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

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

时间:2023-04-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可分为三级进行预防,社区卫生服务站应在骨质疏松症防治机构的指导下,在广大人群中进行骨质疏松症的三级预防。减少围绝经期、绝经期后的妇女及老年人骨矿物的丢失,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髋部骨折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中损伤程度最重,轻度外伤就可引起骨折。骨质疏松的共同病理特征是全身或局部骨量减少,包括有机质和无机质等比例减少。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可分为三级进行预防,社区卫生服务站应在骨质疏松症防治机构的指导下,在广大人群中进行骨质疏松症的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无病防病,通过各种适宜的方式、方法,如增加户外活动,合理接受阳光照射,科学健身,进行适应不同年龄者的承重运动;培养和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配膳,均衡营养,增加钙的足够摄入,控制体重、减少肥胖,戒烟,限酒等,使儿童期、青春期、孕乳期、成人期能够储备更多的骨矿物,争取获得理想的峰值骨量。减少围绝经期、绝经期后的妇女及老年人骨矿物的丢失,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积极预防继发性骨质疏松症,除正确防治原发性疾病外,在医治某些疾病中必须使用能引起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的药物时(如糖皮质激素、肝素、抗癫癎类药等)应慎重、适量,同时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骨质疏松等并发症的发生。二级预防是有病早治,通过调查和骨密度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加强对骨质疏松症易患人群的监护和健康指导,通过药物与非药物手段,缓解骨痛,增进健康,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三级预防是综合防治,重点是防止骨折。

(一)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发病机制

髋部骨折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中损伤程度最重,轻度外伤就可引起骨折。髋部骨折造成的影响不仅是骨折本身,更重要的是对患者整体健康的负面干扰,尤其是老年人骨折后长期卧床可引发肺部和泌尿系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心脑血管意外、全身多系统功能衰竭等疾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患病期间病死率较高。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对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各方面研究较以往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骨质疏松的共同病理特征是全身或局部骨量减少,包括有机质和无机质等比例减少。进入老年后,在多种因素影响下,肌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及骨细胞周围的基质发生改变,骨组织表面或成骨细胞层破损,使骨组织的生物反馈调节作用消失,单位体积的骨量减少,骨基质有机成分生成不足,钙盐沉着减少。在早期表现骨松质骨小梁变细、断裂、消失,骨小梁数量减少,剩余骨小梁负荷加大,发生微骨折,骨结构遭到破坏,进一步发展,骨皮质内表面1/3渐转换成类似于骨松质结构,骨皮质变薄,造成骨强度明显下降,从而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骨强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骨量,即骨的数量或容积,其单位是骨密度(BMD)。另一方面是骨质量,即骨品质,包括骨微结构、骨转换率、骨基质的矿化、骨胶原蛋白等。从骨科生物力学角度考虑,老年人骨质疏松后股骨颈逐渐发生退行性变,骨皮质薄而疏松,骨小梁稀疏,张力骨小梁及压力骨小梁减少尤其明显,从而不能承受较大的应力和变形。Ward三角区在老年人常常仅有脂肪填充,使此区更加脆弱。老年人髋周肌群退变,反应迟钝,不能有效地抵消髋部的有害应力。因此造成两者连接处的生物力学承受能力下降,从而易发生髋部骨折。

(二)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预防应该从成年开始,而不是到老年已患了骨质疏松才注意预防与治疗。在青壮年20~30岁时期是骨量达到最高峰的阶段,这时储存骨量的多少对以后随年龄的增长而骨量丢失的程度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果青壮年时期骨峰值较高将对骨质疏松的预防起着积极的作用。

1.食用含钙量较高的食品 乳制品的含钙量较高,牛奶的钙含量为每100ml牛奶含钙100mg,一般健康成人钙摄取量每日需要500~800mg。如果每日早晚各食用250ml牛奶,则每日即可补充500mg钙。其他含钙量较高的食品有豆制品、鱼类和海洋生物产品等。尤其是不要偏食,应该增加食物的多样性,水果和蔬菜可以补充大量人体必需的维生素,这也是帮助钙吸收的重要元素。妊娠和哺乳期妇女需要补充比正常人更多的钙。

2.运动是预防钙流失的最好方法 对那些长期坐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运动就更为重要,通过运动可以增加肢体骨骼的轴向压缩力,由于肌肉收缩对骨骼的牵拉刺激,这些都会减少骨量丢失。实验证明在失重情况下,人体的骨量会很快丢失,所以长期卧床的患者将导致骨质疏松。

3.日光浴 尤其是冬季,儿童和老人更应该多在户外接受阳光的沐浴,而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那样紫外线的量会大量减少。在紫外线的作用下皮肤会吸收和转化维生素D。这是钙在肠道吸收的必要元素。

4.50岁左右的女性是补钙的重点人群 在绝经期前可在妇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雌激素疗法,尤其是对过早绝经的妇女,这可以维持雌激素水平,预防骨钙早期流失。

5.尽量减少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如体弱多病、营养不良、低钙摄入饮食、静坐生活方式,很少进行户外活动及接受阳光的沐浴、很少进行体育锻炼、吸烟、酗酒、女性过早绝经、不适当的减肥等。

(三)骨质疏松的治疗原则

1.药物治疗 防治骨质疏松的药物主要有:①抗骨吸收药物,如降钙素、双膦酸盐、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②促骨形成药物,如氟化物、甲状旁腺素、生长激素、同化激素等;③促进骨矿化药物,如钙制剂、维生素D类等。此外锶盐和破骨细胞抑制因子等尚未广泛用于临床,有待进一步评估。具体用药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往用药情况、经济条件来确定。

2.物理疗法 随着现代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物理疗法已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方法之一。物理疗法:主要是光线疗法,即人工紫外线疗法和日光浴疗法,可起到直接治疗作用。此外,还可以应用电、磁、温热等物理疗法对症治疗,以缓解临床症状,可以起到间接治疗作用。

3.运动疗法 通过肌肉收缩活动产生对骨的应力,可刺激骨形成。机械的变形压力可使骨矿含量沿外力方向增加。通过维持一定量的运动,虽然不能控制随着年龄增长,绝经等导致的骨矿含量减少,但确实对预防骨质疏松症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长期卧床者或因肢体残疾而站立、行走、运动困难者,运动疗法就显得更加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