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治内外各科病,须明本质分证型。邪气侵入可致病,邪为标末。正气不足才发病,正属本根。分辨证候类型,标是症状。探求疾病本质,本是病因。正如《内经》所说:“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
当知感冒上感,系因外感风热、风寒、暑湿诸邪。
风温肺热,分属风热犯肺、痰热壅肺、气阴两虚三型。
湿热邪遏卫气、阻滞气分,邪热困扰心营,造成湿温缠绵。
阳暑暑热夹湿,阴暑兼寒或夹湿,引发中暑急性。
秋燥证,系因温燥凉燥,邪客肺卫。
瘟疫病,多是湿热疫疠暑燥疫疠,疫毒急剧传播流行。
阳黄湿热须辨热重于湿湿重于热热毒炽盛;阴黄寒湿,当察寒湿内阻瘀血内结两型。
热邪入营血或热郁血络,导致热盛斑疹赤。
正气抗邪出肌表,引起外感发热病。
眩晕症,源自肝阳上亢痰浊上扰瘀血阻络,或气血两虚、肾精亏虚。
口渴者,多因肺热津亏胃燥津伤,或肾虚伤精津难上达口腔。
头痛头风,常因外风内风风寒风热风湿,肝阳上亢肝郁化火、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痰浊瘀血阻抑脑清气。
胸痛胸痹,多由心气虚弱、气阴两虚、心阳虚衰,寒凝血脉气滞,痰热壅肺、血瘀痹阻心络经。
咳嗽症,常因风寒风热痰热、风燥燥热,痰浊痰湿肝火犯肺、肺气虚、肺阴虚或肾阳亏虚,引起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形成。
气喘促,多由风寒闭肺痰浊阻肺、气郁伤肺,肺气虚肾气虚,导致肾失摄纳,肺失宣发与肃降而发恙。
痰热壅肺寒痰阻肺,肺脾肾气亏虚,引发哮病喉鸣。
湿热蕴结疫毒炽盛,寒湿困脾正虚邪恋,导致痢疾肠伤。
泄泻者,系由肠道湿热寒湿困脾,食滞肝气乘脾,或肾阳虚表脾胃虚弱,而致水谷清浊不分。
便秘症,多因热结津伤、肠道气滞,气虚血虚阴虚,或脾肾阳虚,而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
腹痛症,分属实寒邪阻、滞热夹湿虫积食滞肠胃,气滞脉络瘀阻脉络中焦脾胃虚寒。
胃脘痛,多因肝郁气滞瘀阻胃络湿热壅滞食伤脾胃,胃阴亏损中焦脾胃虚寒。
吞酸症,多是脾胃虚寒或肝火犯胃。
恶心者,系因寒湿困脾痰浊内阻食滞胃脘,或胃阴虚弱肝气偏旺而肝气犯胃。
胃阴不足、脾胃阳虚,胃寒食滞、胃火上逆气机郁滞扰动膈咽,呃逆连声。
中焦脾胃虚寒胃阴亏虚,痰浊内阻食滞胃肠、外邪犯胃或肝气犯胃、胃气上逆,呕吐糊浆。
噎膈病,分属痰气阻膈痰瘀互结,津亏热结、气虚阳微。
反胃者,皆因脾阳受损,脾胃虚寒。
痿病因肺热津伤湿热浸淫瘀血阻滞,脾胃气虚肝肾阴虚,而致筋脉失养。
痹病系风寒湿袭为风寒湿痹,化热为热痹正虚为虚痹,而致经络痹阻不通。
腰脊痛疼,分属寒湿侵袭湿热内阻,肾虚劳累瘀血阻滞。
内伤发热,多系气、血、阴、阳诸虚湿阻发热,肝郁发热瘀阻肿胀发热。
风寒湿邪或风温热邪壅滞脉络津血亏虚,后项强直。
风邪夹寒、夹湿、夹热袭络瘀血阻络,肩背酸痛。
四肢抽搐,系因外风内风、风痰夹瘀热盛生风,肝郁血虚、心虚、脾阳虚弱、脾肾阳虚等诸虚。
四肢拘急,分属外邪袭络、心肝血虚,亡阳液脱热熏热极生风。
多由正虚阴虚火旺、真阴耗竭、阴盛戴阳痰热内扰热结肠燥、寒热错杂、余热未清、心火亢盛、热扰胸膈之心神,导致心胸烦闷。
皆因阴寒过盛格拒阳气于外,引起阴躁躁动。
不寐证,因心脾两虚、心胆气虚阴虚火旺、肝火上炎痰热扰心神。
但欲寐,因阳气虚弱脾虚气弱、中气不足湿浊困脾较重。
阴虚火旺、心血不足心虚胆怯、心阳不振,或痰水饮凌心、心血瘀阻,易发惊悸怔忡。
阴虚火旺或气虚不能摄血,或血热伤络,会致紫癜络伤。
贫血病,须辨心血虚、脾血虚、肝血虚、精血亏虚。
舌衄者,当究心火上炎、肝火上扰、脾虚不能摄血、阴虚、火旺。
肝火犯肺、燥热伤肺阴虚肺热,或气虚血瘀,导致咯血出自肺络。
肠风伤络中焦脾胃虚寒,统血无力,或胃肠积热湿热蕴蒸大肠,引发便血来自胃肠。
尿血症,多因为下焦实热肾虚火旺,或肾气不固脾气虚不摄血。
齿衄者,常由于胃热炽盛脾气虚不摄,或胃肾阴虚火升旺。
肝火犯胃胃热伤络瘀阻胃络,肝胃阴虚脾气虚弱不摄血,导致吐血出口。
肝火上犯胃热上炎肺热熏鼻风寒邪犯肺、风热郁肺,阴虚火升、虚阳上浮脾气虚不摄,引发鼻衄出腔。
内热蒸化阴液、真阳虚卫阳不固,或营卫不和,自汗时时出。
湿热蒸化阴液,或心血不足阴虚火旺,盗汗在睡眠中淌。
癃闭溲滞,分属膀胱湿热、肺热壅盛瘀浊阻塞、肝郁气滞,脾气不升肾阳衰惫。
淋证尿痛,源系湿热下注肾气亏虚阴虚湿热,中气不足或下陷或脾肾两虚。
尿流白浊,须辨肾阴亏虚肾阳虚衰脾虚气陷、脾肾两虚,湿热内蕴。
小便失禁,当察肾阴虚肾气不固、脾肺气虚尿脬膀胱虚寒,肝郁克脾。
心脾气虚肾气不固、阴虚火旺,痰火内蕴湿热下注扰动精室,引起遗精。
心脾两虚肾阳虚衰,湿热下注惊恐伤肾气,导致阳痿。
睾丸胀痛,多因阴寒凝滞寒湿阻络,湿热下注温毒下注、肝郁气滞阻于阴分。
胁肋疼痛,分属肝气郁结瘀血停着,肝胆湿热肝阴亏虚。
臌胀证,须辨气滞湿阻寒湿困脾,湿热蕴结、肝脾血瘀,出血神昏肝肾阴虚、脾肾阳虚。
水肿病,可分风侵水停湿毒郁遏,湿热壅盛、脾郁水滞,脾阳虚衰肾阳虚衰微弱。
痰火扰神、气血瘀滞,痰气郁结心脾两虚,导致狂癫乱神志。
痰火扰神,肝肾阴虚心脾两虚,酿成病抽搐四肢。
肝气郁结痰气郁结,气郁化火忧郁伤神,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导致郁病抑郁善忧。
心血虚脾气虚气血偏虚,肝肾阴虚,肝风外风、肝火心火、肝阳暴亢风痰湿痰、血瘀气逆,相互影响酿成中风骤至。
痰气郁极,瘀阻气逆食阻气滞,气弱血虚,导致气血逆乱病厥证。
卒冒秽浊痰浊内闭,湿浊上逆湿热蒙蔽心包热入心包,毒热入血痰火上扰,酿成实邪上扰型昏厥。
“治病必求其本”,须明病因病机。辨证深入本质,才能有效施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