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是指血糖浓度低于一定水平而引起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脑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肌肉颤抖、心悸、出汗、饥饿感、软弱无力、紧张、焦虑、性格改变、神志改变、认知障碍,严重时发生抽搐、昏迷。老年糖尿病病人应特别注意观察夜间低血糖症状的发生。早期及时补充葡萄糖可使之迅速缓解。如低血糖状态持续较长时间将出现不可逆的脑损伤,甚至死亡。
诊断要点
1.存在发病诱因 病人服药不当或运动量过大,进食量过少,或年老、体弱、营养不良,或内分泌功能减低及肾功能障碍。
2.观察临床表现尤为重要 病人先有饥饿感、乏力、肌肉震颤、紧张、焦虑、面色苍白、心悸、出汗等。严重时,大汗淋漓,皮肤湿冷,吐字不清,注意力不集中,有时出现抽搐、惊厥、大小便失禁、昏迷等。
3.实验室检查 成人血糖低于2.8mmol/L(50mg/dl),小儿血糖低于2.2mmol/L(40mg/dl)。
急救护理措施
1.绝对卧床休息,观察生命体征,配合医师进行检查,除外其他昏迷原因。
2.快速查血糖,确定病情程度,并检测生化、电解质、尿常规等。
3.快速补充葡萄糖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及时补糖将使症状完全缓解,如延误治疗则出现不可逆的脑损害。因此,应强调在低血糖发作时,立即给予任何含糖较高的物质,如饼干、果汁等。重症者应避免引起吸入性肺炎或肺不张。
4.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40~60ml是低血糖抢救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若病情不严重,尚未造成严重脑功能损害,则症状可迅速缓解,神志可立即清醒,再给予10%葡萄糖溶液500~1000ml调节滴速维持血糖水平在6~10mmol/L,直至药物等引起的低血糖效应期消失,同时给予胰高血糖素治疗。发生昏迷者应给予相应的急救处理。
5.监测血糖变化。
6.应注重心理护理,因糖尿病病人低血糖发生率较高,发作前无症状,甚至很快昏迷,这会使病人恐惧和抑郁,并给家属增加了负担。护理中,要多与病人沟通、交流,关心体贴病人,及时掌握心理状态予以疏导,告知病人低血糖是可以预防的,鼓励病人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正确治疗,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预防措施
1.避免过度劳累及剧烈运动,按时一日三餐进食。
2.正在应用胰岛素的病人,应严格计算好普通胰岛素与长效胰岛素的用量比例。严密观察口服降糖药的使用,发现低血糖反应时,及时调整。
3.告知病人及家属不可随意更改降糖药物及其剂量。当活动量增加时要适当减少胰岛素的用量并及时加餐。
4.如果发现白天尿量多、尿糖高,夜间常发生低血糖时,应检查是否因注射部位吸收不良而引起,并注意改变注射部位。
5.糖尿病病人应随身携带水果糖、饼干等食品,以便应急时食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