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汤

时间:2023-04-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诸药合用,既能清泄肝胆实火,又能祛除肝胆湿热,故本方专用于肝胆实火上炎证和肝胆湿热证。方中龙胆草味极苦,用量一般不宜过大。现药房和药店中均有龙胆泻肝丸,大多为水丸,根据病情,每次服1包或2包,即6g或12g,每日3次。基于此,卫生部一度叫停龙胆泻肝丸,同时将马兜铃科植物关木通从药典中删去。故以龙胆草大苦大寒,大泻肝胆之湿火。

【来源】

本方来源于《医方集解》,原方未注明主治,只有方解,原文如下:

此足厥阴、少阳药也。龙胆泻厥阴热,柴胡平少阳之热,黄芩、栀子清肺与三焦之热以佐之;泽泻泻肾经之湿,木通、车前泻小肠、膀胱之湿以佐之。然皆苦寒下泻之药,故用归、地以养血而补肝;用甘草以缓中而不使伤胃,为臣、使也。

因本方只有方解而无主治故不作讲解。

【组成】

龙胆草酒炒 栀子酒炒 黄芩炒 泽泻 木通 车前子 当归酒洗 生地黄酒炒 柴胡 生甘草

1.用龙胆草做实验,将10g的龙胆煎出后,再稀释成1吨,仍然具有明显的苦味,所以众多医家将龙胆确定为中药的三大苦寒药之一。

2.龙胆草、栀子、黄芩、当归、生地黄均需酒炒,但现代临床多用生品。

3.龙胆草大苦大寒,归肝胆经,长于清肝胆实火,泻肝胆湿热,疗效较强;栀子、黄芩、木通、车前子、泽泻五药既能清热祛湿,又能泻肝胆火,用于肝胆湿热证和肝胆实火上炎证;当归、生地黄滋养阴血,以防诸药苦燥伤阴;柴胡疏泄肝胆,引药入肝;生甘草调和药性。诸药合用,既能清泄肝胆实火,又能祛除肝胆湿热,故本方专用于肝胆实火上炎证和肝胆湿热证。

【剂量】

1.原方未注明剂量。

2.现代临床参考剂量为龙胆草3~6g,栀子9~15g,黄芩6~12g,泽泻6~ 15g,木通3~9g,车前子9~18g,当归6~12g,生地黄9~15g,柴胡6~12g,生甘草3~6g。

【用法】

原书未注用法。现代作汤剂时,常规水煎服。而更多的是作丸剂入药,每次6g,每日3次。

【配伍】

在逍遥散中讲到过,肝病的治疗方法是补肝体、调肝用、防肝变。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方中龙胆草、栀子、黄芩、木通、车前子、泽泻、柴胡等均为调肝用之品,当归、生地黄均为补肝体之品,生甘草为防肝变之品。不过本方中防肝变的力量比较弱,这与中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用药原则有关,本方是治标之剂,而非治本之方。

【应用】

一是肝胆实火证。“火曰炎上”,故其发病部位多在上焦,主要表现为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鼻流黄涕等,其舌质多红,舌苔黄或黄腻,脉弦数有力。

二是肝胆湿热证。湿为阴邪,其性重浊而易趋下,从而表现为湿热下注证,病位多在下焦,症见阴肿,阴痒,阴汗,小便淋浊,大便溏而粘滞不爽,或妇女带下黄臭等,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或滑数。

从以上的主治证可以看出两点,一是本方所主治的疾病基本上是肝胆经的循行部位,即在身体的两侧;二是所主治病证的特点是颜色或黄或赤,如脓黄、涕黄、带黄等,面赤、目赤、舌赤、尿赤等。

但仅从以上两证的表现并不能确定本方的唯一性,所以,必须结合患者的全身状况来分析。肝为将军之官,故肝火旺的患者大多平素体格壮实,说话声音铿锵有力,性情急躁易怒,火热内盛则表现为面红目赤,面部油光,面部易生疖肿,食欲旺盛,喜食辛辣肉食,平素容易便秘等,舌质坚老,苔黄厚腻,这就是一个肝火素旺的人。《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可算得上一个代表人物。济南市中医院主任医师迟景勋也认为:“临床只要符合肝胆实火及湿热下注之病机,且体质壮实者均可应用本方。”他也强调本方应用时的体质情况。中医治病不仅仅着眼于证和病,更重要的是要看患病的人,这才是中医的整体观。

方中龙胆草味极苦,用量一般不宜过大。但对于肝胆火旺或肝胆湿热的患者而言,初服本方并不觉甚苦,服后反而感觉口气清爽,全身舒适,这是方药对证的结果。但在病证缓解之后,患者自述药越来越难喝,这是患者病情转化的标志,此时当减量服用或改服他剂来善后。如果继续服用,败胃或耗气伤津之势在所难免。

现代临床多用本方治疗顽固性偏头痛、头面部湿疹、头面部疖肿、化脓性中耳炎、急性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急慢性鼻炎、鼻窦炎等证属肝胆实火上炎者。对于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急性睾丸炎、急性盆腔炎、急性阴道炎、带状疱疹、急性湿疹等证属肝胆湿热下注者也是本方的适应证。

现药房和药店中均有龙胆泻肝丸,大多为水丸,根据病情,每次服1包或2包,即6g或12g,每日3次。临床极为常用。

关于木通,原方所用木通究竟是哪一种,弄清这一点恐怕难度很大。较为明确的是,在2004年以前生产的龙胆泻肝丸,所用木通为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的藤茎,即关木通,含有较多量的马兜铃酸,对肾脏具有较强的不良反应,可导致急性肾衰竭。基于此,卫生部一度叫停龙胆泻肝丸,同时将马兜铃科植物关木通从药典中删去。但由于临床的需要,各中药厂商相继推出了以木通科植物木通或毛茛科植物川木通来代替方中的关木通,至今仍是如此。

据说,现在生产的成药虽然符合卫生部规定的安全性,但其疗效也大打折扣,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有毒的药物就必须禁止吗?砒霜也用了上千年了,现在为什么还没有禁止?药物有毒不是药物的错,而是我们医生的错,错在我们不会用。我们古人早就说过:“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是以药性之有偏也。”也就是说,没有偏性,就没有治疗作用。偏性又是什么呢?即毒性!用刀子杀了人,不是刀子的错,而是持刀者的错!

【加减】

本方疗效确切,无须加减即能取效。若作汤剂,其苦味较甚,可加生姜、大枣适量矫正口味,以利于服用。

【名家论述】

1.《医宗金鉴》清·吴谦 胁痛口苦,耳聋耳肿,乃胆经之为病也。筋痿阴湿,热痒阴肿,白浊溲血,肝经之为病也。故用龙胆草泻肝胆之火,以柴胡为肝使,以甘草缓肝急,佐以芩、栀、通、泽、车前辈大利前阴,使诸湿热有所从出也。然皆泻肝之品,若使病尽去,恐肝亦伤矣,故又加当归、生地补血以养肝。盖肝为藏血之脏,补血即所以补肝也。而妙在泻肝之剂,反作补肝之药,寓有战胜抚绥之义矣。

2.《时方歌括》清·陈念祖 龙胆、柴胡,泻肝胆之火;佐以黄芩、栀子、木通、车前、泽泻,俾湿火从小便而出也。然泻之过甚,恐伤肝血,故又以生地、当归补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故以甘草缓其急,且欲以大甘之味,济其大苦,不令过于泻下也。

3.《成方便读》清·张秉成 夫相火寄于肝胆,其性易动,动则猖狂莫制,挟身中素有之湿浊,扰攘下焦,则为种种诸症。或其人肝阴不足,相火素强,正值六淫湿火司令之时,内外相引,其气并居,则肝胆所过之经界,所主之筋脉,亦皆为患也。故以龙胆草大苦大寒,大泻肝胆之湿火。肝胆属木,木喜条达,邪火抑郁则木不舒,故以柴胡疏肝胆之气。更以黄芩清上,山栀子导下,佐之以木通、车前、泽泻,引邪热从小肠、膀胱而出。古人治病,泻邪必兼顾正,否则邪去正伤,恐犯药过病所之弊,故以归、地养肝血,甘草缓中气,且协和诸药,使苦寒之性不伤胃气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