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及一些因全身疾患不能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治疗者,以及骨折虽有移位,但估计对预后影响不大者,都可采取非手术治疗。有下列情况者暂不考虑手术:①全身情况太差,不能耐受手术者;②血糖不能控制在10mmol/L以下;③舒张压不能控制在95 mmHg以下;④6个月内有心肌梗死史及3个月内有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⑤体内存有严重感染,尤其是难以控制的肺部感染;⑥肝肾功能差,伴腹水,严重低蛋白血症;⑦有严重脑神经功能障碍。当上述并存症经治疗一旦改善,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即可行手术治疗。
(一)整复及牵引
股骨颈骨折整复方法:患者仰卧,助手固定骨盆,术者握其腘窝,并使膝、髋均屈曲90°,向上牵引,纠正短缩畸形,然后伸髋内旋外展以纠正成角畸形,并使折面紧密接触。复位后可做手掌试验,如患肢外旋畸形消失,表示已复位。股骨转子间骨折整复方法:患者仰卧,骨折血肿内麻醉后,患部对抗牵引,并将大粗隆上端向下推按,直至双下肢等长,示骨折复位。复位后一定要拍片复查,了解骨折复位情况。
(二)固定
无移位嵌插骨折的股骨颈骨折可穿丁字鞋,或轻重量皮肤牵引制动6~8周;移位骨折可选用持续牵引维持固定,并保持患肢于外展中立或稍内旋。股骨转子间骨折可用股骨骨折夹板固定、半髋石膏固定或应用牵引治疗。股骨颈、粗隆间骨折治疗时常采用持续皮牵引治疗,移位重时,皮牵引难以维持骨折的复位时应使用骨牵引。至于牵引重量多少,须视患者的年龄性别、肌肉健康程度和有无软组织损伤等具体情况而调整其牵引重量,若牵引重量太小,不能达到复位和固定目的,导致畸形愈合。相反牵引重量过大,则引起过度牵引,使骨折端分离而影响骨折的愈合。一般皮牵引重量为2~3kg,骨牵引重量为3~10kg,牵引过程中应根据骨折情况和时间调节牵引重量。牵引治疗时应注意保持伤肢正确的功能位置,伤肢外展30°~40°,足部中立位。牵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维持有效的牵引,保持牵引的效能,观察牵引装置是否正常,滑轮和牵引架是否松脱,牵引线与大腿是否在同一轴线上,牵引锤是否脱落,足底有无抵着床尾致使牵引无效。治疗期间应做到“三不”,即不盘腿、不负重、不侧卧。防止牵引针孔感染,注意牵引针有否滑动,观察针孔处皮肤有无发红、疼痛、渗出等,每日用75%乙醇滴孔2次,并随时保持针孔处皮肤及敷料的清洁干燥。行皮牵引的应随时注意观察胶布及绷带有无松散或脱落,定期检查胶布边缘皮肤有无发红或破溃。夹板固定和牵引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伤肢的血运情况,观察伤肢末梢皮肤有无出现发绀、肿胀、发冷、麻木、疼痛、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等情况。
(三)伤肢功能锻炼
骨折早期:局部肿胀、疼痛明显,骨折断端不稳定,应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的舒缩运动及足趾的伸屈运动,并逐渐活动踝关节和膝关节。中期:局部疼痛消失,肿胀基本消退,骨折断端初步稳定,骨痂开始生长,可指导患者做引体向上运动、膝关节伸屈拉牵引锤运动以及髋、膝、踝关节间的协同运动。拆除牵引后,根据医嘱扶双拐做患肢不负重锻炼。后期:局部软组织已恢复正常,骨折部有大量骨痂生长,断端较稳定,可下床用双拐使患肢逐渐负重,待骨折进入骨化塑型期,骨折达临床愈合,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步由双拐改成单拐或酌情弃拐步行。但练功时应循序渐进,次数由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应以不加剧疼痛、患者尚能忍受为度,同时要保证患者安全。
(四)积极预防卧床并发症
老年髋部骨折,卧床时间长,卧床并发症发生率高。指导患者多喝水,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适当抬高床头,骨突处垫上充气圈,每隔2h用50%的红花乙醇按摩1次,多吃富含纤维易消化的食物,帮助患者做患肢肌肉按摩每天4次,每次10~15min,以防止泌尿系感染、坠积性肺炎、压疮、便秘及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发生。仔细观察和及时治疗现存病。
(五)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力下降,医务人员应尊重患者的感受,安慰患者,转移其对疼痛的注意力,如:给患者讲故事,给患者看喜欢看的电视节目,解释依赖药物止痛的不良反应,提高其对疼痛的耐受性。另外老年骨折后牵引固定时间较长,给生活带来了困难,自控力下降,患者不大配合牵引治疗。医务人员应做好牵引知识宣教,介绍牵引固定对髋部骨折康复的重要作用、牵引的有效位置及注意事项,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让家属配合说服患者坚持做牵引治疗,使保持牵引固定有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