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线摄影基本知识

线摄影基本知识

时间:2023-04-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将人体分成左右相等两部分的断面称正中矢状面。ABL成12°~15°,是X线摄影和做CT检查时实用基准线。摄影原则是将中心线垂直于胶片,对准摄影部位的中心。4.滤线设备 按照摄片部位大小和焦-片距,选用合适遮线器或滤线器。向患者解释,取得密切配合,保持肢体不动,暗盒应放置稳妥,位置摆好后迅速曝光。婴幼儿及不合作患者摄影应尽可能缩短曝光时间。7.训练呼气与吸气 患者呼吸动作对摄片质量有一定影响。

【工作原则】 影像检查要服务于临床诊疗工作,应遵循安全、快捷、有效、节约的原则,遵循无创、合理、优化检查程序原则。操作者必须具有务实求新、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医德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并且做到操作熟练、步骤规范、选择合理、责任到位、保证质量。

【解剖学姿势及基本面、轴、线】

1.解剖学姿势(anatomical position) 身体直立,面部向前,两眼平视正前方,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身体两侧,手掌向前。身体内侧是指近正中面的一侧;外侧是指离正中面的一侧;近端是指离心脏近的一端;远端是指离心脏远的一端。

2.解剖学基本面、轴、线

(1)矢状面(sagittal plane):将人体纵断为左、右断面称矢状面。将人体分成左右相等两部分的断面称正中矢状面。

(2)冠状面(coronal or frontal plane):将人体纵断为前后两部分的断面称冠状面,又称额状面。

(3)水平面(transverse or horizontal plane):将人体横断为上下两部分的断面称水平面。

(4)垂直轴(perpendicular axis):为自上而下与地面垂直、与身体长轴平行的轴。

(5)矢状轴(sagittal axis):为由前向后与地面平行、与身体长轴垂直的轴。

(6)冠状轴(coronal axis):为由左向右与地面平行、与上述2条轴相垂直的轴。

3.头部解剖基准线

(1)听眶线(auditory basal line,ABL):为外耳孔与同侧眶上缘的连线,与解剖学的水平线平行。

(2)听眦线(orbitomeatal basal line,OMBL):为外耳孔与同侧眼外眦的连线,通常称为听眦线。ABL成12°~15°,是X线摄影和做CT检查时实用基准线。

(3)听鼻线(acantiomeatal line):为外耳孔至同侧鼻翼下缘的连线。

(4)听口线(moutmeatal line):为外耳孔至同侧口角的连线。

(5)听眉线(glabellomeatal line):为外耳孔至同侧眉弓上缘的连线。

(6)瞳间线(interpupillary or interorbital line,IPL):为两瞳孔间的连线。

【常用X线摄影术语】

1.X线摄影方位 摄影方位是描述X线束将一幅影像投射(projection)到照片或其他影像接收器的路径。

(1)前后位(anteroposterior projection,AP):X线从被检者前方射入,后方射出。

(2)后前位(posteroanterior projection,PA):X线从被检者后方射入,前方射出。

(3)轴位(axial projection):X线方向与身体或器官的长轴平行或近似平行。

(4)切线位(tangenttal projection):X线的中心线从器官或病灶的边缘通过,用于对腮腺或胸部肿瘤投照位置。

(5)前弓位(lordotic projection):为胸部一种特殊摄影方位,避免肺尖与锁骨重叠,X线方向从被检者的前方射入,通过人体的后方射出。

2.X线摄影体位 X线摄影体位(radiographic position)可分两种:一般体位(general body position)和专用体位(specific body position)。

一般体位

(1)仰卧位(supine position):摄影台水平,被检者平卧台上,背侧在下,腹侧在上。

(2)俯卧位(prone position):与仰卧位相反,腹侧在下,背侧向上,头部可偏向一侧。

(3)立位(erect position):身体直立,分站立位和坐立位两种。

(4)卧位(recumbent position):摄影台水平放置,被检者以任何姿势卧于台面上,包括仰卧、俯卧和侧卧。

(5)头低足高位(trendelenburg′s position):被检者仰卧于台面上,台面适当倾斜,使头侧比足侧低。

专用体位

(1)侧位(1ateral position):身体左侧或右侧靠近胶片,矢状面与胶片平行。

(2)斜位(oblique position):身体前部或后部贴近胶片,冠状面或矢状面不与胶片平行或垂直而呈一定角度。

(3)右前斜位(right anterior oblique position):又称第一斜位,身体右前部贴近胶片。

(4)左前斜位(left anterior oblique position):又称第二斜位,身体左前部贴近胶片。

(5)右后斜位(right posterior oblique position):身体右后部贴近胶片。

(6)左后斜位(1eft posterior oblique position):身体左后部贴近胶片。

(7)水平位(decubitus position):被检者仰卧、俯卧或侧卧于台面上,X线水平摄影。

(8)左侧卧水平正位(left lateral decubitus position):被检者左侧卧于台面上,X线水平摄影。

(9)右侧卧水平正位(right lateral decubitus position):被检者右侧卧于台面上,X线水平方向摄影。

(10)仰卧水平侧位(dorsal decubitus position):被检者仰卧于台面上,X线水平摄影。

(11)俯卧水平侧位(ventral decubitus position):被检者俯卧于台面上,X线水平摄影。

(12)枕顶位:被检者头顶靠胶片,X线从枕骨射至顶骨,如枕骨投照位置。

(13)顶颌位:被检者下颌靠胶片,X线从头顶射至下颌下方,如颅底或蝶窦投照位置。

(14)颌下顶位:被检者头顶靠胶片,X线从下颌下方射至头顶,如颅底投照。

(15)鼻颌位: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台上,鼻尖和下颌靠胶片,X线从枕部射至面部,如鼻旁窦投照位置。

(16)额鼻位:被检者仰卧,前额和鼻尖靠胶片,X线自枕部射至前额部,如头颅投照位置。

(17)侧卧后前位:被检者以身体一侧卧于摄影台上,X线方向从患者的背面射至前面,如检查少量胸腔积液的投照位置。

(18)仰卧侧位: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X线方向从一侧射至对侧,如胸腔积液或空腔或肠梗阻投照位置。

(19)俯卧侧位:被检者俯卧于摄影台上,X线自同侧射至对侧,常用对后腹腔器官的投照位置。

(20)前凸位:被检者向前凸,X线从前面射至背面或自背面射至前面,如胸部特殊投照位置。

【摄影原则】

1.焦点选择 在不影响X线管可负荷原则下,摄影尽量采用小焦点;以提高X线照片清晰度。小焦点多用于四肢、头颅的局部摄影;大焦点常用于胸部、腹部、脊椎等较厚部位的摄影。

2.选择焦-片距与肢-片距 焦点至胶片距离称为焦-片距;肢体至胶片的距离称为肢-片距。摄影尽量使肢体与暗盒平行,贴近暗盒。当肢体与暗盒无法靠近时,需增加焦-片距弥补,可获得清晰度高、放大率小的摄影效果。为避免影像的变形,尽量用几何学投射原理进行摄影。

3.中心线及斜射线 中心线是X线束中心部分,代表X线摄影的方向。斜射线是中心线以外部分。摄影原则是将中心线垂直于胶片,对准摄影部位的中心。当摄影部位与胶片不平行或呈角度时,中心线应垂直于肢体和胶片分界面,利用斜射线进行摄影。

4.滤线设备 按照摄片部位大小和焦-片距,选用合适遮线器或滤线器。体厚超过15cm或应用60kV以上管电压,须加用滤线器,按滤线器操作规则使用。

5.曝光流程 X线管、肢体、胶片固定,X线管对准摄影部位后,固定各个旋钮,防止X线管移动。为避免肢体移动,在使肢体处于较舒适的姿势后给予固定。向患者解释,取得密切配合,保持肢体不动,暗盒应放置稳妥,位置摆好后迅速曝光。

6.管电压与管电流量选择 摄影前首先了解患者病史、临床诊断,根据摄影部位的密度和厚度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曝光条件。婴幼儿及不合作患者摄影应尽可能缩短曝光时间。

7.训练呼气与吸气 患者呼吸动作对摄片质量有一定影响。不受呼吸运动影响的常见部位(如四肢骨)不需屏气曝光,受呼吸运动影响的部位如胸、腹部在摄影前需要训练呼吸,屏气后进行曝光。

(1)平静呼吸下屏气:心脏、上臂、肩、颈部及头颅等部位摄影,呼吸动作会使胸廓肌肉牵拉以上部位发生颤动,故可于平静呼吸下屏气时摄影。

(2)深吸气后屏气:用于肺部及膈上肋骨摄影,使肺内含气量加大,对比更鲜明,膈肌下降,肺野及肋骨暴露于膈上的范围更广泛,显示结构更清晰。

(3)深呼气后屏气:深吸气后再呼出屏气,可增加血液内氧气含量,延长屏气时间,达到器官不动的目的,常用于腹部或膈下肋骨摄影,呼气后膈肌上升,腹部体厚减薄,影像比较清晰。

(4)连续缓慢呼吸:曝光时嘱患者做慢而浅的呼吸动作,目的是使某些重叠的组织因运动而模糊,使所摄影部位显示清楚,如胸骨的斜位摄影。

(5)平静呼吸不用屏气:用于下肢、手、前臂及躯干等部位。

(6)照射野校准:尽量缩小照射野,面积不超过胶片面积。在不影响诊断前提下,摄影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厚过滤,以减少X线辐射量。

【程序与步骤】

1.阅读X线检查申请单 先认真了解病史,明确摄影部位,检查目的,再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等。

2.确定位置 通常采用常规位摄影,遇特殊病例根据具体情况,加照其他部位、如切线位、轴位等。

3.摄影前准备 头颅、四肢等检查无须准备。胸部投照屏气训练非常重要,反复训练呼吸动作达到屏气要求,再进行检查。腹部、下段脊柱、骨盆和尿路等部位拍摄时肠道积气与积粪易形成伪影,应先清除肠道内容物,以免影响诊断结果。方法有:

(1)口服泻药法:口服番泻叶导泻效果良好,必须用滚开水冲番泻叶,使导泻药物成分番泻苷甲或番泻苷乙充分溶出。在检查前一晚,将番泻叶6~9g,用滚开水冲服,连饮3杯;6~12岁儿童剂量减半,为3~4.5g;孕妇禁用。口服4h后开始排便,到次晨8时,排便3~4次。摄片时间安排在便后1~2h最合适。

(2)清洁灌肠:投照前晚用肥皂水或用生理盐水或25%甘露醇进行清洁灌肠。一般1次或2次,在检查前2h再行灌肠1次。清洁灌肠虽能排除积粪,但肠道内积气增多会妨碍诊断,必要时给予肌内注射垂体加压素0.5ml,使肠蠕动增加,加速积气的排除,注射20min后再进行拍片。老年人、孕妇患肠梗阻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是禁忌证。灌肠对清除肠内积气的效果比较满意,通常用肥皂水灌肠1次,将粪便排出后,按1000ml 37℃温水中加30%~40%二氧化氮4~10ml比例再灌肠,嘱患者变换不同的体位,使灌肠溶液均匀散布于肠内,腹部微痛时即可排出灌肠物。

(3)胶片尺寸选择:根据检查部位的大小选择相对应的胶片尺寸。胶片选择应依据临床要求和摄影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

(4)标记摆放:铅字做标记,号码放在暗盒适当位置,合理调整尺度,便于阅片与辨认。

(5)衣着处理:摄影前先去除影响图像质量的衣物或装饰品,如发卡、纽扣、胸罩、饰物、膏药等。

(6)肢体厚度测量:依据人体厚度而决定管电压值,以肢体厚度作为选择摄影条件的依据。

(7)呼吸训练:易受运动影响的头部、胸部、腹部等摄影部位,摆位前,训练好患者呼吸,如呼气、吸气和屏气等,得到被检查者的合作,提高影像质量。

(8)摆位置与对中心线:依摄片部位与检查目的摆好体位,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中心线对准摄影部位的中心。

(9)射线防护:做好患者重要器官的防护,特别是性腺与甲状腺部位的防护。

(10)选择焦-片距:按部位要求选好X线管与胶片的距离,通常距离为90~100cm。如胸部为180cm,心脏为200cm。

(11)选定曝光条件:根据部位的体厚、生理、病理情况与机器条件,选择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秒)、距离等。

(12)曝光:上述步骤完成后,确认各种曝光条件准确无误时进行曝光操作。

(13)填写各项摄片条件并确认签名,以示负责。

【影像技术合理应用】 临床选择检查技术,首先考虑每一种技术优势与限度。对拟诊病变的影像检查选择原则: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创伤或微创到有创;一种方法能解决问题,就不用其他方法检查;由节约到费用高检查。总之,选择应遵循可靠、简便、安全、节约的原则进行。

1.检查优化选择 简单检查方法最实用,检查合理匹配组合检查技术,当简单的检查方法无法解决临床问题时,可选择较复杂的影像检查方法,对于费用高或创伤大的检查技术以备候选。例如怀疑肱骨骨折,X线平片诊断可以明确者,不需其他方法。疑急性脑出血者需要进行CT检查,如要明确出血部位,用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定是否存在脑血管畸形抑或动脉瘤破裂。胸片疑肺癌时做CT增强检查是必要的,显示肿块征象如毛刺、分叶、密度、钙化、卫星灶等,定性困难时需要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确诊。

2.有创检查的注意事项 有创检查技术包括:电离辐射、创伤性操作、并发症及过敏反应的处理。电离辐射检查是指常规X线、计算机X线成像(CR)、数字化X线成像(DR)、CT、DSA、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ECT)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检查,上述检查的辐射剂量均在安全范围内,不会对病人造成辐射损伤。有创操作包括DSA插管、介入诊断操作等。并发症主要由非正规操作或使用器械不当造成,如按常规操作不会出现严重并发症。个别严重碘过敏反应可造成死亡,CT增强需要常规碘过敏反应试验。严密观察病人碘过敏反应,中度以上碘过敏反应,需要立即进行医疗处理。

3.选择检查费用 理想检查技术是结果可靠、价格低廉。合理选择要考虑价格、效益比。例如临床怀疑腹部肿块,首选超声检查,因为该方法费用低、无损伤、省时间,通常可明确诊断。怀疑颅内占位,首选CT扫描;怀疑脑内转移瘤,采用MRI增强扫描,使用高剂量对比剂(正常的2~3倍)多可以发现病灶。加做肾上腺CT扫描,可寻找原发灶与转移灶,以免延误病人的诊疗。

【照片冲洗技术】 照片是X线诊断的永久记录和法律依据,照片质量与摄影技术、器材性能有关,也与冲洗技术相关。照片技术包括:X线胶片、感光测定、增感屏、胶片处理技术,照片自动冲洗技术与数字成像激光打印技术。照片冲洗技术是成像的最终环节,对质量高低的影响很大。数字成像激光打印技术属于环保型照片,有利于病人与医疗行为,多数大型综合医院已实现数字化放射。

【影像质量管理】 影像工作的目标是全面满足临床诊疗需求,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QM)就是对医疗行为的控制与改进,对于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质量管理内容包括:管理程序、方法、图像存储和通信系统(PACS)、模拟与数字成像、质量评价与管理等项目。

医院数字化信息包括门诊挂号、检查记录、诊断治疗等都是情报管理的内容之一,而从CT、MRI、CR、DR及常规X线检查,所获得的一切影像信息直接成为数字化情报与资料的来源,同时数字化传输和储存也是构成情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针对上述所开展的技术服务进行有效的控制与改进管理,以确保临床诊断质量的要求,提高医疗安全与规范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体医疗水平,因此,管理效率直接反映出医院学科技术发展水平的高低。

(杨 方 欧陕兴 张运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