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钉是一大类固定器材的统称,直径、材质、用法各不相同,也有人将其称为中空加压螺丝钉。以往曾经有单枚使用、直径超过11mm的螺丝钉以及较大直径的双螺纹螺丝钉,与此处所谈的空心钉本非一类器材。目前临床上大多数医师主要使用的空心钉是指:直径小于7.3mm、多根应用的螺丝钉。按照材质区分有医用不锈钢和钛合金,直径有6.5mm、7.0mm、7.3mm,螺纹分为自攻型或非自攻型。螺纹长度多数在16mm左右,因螺钉的中空程度不同,与之配套的导针直径有2.5mm、2.8mm、3.2mm。
根据作者体会,较理想的空心钉应具备以下特点:
第一,钛合金材质,其生物相容性好、顺磁性、骨折愈合后可以不必取出,尤其适合老年人。
第二,导针直径适宜,如2.8mm、3.2mm,而且不应过长;导针硬度较高,术中不宜变形,容易控制角度和方向,经皮操作比较容易。
第三,螺纹呈自攻型,入钉前只需将皮质钻透即可,不需攻丝,简化操作。
第四,螺纹直径适宜,7mm左右为佳,若螺钉过粗,将占据较多骨质,影响血运重建,也影响在空间有限的股骨头、颈内满意地排列3枚螺丝钉。
【手术适应证】
只适用于高龄,身体状态很差,难以耐受麻醉或较长时间手术操作者。应当强调此法的内固定强度较低,是近乎姑息性的治疗。
【手术禁忌证】
此方法仅仅适用于身体一般状况较差,无法接受全身麻醉并且无法耐受长时间手术的患者。对于身体状况良好,且骨质良好的患者不适用。另外,严重粉碎的骨折不适用此方法。
【术前准备】
常规术前准备,禁食、水等。对于合并严重内科疾患的患者,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
【麻醉方式】
通常采用局麻或硬膜外麻醉。对于无移位的EvansⅠ型骨折,可在局麻加地西泮镇痛术下完成。
【手术操作】
1.闭合复位
(1)复位标准:前后位像可见到力线良好,骨折基本对位。侧位X线片显示后侧皮质接触良好,前倾角基本正常。
(2)复位方法:麻醉成功后,将患者放置专门骨科牵引床上,电视透视下骨折手法复位,稍外展位沿下肢长轴方向牵引。可进一步调整牵引或内旋患肢位置达到复位标准。C形臂X线机监视下对位满意,行手术治疗。
2.闭合打钉
(1)操作方法:闭合复位后在股骨颈体表投影位置处放1枚克氏针,X线透视后划一标识线,作为初次打入导针的参照。经皮顺股骨颈长轴向股骨头方向打入第1根导针(直径2.8mm),采用C(或G)形臂X线透视,了解导针在股骨颈的位置及角度,此时多数情况下第1根导针不能够直接用来入钉,需要做冠状面、矢状面及入点的调整,但第1枚导针需暂时保留,作为参照物,然后徒手将股骨颈近端入钉的导针打入,经X线透视确认满意,可作为保留的空心钉位置,去掉打入的第1根暂时保留的参考导针,然后用双联套筒平行导向器调整好两钉间隔,其中一套筒套在前述可以保留的导针上,再利用另一套筒分别将其余两根导针打入,经X线透视位置深度满意后,测深尺确认每根空心钉的长度。
用空心钻头分别沿3根导针将骨皮质钻透,将已经确认的3根空心钉分别拧入股骨头内,钉尖最好达到关节软骨下5mm左右。
再次X线透视,确认螺钉位置深度满意,去掉导针,闭合伤口,手术结束。
(2)优点: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一般在20ml以内,对于高龄无移位的粗隆间骨折患者,甚至可在局麻加安定镇痛术下完成手术。
(3)操作中应注意如下几点:①术者应对于器械有较好的手感;②选用空心钉类型时特别注意导针特点,最好选择长度略短且直径较粗的导针,如3.2mm直径,否则不易控制方向和入点;③闭合复位后在股骨颈体表投影位置处放1枚克氏针,X线透视后划一标识线,作为初次打入导针的参照;④操作中有疑议时应及时用X线透视确认问题;⑤导针穿破皮肤到达骨表面过程中,基本与设定的打入方向一致。切勿盲目扎入导针,然后大范围调整方向、位置,继而向股骨头内打入,如此打入的导针容易受软组织干扰产生较大的角度偏差。
(4)空心钉的构成:传统的标准做法是采用正等腰三角形,即1根在上、两根在下。下方两根螺钉均可达到张力和压力骨小梁相交处,螺纹具有较大把持力。但由生物力学角度看,股骨颈上方承受张应力、下方承受压应力,因而股骨颈上方似应需要更强的控制力量,所以相当一部分医师采用两根螺钉在上的倒三角形构型。其次,是不规则三角形构型,即不追求标准的正或倒三角形,只要螺钉保持平行,在股骨颈内前后错开、股骨颈截面上围合成一较大三角形即可。实际上保持平行排列的各类构型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其中1根空心钉对于股骨颈后下方的骨皮质形成支撑。再有,3根空心钉应有较好的分散度,不要过于集中在股骨头的中心部,也应该避免在侧位透视像上呈一字排列,否则其抗扭转能力不足。具有良好分散度的3根空心钉形成立体几何构型,结合其间骨质围合成一檩架构型,具有较强的抗剪、抗扭转和弯曲能力。
(5)入钉深度:多数文献认为螺钉尖端达到关节面下5~10mm,此处为软骨下骨区域,骨质量相对高,尤其是老年人,只有达到如此深度,方能避免术后螺钉松动。但对于周边置钉,钉尖接近关节面小于5mm时,应考虑到螺钉有穿入关节间隙可能,除了正、侧位透视,还应增加斜位X线透视。
(6)钉尾垫片可以不用:早期推荐的空心钉均使用钉尾垫片,强调所谓术中加压。但3根平行排列的空心钉固定,可产生明显的动力加压作用,其动力来自跨越髋关节的肌肉群,3根平行排列的空心钉形成滑轨,肌肉张力的很大一部分形成沿空心钉走行的分力,对骨断端之间产生加压作用。移位型的骨折,手术复位固定后尽管留有一些间隙,但在手术后1~2d再摄X线片时,间隙多已消失。在骨折愈合过程中,钉尾向外不同程度退出也说明是动力加压的结果。所以使用垫片作用不大,过分强调术中静力加压,期望术中将骨折线紧密靠拢在一起的做法并不可取,而且对于存在骨质疏松的患者容易造成螺纹滑口。
【手术后处理】
质量合格的内固定应能允许早期活动。术后第2天即可床上行髋、膝、踝关节的矢状面屈伸活动,第3~4天可在患肢不负重情况下扶双拐下地。定期摄片复查,如无异常,多数患者术后2~3个月开始负重,愈合时间一般为4~6个月。
(陶 笙 陈 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