存,测试前应平衡室温后再进行。
3.本测定只是一种筛查方法,对IDDM作诊断时,还要结合病人的病史、临床症状及其他化验结果。
(陈 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