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市是位于中国中部的一个县级市,根据2010年11月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全市人口30万。J市地处山区,城市依山而建,蜿蜒于山谷和盆地之中。健身坡原本是城郊的一座小山,山下的住户为农村户口,主要种植蔬菜、水果等,俗称菜农;山上多为农民的祖坟和其承包的林地。其实,这个地方本来也不叫健身坡,是近些年来城市居民对其进行的命名——他们在此开展“爬坡”、打拳、做操、跳舞等健身活动。随着爬坡市民的增多,人们开始在山上开展越来越多的活动,比如打麻将、祭拜菩萨和土地公。同时,为了更方便地开展这些活动,城市居民又自发地进行了一些景观营造工程,如筑路、修井、整坪、建亭、种地、弄石等。
爬山健身在许多地方都很盛行,但是爬山者发展出各种交往活动,甚至参与空间改造的情形却比较罕见,它为我们全面而深入地观察一个地点的制造过程提供了独特案例。在此,我们将健身坡视为一种特殊的社区,探讨居民在健身活动过程中开展的一系列空间实践与社区传播行为,如何建构了富有意义的地点,即J市居民在“健身坡”制造地点的具体形式、过程与影响。之所以说是特殊的社区,是因为传统上所说的社区往往基于固定的居住地点,而健身坡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并非居住空间。但是,根据社区的经典定义,健身坡基本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第一,可以提供社交和支持的人际关系网络;第二,拥有共同的地点;第三,具有团结的情感和活动(参见Hillery,1955)。因此,我们认为健身坡也是一种社区。
(一)公共空间中的身体实践与社会交往
从严格意义上说,健身坡并非公共空间。它不像城市中的广场或者居住小区中的共享空间,对于这些空间,使用者(城市居民)是拥有法理上的权利的。健身坡作为农民的林地,并不必须对外开放。不过,由于林地非常零散,农民的管理也十分粗放,所以城市居民可以随意出入,成为实质上的公共空间。由于健身坡并非城市居民的居住空间,而只是健身场所,居民在此的空间实践首先就是一种身体实践,或曰以身体为中心的空间实践。
健身坡之所以被市民们选作健身场所,是因为该地区拥有以下几个优点。第一,距离城市很近,出入十分方便。由于J市依山而建,形状狭长,健身坡附近的居民只要步行几分钟就能到达山脚。山脚大多是居民自建的房屋,往上则与农民的房屋连成一片,居民只需穿过这些房屋间的石板路或水泥路,就可以进入山林。第二,山林植被丰富茂盛,空气清新。健身坡上种有许多马尾松、板栗树、茶树等,虽然没有城市公园那样规划整齐,但另有一番天然野趣。更重要的是,它符合城市居民的现代健康理念,即空气清新健康,有益身心。第三,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即山地优越的锻炼条件。健身坡大约300—400米高,坡度平缓,适宜于普通市民,尤其是中老年人强身健体。
在健身坡上,人们健身的场所主要有两类:道路与停留点。对于爬坡者来说,健身坡的道路不是地图上的线条,也不仅仅是通往某地的媒介,它们本身就是人们的目的地——行走的场所。山上的道路并不规则,有时穿越田间,有时夹于山间水傍,有时则面临深崖。而且山道时有岔路,不熟悉者难免迷路。山路主要是土路或者水泥路,山间住户门前有少量石板路。山上的停留点有大有小,最为常见的停留点是爬坡者选择的驻足地,多在山坡上较为平坦、开阔的地方,可以驻足锻炼。有些人选择的长期停留点只有他/她或者同伴使用,俨然就成了他/她的地盘;而有些空间较大的停留点,由于主要使用者携带录音机或者播放器,随着口令节律做操、打拳、跳舞,吸引了其他爬坡者参与,逐渐就成为较为固定的小型聚集中心。
除了爬山、做操,还有三类比较特殊的身体实践:挑/背水、种地、打麻将。山中泉多,城市居民大多认为泉水远胜于家中自来水,所以往往一边爬山一边顺便挑/背水回家,于是山上的几处泉眼也是较大的停留点和聚集地。打麻将是爬山者发展出来的娱乐运动,爬上山做完操而不用急着回家的市民,会相约在一起打麻将、下棋。健身坡原本的主人、当地农民发现有利可图,就为这群人提供桌椅、麻将以及茶水,甚至餐饮服务。这些停留点多位于交通要道,较为开阔。由于农民忙于服务打麻将的人,将田地抛荒,而一些崇尚“绿色食品”的爬山人则乘机借地[41]耕种,既通过挥锄舞镰锻炼身体,又获得健康食品,一举两得。这些田地有的位于麻将场所附件,有的则比较分散。
健身坡上有一个寺庙,原本破败不堪,随着爬山人群的增加,香火越来越旺,建筑物也越修越光鲜漂亮。烧香拜佛虽不是健身,却也是一种身体和空间实践,并且使得寺庙成为一处聚集地和停留点。
不同人群对于健身坡的使用时间形成不同的规律。通常而言,上班族需要在8点到单位,因此7点左右就得下山,于是5、6点钟就要开始爬山。但他们可能还不是健身坡的第一批行者,由于山泉出水少,人多时需要等候较长时间,所以少数人会凌晨3、4点即山上挑/背水。而退休或者没有固定职业的人,不需要过于早起,大多是吃过早饭再不慌不忙地爬山,这些人通常要在山上停留较长时间,吃过午饭或者傍晚时分才下山回家。有些人为了参与做操跳舞,或者麻将活动,选择与他人同步下山。另外,随着节气变化,爬山的时间安排和聚集情况也有所不同。通常夏天健身坡的一天从凌晨3、4点就开始了,而冬天则大多要等太阳出来。双休日、寒暑假会有更多的学生和非每日爬山人群加入,而每逢初一、十五或者菩萨生日,山上更是人声鼎沸、熙熙攘攘。
作为一种社区空间,健身坡不仅为身体实践提供环境,促使其发生、发展,形成惯例与常规,而且为交往互动提供内容与意义。再者,在物质空间中的交往互动,本身就是一种身体实践、空间实践;而一些身体实践和空间实践也包含互动行为,二者难以区分,共同制造了意义独特的地点。在健身坡上,人们的交往互动形式多样。最简单的问候莫过于在道路或停留点遇见时一句“来了啊!”有时也会关心:“今天那一位(指时常同来的配偶)怎么没有来?”更熟悉一些的人则会打趣:“今天穿了新衣服哦!”在停留点打麻将、吃饭或者排队打水、种地时,则会有更深入的讨论,除了议论正在进行的活动,比如泉水的流速、清洁程度,地里蔬菜的长势等,还会涉及家长里短、时事新闻等。老人们喜欢交流孩子们的情况和身体状况,有时共同熟悉的人的故事也会成为大家的话题。由于J市人口不多,爬山的老人们大多在J市生活了数十年,很多人彼此熟悉,或者总能找到共同熟悉的人,而且在山上经常见面,所以时常可见亲切招呼和热烈交谈的场面。对于退休老人而言,健身坡成了重要的社交场所,有人甚至戏称来此“上班”。相对而言,年轻人较为匆忙,很少闲聊;或者自己成群结队,少与他人往来。
不过,除了言语交流以外,道路上一前一后行走的路人也有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在人多时,形成熙熙攘攘的热闹氛围,对于“身处行动中”的人们具有鼓舞、兴奋的正面情感作用。一些人甚至暗暗较劲,互相赶超;而速度较快的行者时常能够赢得他人羡慕的目光,有些人则干脆立于一旁说:“你走得快,让你!”(山路大多狭窄,最多并行二人)。在人少的地方,同行者就更加感觉到相互的依靠。爬山者间经常流传某人单独行走遭遇抢劫的故事,所以一位老人告诉我:“如果我一人下山,必须在中午饭后或者下午4、5点钟左右,否则路上就没有人了。”在一处小山谷中,走在半腰的人有时会提气长呼:“噢——”,据说可以锻炼肺部。走在茂密树林中的人们互不相见,却呼声相应,在山谷中回荡,意蕴悠长。
(二)作为空间实践的景观营造与社区意象
J市居民在健身坡的空间实践不仅仅停留在一般的空间使用上,而且在物质层面对空间进行了改造,使其更符合自己的需求与意愿。如前所述,健身坡本身并非居民的健身场所,也没有相应的配套设施。为了更好地达到健身目的,城市居民和当地农民对健身坡的道路和停留点进行了建设和改造,从而改变了原来的空间布局与景观,形成新的社区意象。这些景观与意象成为地方与社区认同的符号,并与其建设者、使用者连接成“行动者网络”,参与到地点制造的过程之中。
健身坡的景观营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修路。山上的道路原本比较简陋,而且基本上都是土路,坑洼不平,尤其是下雨后泥泞难行,不太适合健身行走。于是,一些爬山者设法把山上的道路改造成了水泥路面。第二,整坪。为了方便更多的人做操、练拳、跳舞,人们在开阔处修整出较大的坪地,有的地方还铺上水泥。第三,筑亭。在坡顶或岔路口建简易亭子(多为水泥和砖木结构),供爬山者避雨、歇脚。第四,造井。山中的泉水大多为自然流出地面的小股水流,取用并不方便,需要挖池蓄水,加盖以保持清洁,然后用水管导出。这些空间改造工程需要较多费用,大多由爬山者采取拉赞助的方式,从政府有关单位或财政部门募集资金、雇人完成。由于一次所获资金有限,山上的道路就是由多人多次动员,一段一段地连接起来的。筑井的花费更高,需要多方募集,其中也包括一些个人捐助。钱多的地方,井台造得很漂亮,上盖琉璃瓦,四周铺上瓷砖,外围用水泥筑坪,前来打水的人络绎不绝、人声鼎沸。而钱少一些的地方,井台就比较简陋,只有灰不溜秋的水泥池子、上盖和平台。第五,弄石。这不需要拉赞助,有个别性情中人,选中山上形状怪异、纹路美观的石头,错落摆放,并在旁边修整、种植树木和花草,俨然城市中公园一角。一位裁缝将其摆弄的地方命名为“红旗岭”,插上红旗,并在一块石头上用油漆写道:“开拓者黄××”[42]。
由于健身是“他们的事”,当地农民对于上述景观营造活动兴趣不大,尽管道路、亭子、井水他们都乐于享有,但并不参与修建;他们参与的营造工程是主要娱乐、餐饮服务场所建造。爬山的人多了,一些人在山上盘桓的时间很长了,除了锻炼身体,剩余时间主要是娱乐,而最受欢迎的娱乐就是打麻将。于是,在山道旁边有地的农民就因地制宜,搭建临时棚屋,摆桌设椅,为爬山人提供麻将服务。打麻将时间长了还需要饮食,因此,农民就在麻将屋旁建起简陋厨房,为爬山人准备饭菜饮食。少数食物可以就地取材,但是大多数还是农民从山下购买后背上山来的。最为热闹的麻将点可以开出20来桌,小的也有4—5桌。除了打麻将者,其他爬山人也会在此搭伙,比如种地、弄石的人。出租麻将桌和出售饭食的收入远远超过原先种菜的收入,因此这些农家的土地就抛荒或者让给麻将常客耕种。
在城市中,人们往往根据标志性建筑识别方位,这些建筑就是城市意象的重要元素(林奇,2001)。在山上同样如此,普通的山林也有很多标志,特别的树木、石头、道路形状都可以成为有意义的意象。但是,对于不熟悉山林的城里人来说,这些标志仍然不够清晰明了,或曰“可读性”较差。而坪地、亭子、水井、麻将屋和观赏石这些意象,可读性就高很多。它们是这个社区的文本与媒介,由爬山者自己写就、铭刻在社区空间之中。对于后来者而言,这些空间构成物“黑箱化”了先前空间实践的背景、意图与过程,却以跨越时间的方式将先后行动者连接起来,使空间富有意义。更重要的是,这些空间构成物与爬山者之间形成了高强度的连带关系,或者说是共同编织成为“行动者网络”,使社区空间与人密不可分。
社区意象的形成还与空间叙事有关。在健身坡,与空间相关的叙事不仅构成人们日常互动的主要内容,也是为空间赋予意义的过程。空间叙事通常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类是空间与健身,这是在山坡上经常听到的话题。比如,张阿姨过去身体孱弱,爬自家三楼都会气喘吁吁,而爬山锻炼三年后,现在爬山超过年轻人。再比如,王大伯十年前患癌症被判有最多半年存活期,自从爬山后身体大好,活到如今,云云。这些叙事的真实性无从考证,但是在爬山者之间却广泛流传,成为励志故事。第二类是关于建设者,集资修路、整坪、筑井的人和事,在爬山者之间也有传播,获得感动。第三类则有些负面,比如某处曾经出现打劫,从而将不安全的标记打在这一空间位置上。不论好坏,这些叙事都富有一定的戏剧性和传奇色彩,成为健身坡的集体记忆。
(三)社区传播与社会关系重构
阎云翔在分析中国麦当劳餐厅的社会空间时曾经指出,西式快餐厅的兴起反映了新型社会交往方式的发展:“新兴群体要求在公共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建立起新的社会交往空间。”在城市中,人们的公共生活和社交中心已经从国家控制的大公共空间转移到了更小的商业化场所,如歌舞厅、保龄球馆以及快餐厅等,或者将由国家控制的公园等公共场所改造成为“国家、公众和私人并存的多元化空间”(Yan,2000;阎云翔,2012:325)。可以说,空间的创造、改造与社会关系的变革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健身坡的空间形成得益于社会关系变化,又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社会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城市居民在健身坡的空间实践与社区传播产生了一个重要的结果,即形成新的社会关系。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出现了大量“山友”、“麻友”。所谓山友,是爬山者相互间友好的称呼,而麻友则指一起打麻将的人。如前所述,由于J市不大,许多爬山者相互熟识、或者了解底细,有些人甚至原先同在一个单位,有人是领导,有人是下属,有人富有,有人贫寒。但是,在健身坡,远离了原先的权力与规训空间,这些差别也就不再如此重要。在山下的城市空间,J市居民大多按照单位组织生活,住宿就在办公楼旁边,生活空间与工作空间高度重叠。近年来J市也出现了一些商品化的住宅小区,人们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单位的权力空间,但又落入资本的空间之中。而在健身坡,不论财富权势,都要同样行走在水泥或者石板路上,在一个井里挑水,在一个锅里吃饭,原先的社会差别在一定程度上被抹平了。更何况,健身坡的空间实践以身体实践为主,身体实践的水平与能力在此处比经济资本、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都更加突出显要,原先贫寒的下属极可能比富有的领导走得更快、爬得更高、跳舞跳得更好,富有山林知识的农民也经常会成为城市人的咨询对象。山友、麻友的称呼本身也体现出人们的自我意识,理解并接受这种关系重构。而且,山友、麻友关系不仅仅只局限于健身坡这一特定空间,经常一起爬山打麻将并在一口锅里吃饭的人,也时常相约参加山下的活动,有时组织附近景点的一日游,有时则邀请山友麻友参加儿女婚宴等家庭活动,从而把这一空间中的特殊关系一般化,将其编织进入个人的日常关系网络。
其实,健身坡这一地点得以制造,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城市权力空间的挤压以及泄露出来的缝隙。J市并不富裕,20世纪80年代还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城市建设十分薄弱。当时主要的公共空间就是一个广场,标准400米跑道围住的空间,既是市民休息娱乐的场所,也是大规模集会的主要场地。20世纪90年代之后,广场在商品化的大潮中变身成林立的小商铺。城市街道也拥挤不堪,越来越多的车辆杂乱无章地停放、横行,城市居民几乎没有自由而安全行走的空间。与此同时,在医疗改革之后,市场化的医疗机制使得人们发现身体也越来越不安全,“大病之后怎么办”的焦虑弥漫在市民之中。健身的需求与空间的稀缺促使人们开发新的空间,这时健身坡被选中就成为必然。对于城市居民在健身坡的自发建设工程,J市政府相关部门无暇顾及,也乐见人们自力更生而无需财政负担。这就使得健身坡的景观营造和空间实践更多地体现为人们的自发与合作,从而调动了人们的主体意识,使“健身坡”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再地域化的地点,区别于城市中心区域。
当然,健身坡也非世外桃源,权力与资本总是以各种方式挤入这一空间。从小处看,山友麻友的穿着打扮仍然有所区别,有的人脚上的耐克、阿迪达斯如此醒目,与他人的地摊货形成鲜明对比。在山友麻友们的闲聊中,就职于纽约、巴黎或北京上海的儿女,也可以成为炫耀的资本。更为深刻的权力与资本烙印则镌刻在人们自发营造的景观上,那些能够动员更多资源的人往往也是过去拥有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的人。因此,为营造景观而动员的网络资源,也将权力与资本网罗进了新的地点,使得地点制造与外部空间生产发生关联。更有甚者,随着健身坡的影响扩大,政府也直接参与到制造地点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在山上设置了健身器材,并树起了国家领导人的讲话牌匾。这些漆成亮黄的设备、牌匾与绿色植被、灰色水泥形成鲜明对照,让地点的意义变得多元、歧义。
另外,健身坡在被城市居民制造成意义特殊的地点之后,又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原住民”的空间,从而再造了城乡关系。在健身坡的空间实践过程中,城市居民往往占据主动,道路、亭子、坪地、水井等主要都体现了城市来的爬山者的目的和欲求。而作为“原住民”的农民在这一过程中则相对被动,甚至放弃土地来服务爬山人。最富有象征意味的是,爬山人夺取了对于地点的命名权。用健身这样直白的方式表现地点的功能,体现了爬山者的欲求,当地农民并不如此自称;但是对于爬山者来说,健身坡显然比某乡某村更有意义。事实上,爬山者并不关心坡上具体地点的原有名称,而是自己随意命名,比如另一处更高的山坡被命名为“长寿坡”,一个长满板栗树的山坳被命名为“板栗湾”。原住民的命名往往根据生活史中的重大事件,比如“吊颈坡”,而这样的名称是城市爬山者所鄙夷的。
从原住民的角度来看,城市居民制造地点的活动对其固有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爬山者为原住民带来生财机遇,也带来新的生活方式和观念,甚至社会资本,使其生活社区在一定程度上走向城市化。一位麻将屋的老板娘身患糖尿病以后,就是一位常客教她现代医学常识和健康饮食原则,并介绍医生看病。但是另一方面,爬山者进入原住民的生活空间,也带来更多风险与问题。比如,经常有农民抱怨爬山者偷摘了他们家的橘子或者辣椒等作物,使其生活越来越缺乏安全感。
健身坡的空间实践与社区传播有其特殊性,普通市民通常无法按照自身意愿改造其居住或生活空间的物质环境,本案例让我们看到一旦具有这样的可能性,将会给空间与人带来怎样的变化。事实上,人的空间实践方式可以十分多样,比如德赛都所说的“行走修辞学”。人们在城市的道路上行走,“身体随着城市‘文本’的厚薄而起伏,他们书写这个文本”(德赛都,1984:320),以此体验城市,形成自己的空间实践,以抵抗规训的空间。也许这样的行走修辞过于隐晦,行走者自己也难以读懂。而在健身坡上,人们的空间实践具有更为清晰的自我意识和自主性,虽然杂乱无章(相对于理性主义的城市规划),却书写得狂放而舒展,值得我们仔细研读。
更重要的是,通过本案例的分析,我们将人们的空间实践与社区传播勾连起来,一方面突出了社区的空间要素,另一方面则在传播的象征性以外,增添了物质性的维度,从而使社区传播研究真正转向空间。基于这样的观念,社区传播就不仅仅是在社区中的传播,而是通过传播行为(包括象征性与物质性两个维度)来建构社区,即制造地点。当然,这样的社区不应是束缚人的“小小盒子”(Wellman,2002),恰恰相反,通过本案例的解读,我们试图揭示人们如何利用空间与传播实践再造社区,以对抗既有的规训空间、重建社会关系。因此,这样的社区是积极而开放的空间,具有“全球的地方感”而非狭隘的地方主义。社区传播应当朝向这样的目标而努力。
【注释】
[1]最后浏览日期:2009年6月10日。该论坛现已归并入“新江湾城上海梦想”论坛。
[2]资料来源:http://shanghaimengxiangyongjingyuanxjw.soufun.com/bbs/1210075530~-1/135916233_135916233.htm,最后浏览日期:2013年9月20日。
[3]资料来源:http://www.77215.com/2wbbs/dispbbs.asp?BoardID=7&ID=29692,最后浏览日期:2009年1月10日。
[4]资料来源:http://shbbs.soufun.com/1210075530~1~3266/66280106_66280106.htm,最后浏览日期:2009年6月10日。
[5]笔者就网络论坛课题对该小区居民的访谈记录。
[6]资料来源:http://www.2w2008.com/showtopic-2598.aspx,最后浏览日期:2013年9月20日。
[7]本节主要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于两湾论坛有关“群租房”事件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帖子的类型、表达方式与功能,探讨它们对于社区建构的意义。笔者浏览了大多数有关群租房事件讨论的帖子,详细分析的论坛主题有25个,每个主题的帖子从10余个到200多个不等。另外,笔者还涉猎了有关社区安全问题、业委会选举问题、物业管理问题和一些社区活动的帖子,作为参考对照。同时,本案例还采用访谈作为辅助手段,以更加全面地理解事件及事件中行动者的关系,了解社区居民的认同状况。2008年11月间,笔者及助手进行了4次焦点小组访谈,共21人,分别是街道居委会干部、物业公司负责人、业委会成员和网站负责人。访谈时间共计312分钟,访谈全部录音记录,并整理成文字。
[8]杜安娜、方志辉:《上海整治群租房调查法律依据是否充分存在争议法》,《广州日报》2007年9月12日。
[9]祝玲、周美良:《中远两湾城群租房达520余户,存火灾隐患》,《新闻晚报》2007年8月22日。
[10]崔建栋:《中远两湾城群租房近8成复原》,《新闻晨报》2007年11月7日。
[11]资料来源:http://www.77215.com/2wbbs/viewthread.php?tid=18199&extra=page%3D14%26amp%3Bfilter%3Dtype%26amp%3Btypeid%3D3,最后浏览日期:2013年9月20日。
[12]资料来源:http://www.77215.com/2wbbs/dispbbs.asp?BoardID=7&ID=16795,最后浏览日期:2009年1月10日。
[13]资料来源:http://www.77215.com/2wbbs/dispbbs.asp?BoardID=7&ID=16786,最后浏览日期:2009年1月10日。为表述规范,本书引用时略有修改,特此说明,下同。
[14]资料来源:http://www.77215.com/2wbbs/dispbbs.asp?BoardID=7&ID=17028,最后浏览日期:2009年1月10日。
[15]资料来源:http://www.77215.com/2wbbs/viewthread.php?tid=19863&extra=page%3D13%26amp%3Bfilter%3Dtype%26amp%3Btypeid%3D3,最后浏览日期:2013年9月20日。
[16]资料来源:http://www.77215.com/2wbbs/dispbbs.asp?BoardID=7&ID=21665,最后浏览日期:2009年1月10日。
[17]资料来源:http://www.77215.com/2wbbs/dispbbs.asp?BoardID=7&ID=20453,最后浏览日期:2009年1月10日。
[18]资料来源:http://www7.7215c.om/2wbbs/dispbbsa.sp?boardID=7&ID=19667&page=8,最后浏览日期:2009年1月10日。
[19]资料来源:http://www.77215.com/2wbbs/viewthread.php?tid=18207&extra=page%3D14%26amp%3Bfilter%3Dtype%26amp%3Btypeid%3D3,最后浏览日期:2013年9月20日。
[20]资料来源:http://www.77215.com/2wbbs/dispbbs.asp?boardID=7&ID=18201&page=9,最后浏览日期:2009年1月10日。
[21]资料来源:http://www7.7215c.om/2wbbs/dispbbsa.sp?boardID=7&ID=21643&page=8,最后浏览日期:2009年1月10日。
[22]资料来源:http://www7.7215c.om/2wbbs/dispbbsa.sp?boardID=7&ID=24304&page=6,最后浏览日期:2009年1月10日。
[23]资料来源:http://www.77215.com/2wbbs/dispbbs.asp?boardID=7&ID=24537&page=5,最后浏览日期:2009年1月10日。
[24]由于两湾城面积较大,并非同时开盘,根据开盘时间先后分为四期,其中群租房问题主要出现在第四期。
[25]资料来源:http://www.77215.com/2wbbs/dispbbs.asp?boardID=7&ID=18189&page=9,最后浏览日期:2009年1月10日。
[26]笔者就网络论坛课题对该小区物业公司工作人员的访谈记录。
[27]资料来源:http://www7.7215c.om/2wbbs/dispbbsa.sp?boardID=7&ID=22081&page=7,最后浏览日期:2009年1月10日。
[28]同上。
[29]论坛的运作需要资金投入,因此,论坛也刊登广告以赚取利润,但是由于论坛的开放性,论坛的版主、参与者并不需要像一些商业媒体的生产者那样,以市场为导向。
[30]资料来源:http://www.77215.com/2wbbs/viewthread.php?tid=18195&extra=page%3D14%26amp%3Bfilter%3Dtype%26amp%3Btypeid%3D3,最后浏览日期:2013年9月20日。
[31]资料来源:http://www.77215.com/2wbbs/viewthread.php?tid=18195&extra=page%3D14%26amp%3Bfilter%3Dtype%26amp%3Btypeid%3D3&page=2,最后浏览日期:2013年9月20日。
[32]中远两湾城原设一个居委会,因小区规模大、居民多,2008年6月,改设社区管理委员会,其下分设四个居委会。
[33]笔者就网络论坛课题对两湾城社区居委会主要负责人的访谈记录。
[34]笔者就网络论坛课题对两湾城社区物业公司负责人的访谈记录。
[35]资料来源:http://www.77215.com/2wbbs/dispbbs.asp?boardid=7&star=4&replyid=345499&id=29692&skin=0&page=1,最后浏览日期:2009年1月10日。
[36]笔者就网络论坛课题对两湾城社区居委会干部的访谈记录。
[37]资料来源:http://www.77215.com/2wbbs/dispbbs.asp?BoardID=7&ID=29692,最后浏览日期:2009年1月10日。
[38]同上。
[39]笔者对J市居民在“健身坡”的空间实践与社区传播进行了田野研究,从2005年到2010年,笔者利用每年的寒假或暑假(有时一年两次)到J市健身坡爬山锻炼,同时进行参与式观察与深度访谈,以下相关资料均来自田野调查资料。
[40]英文place既可译为“地方”,也可译为“地点”。通常当它与local相似、与全球(global)相对时,译为“地方”,而与空间相对时,译为“地点”。本书根据上下文需要交替使用两种译法,同时尊重相关译者的用法。
[41]爬山人借用农民的土地耕种,是真正的借而不是租,不用支付任何费用,也无需上交作物。这显得有些不符合市场规律,使得健身坡更像一个传统社区。
[42]他本人在山石上写出了全名,但本书中为其匿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