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的血液是无菌的,当细菌或真菌在血液中迅速繁殖,超出网状内皮系统清除能力,而且引流或抗感染治疗失败,就会产生持续菌血症,并感染血管外组织,也可能病原微生物经淋巴管进入血液或患者发生血管内感染,成为菌血症和脓毒血症。实验室靠体外培养的方法诊断临床细菌或真菌血症。例如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静脉炎、感染性动脉瘘和动静脉导管炎。将培养出的细菌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对于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有意义。另外对于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对血液进行病原学检测,提供病原学诊断、对患者的诊断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对入院的重症患者,采血培养应该在系统性抗生素治疗之前,病人发热(≥38℃)或低温(≤36℃),白细胞增多(计数>10× 109/L,特别是出现核左移情况时),粒细胞减少(成熟的分叶核白细胞<1×109/L)或上述几种情况并存时进行。
在评估可疑新生儿败血症中,除发热或低热外,很少培养出细菌,常要加补做尿和脑脊液的培养。小儿,特别是2岁或2岁以下幼儿,患肺炎球菌与流感嗜血杆菌菌血症,伴明显发热(≥39.4℃)和白细胞增多(总数≥10×109/L)。
老年患者菌血症,可能不发热,低热,尤其伴有不适,肌痛或中风可能是感染心内膜炎的信号。
【测定方法】
1.抽取静脉血8~10ml,置于血培养瓶内,通过专用的自动化血液培养仪进行培养。
2.通过系列实验步骤对培养阳性的细菌进行鉴定。
【结果判定】
普通培养无菌生长。
【临床应用价值】
血培养中可发现以下细菌,对临床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1.革兰阳性需氧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肠球菌、产单核李斯特菌。
2.革兰阴性需氧菌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沙雷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阴沟肠杆菌、阴道加德纳杆菌、布氏杆菌、HACEK群等。
3.厌氧菌 拟杆菌属、产气荚膜梭菌等。
4.真菌 念珠菌属、新型隐球菌等。
【实验的局限性】
1.血液样本中菌量太少可能培养不出来。
2.对于某些细菌(如分枝杆菌、奴卡菌等)培养基用的不合适,也培养不出相应的致病菌。
3.应用聚茴香磺酸钠(SPS)类药物治疗,可能会抑制某些细菌的生长。
4.某些疾病可能也会存在与菌血症类似的表现,因为有许多因素也可以导致不明原因的发热。
5.细菌代谢的过程不能产生足够的CO2,自动化血培养仪检测无法检测出来。
6.某些感染血液的苛养细菌用常规体外培养技术无法培养出来,需用特殊的方法检测。
(王 澎 徐英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