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髋关节是人体最大的负重关节,主要是由骨盆上的髋臼与股骨近端的股骨头以及圆韧带、软骨等一些软组织构成。一侧下肢负重时,髋关节负担为除去一侧下肢重量的体重加上外展肌肌力。若重心远离负重髋关节,则承力增加;若重心移向负重之髋关节,则承力减少;重心全部移到负重的髋关节上,则外展肌承力为零,髋仅承受部分体重之压力。
髋关节是人体最大的负重关节,主要是由骨盆上的髋臼与股骨近端的股骨头以及圆韧带、软骨等一些软组织构成。股骨颈与股骨干之间的角度即颈干角,成人为110°~141°。此角可以增加下肢的运动范围,并使躯干的力量传递至较宽的基底部。股骨干偏斜所致的髋外翻(≥141°)和髋内翻(≤110°)都将改变与髋关节有关的力。股骨颈长轴与股骨远端两髁横轴之间的夹角为股骨颈前倾角,通常在12°~15°,前倾角大于15°会使一部分股骨头失去髋臼的覆盖。股骨距位于股骨颈干连接部的内后方,在小转子的深部,为多层致密骨构成的骨板,是股骨干后内侧骨皮质的延伸部分。股骨距是股骨上段偏心受力的着力点,为直立负重时最大压应力部位,同时也受到弯矩和扭矩的作用,其存在增加了颈干连接部对应力的承受能力。
在正常状态下,髋关节各个方向的力保持平衡。双足对称站立时,体重平均分布到双下肢,每髋承担除下肢重量之外体重的1/2。一侧下肢负重时,髋关节负担为除去一侧下肢重量的体重加上外展肌肌力。此时在负重髋关节股骨头上部一处形成类似平衡杠杆系统中的支点。为了保持身体平衡,需要外展肌紧张,发挥平衡作用。若重心远离负重髋关节,则承力增加;若重心移向负重之髋关节,则承力减少;重心全部移到负重的髋关节上,则外展肌承力为零,髋仅承受部分体重之压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