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白术桔梗的功效与作用

白术桔梗的功效与作用

时间:2023-04-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脾虚湿注,治宜健脾渗湿,拟参苓白术散主之。该患者在多方治疗无效后,经人介绍来陈氏处就医。继诊,根据食纳呆、大便溏以及消瘦等症,知其并非胃热实证,疑是脾虚之因,试投参苓白术散2剂,3日后病情大为好转。以后类似患者,均以参苓白术散治之,无不以全效收功。数年来,陈氏以参苓白术散治好口腔嘴唇溃疡糜烂近30例。

【来源】

本方来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其原文如下:

治脾胃虚弱,饮食不进,多困少力,中满痞噎,心忪气喘,呕吐泄泻及伤寒咳噫。

1.原方主治脾胃虚弱。

2.对原方主治进行分析,不难看出本方主治证表现有2组。一是脾胃气虚证而见饮食不进、多困少力、中满痞噎、呕吐泄泻、噫等;一是肺气虚证之气喘、咳。脾为肺之母,故肺气虚可同时伴有脾气虚。临床上见到肺气虚时,在补肺气的同时,也要补气健脾,此即为“培土生金”之法。

【组成】

莲子肉去皮一斤 薏苡仁一斤 缩砂仁一斤 桔梗炒令深黄色一斤 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一斤半 白茯苓二斤 人参去芦二斤 甘草炒二斤 白术二斤 山药二斤

1.方中人参、茯苓、甘草、白术四药组方四君子汤,山药、莲子肉、白扁豆、薏苡仁均能健脾益气,以上八药均能治疗脾胃气虚证。茯苓、薏苡仁利湿,白术燥湿,白扁豆、砂仁化湿,此方主治证必有湿阻。砂仁又能行气。桔梗主入肺经,既能引药上行,又能宣发肺气,开上焦以利下焦,还具有化痰作用。综合诸药,该方主治脾虚挟湿之泄泻。

2.虽然桔梗对脾虚挟湿证无直接治疗作用,但必不可少。方中薏苡仁、茯苓、白术等均具下行渗湿作用,而桔梗辛升走肺,宣畅气机,配合本品具有“寓升于降”之义,以复中焦升降之机。对此,汪昂在《医方集解》中也说:“桔梗苦甘入肺,能载诸药上浮,又能通天气于地道,使气得升降而益和。”此外,本方不仅治疗脾虚挟湿证,也可用于肺脾气虚兼痰湿证,故桔梗又能发挥其化痰作用。

【剂量】

1.该方为宋代方,其1斤=500g。换算如下:莲子肉500g,薏苡仁500g,砂仁500g,桔梗500g,白扁豆750g,白茯苓1 000g,人参1 000g,炒甘草1 000g,白术1 000g,山药1 000g。看上去用量过大,但其剂型为散,非一日量。

2.现临床有成药,剂型为水丸,服用量为每次6~9g,每日3次。

3.本方汤剂也为临床所常用,其参考剂量为莲子10~15g,薏苡仁10~15g,砂仁10~15g,桔梗10~15g,白扁豆15~30g,白茯苓15~30g,人参5~10g或党参10~20g,炙甘草5~10g,白术10~15g,山药10~30g。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枣汤调下。小儿量岁数加减。

1.散剂冲服,每次6g。每日服用几次,原方未提,一般而言,3次为宜。

2.枣汤送服,其意义有二:一为调味,二是大枣亦能健脾益气。

3.现代临床上,用汤剂时常规煎服。

【配伍】

方中桔梗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方主治证有两个,一是脾胃气虚挟湿,一是肺脾气虚挟痰湿。后者容易理解,桔梗能够引药上行,宣发肺气,并能祛痰。关键是对前者的理解,桔梗似乎与脾胃气虚挟湿无密切的关系。但是脾胃气虚挟湿的一个很重要的表现是泄泻,是大肠的功能失职,肺与大肠相表里,桔梗通过调节肺气以复大肠之职。

【应用】

本方为脾胃气虚挟湿之泄泻或肺脾气虚挟痰湿之咳嗽而设。

首先,本方常用于脾胃气虚挟湿之泄泻,而被后世奉为脾虚泄泻证的代表方剂。徐大椿也赞本方:“此健脾强胃之剂,为土虚不能胜湿吐泻之专方。”其症多见便溏腹泻,纳呆,胸脘痞满,体倦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体偏胖,舌质淡,苔白腻,脉虚或濡等。

其泄泻的特点是:泄泻次数较正常稍多,每日2、3次,多者4、5次,而泻势较缓,质稀而无臭。过食生冷、油腻或不易消化食物则加重。多不伴腹痛,即便伴有腹痛,也是腹痛隐隐。

此类疾病多见于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放射性肠炎、慢性胆囊炎、功能性消化不良、厌食症、胃肠功能紊乱、慢性痢疾等。

其次,“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故脾虚可生痰而藏于肺。根据“培土生金”的理论,本方还可用于脾肺气虚挟湿之咳嗽痰多等,症见咳嗽痰多,色白质稀,伴有纳呆,胸脘痞满,便溏腹泻,体倦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等脾肺气虚证。

其咳嗽的特点是:多不剧烈,吐痰量多,色白质稀而不黏,其痰绝无热象,亦无明显寒象,辨为湿痰最为适宜。

此类疾病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缓解期、肺结核等疾病属于脾虚挟湿者。此外,慢性肾炎、肝硬化、贫血、盆腔炎、慢性宫颈炎等疾病若见脾虚挟湿之征象者,亦可用本方来治疗。

本方所主治的病证大多呈慢性化,病势较缓,可用本方作丸剂来长期服用,即便病愈,也应该继续服药以巩固疗效。

该方主治的病证虽然较多,但总以消化系统疾病最为常用,患者消化和吸收功能均减退,营养状况较差,体质大多瘦弱,免疫功能也相对低下。应用本方时抓住这一点,治疗的大方向不会有错。总之,本方是消化功能的增强剂,虚弱体质的强壮剂。

引一病例。某女,48岁,经常腹痛肠鸣。近数月来每日稀便二、三次,胃纳不佳,饮食乏味,形瘦神疲,舌质淡白,脉虚弱无力。此脾虚湿注,治宜健脾渗湿,拟参苓白术散主之。处方:西党参9g,焦白术9g,白茯苓9g,淮山药12g,炒扁豆9g,苦桔梗3g,缩砂仁2.4g,炒莲肉9g,炙甘草3g。3剂后,腹泻停止,再服7剂,胃纳增加,大便正常。(《福建中医》,1965;5:39)

爱爱医网站(www.iiyi.com)的鼠小弟网友发帖:一个补脾益胃的专用成方,却可治疗口腔嘴唇溃疡糜烂。数年前遇一顽固性口腔嘴唇溃疡糜烂的中年男性患者。该患者在多方治疗无效后,经人介绍来陈氏处就医。初诊,陈氏以口渴,以及口中有腐臭味等症,诊断其口腔嘴唇溃疡糜烂为胃热上泛所致,投以清胃散加味,服2剂无效。继诊,根据食纳呆、大便溏以及消瘦等症,知其并非胃热实证,疑是脾虚之因,试投参苓白术散2剂,3日后病情大为好转。再诊,仍以前方2剂而收全功。以后类似患者,均以参苓白术散治之,无不以全效收功。数年来,陈氏以参苓白术散治好口腔嘴唇溃疡糜烂近30例。此是依据中医学之脾和四肢肌肉以及口唇的关系,而进行辨证论治。脾胃运化失常,消化力薄弱,则往往反应在四肢肌肉口唇上,故出现四肢无力,肌肉消瘦,口唇溃疡糜烂。再则,脾和胃相互表里,脾能为胃行津液。反之,脾虚不能为胃行津液,故出现口渴、口苦乃致造成口唇溃疡糜烂。实际上,这类口唇溃疡糜烂,并非实证,而是虚证。

以上两个不同的疾病均用本方来治疗,它们的病机是相同的,属于异病同治的范畴。总之,还是归功于中医的特色,即辨证论治。这是中医的根,是中医的灵魂。

【加减】

本方无须加减即可发挥较强的治疗作用,但根据不同的病证进行加减,可增强本方的针对性。如消化系统疾病见纳呆者,可配伍焦三仙、鸡内金等以消食和胃;若见呼吸系统疾病痰多者,可加清半夏、陈皮等以燥湿化痰。

【名家论述】

1.《医方考》明·吴昆 脾胃虚弱,不思饮食者,此方主之。脾胃者,土也。土为万物之母,诸脏腑百骸受气于脾胃而后能强。若脾胃一亏,则众体皆无以受气,日见羸弱矣。故治杂证者,宜以脾胃为主。然脾胃喜甘而恶苦,喜香而恶秽,喜燥而恶湿,喜利而恶滞。是方也,人参、扁豆、甘草,味之甘者也;白术、茯苓、山药、莲肉、薏苡仁,甘而微燥者也;砂仁辛香而燥,可以开胃醒脾;桔梗甘而微苦,甘则性缓,故为诸药之舟楫,苦则喜降,则能通天气于地道矣。

2.《中国医学大辞典》今·谢观 此方不寒不热,性味和平,调理病后痢后尤宜。常服调脾悦色,顺正去邪,功难尽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